如果把南宋的抗金悍將做一個排名,毫無疑問,岳飛肯定是第一,而岳飛曾經的領導、“八字軍”首領王彥肯定也排在前20。

  王彥在歷史上爲什麼不那麼如雷貫耳呢?要說起來,他的命運比岳飛還悲劇。

  岳飛雖然最後被“莫須有”殺害,但起碼他成功過,曾經功成名就過,曾經實現過自己的一部份理想,而且,他即使死了,也永遠地活在了人們的心裏。

  而王彥就沒那麼幸運了,他還沒成功就遭到了朝廷的打壓,以至於終身都未能展現自己的抱負。而曾經,他是岳飛的領導、河北抗金骨幹——八字軍的首領。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走下去,他完全可能成爲南宋的中興名將。然而,一切都只是如果。

  王彥

  王彥是抗金悍將,岳飛也是抗金悍將,倆人又是戰友兼上下級,按理說:他們應該是識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纔對,戮力同心,共同抵抗金兵。

  但實際情況卻是:岳飛和王彥性格相沖、意見不合、互相抵觸,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王彥差點兒全軍覆沒,岳飛差點兒被王彥斬首。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岳飛因上了“千言書”力主北伐被趙構開除軍籍,最後隻身到河北投軍,被宣撫使張所分到了統制王彥部。

  此時王彥的部隊還不叫八字軍,他們是張所從河北招募的一支流民部隊。別小看這些流民,當一個人沒有家,沒有親人,沒有土地、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已經無所畏懼,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會勇往直前!

  八字軍

  王彥手下的這支部隊就是這樣一羣玩兒命的人,其中就包括岳飛。

  可是,王彥和岳飛還沒開始大展拳腳,後方就出事了。投降派的黃潛善汪伯彥李綱搞下臺,張所也被撤職,仗還沒開打王彥部就成了河北一支孤軍,無人主持大局,也沒有後援。

  這種情況下,王彥選擇了單幹,拉着一幫兄弟在河北自生自滅,然而,他們卻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

  王彥到處聯絡河北義軍抗金,被金軍鎖定爲重要打擊目標。不久,大股金軍就趕到了。

  此時,岳飛25歲,王彥39歲。血氣方剛的岳飛主張以積極的姿態抗擊金軍,該攻攻,該守守,不能一味地退縮。猛將就有這樣的霸氣。

  而王彥老成持重,以保存部隊實力爲主,避重就輕,不肯輕易冒險。在這一點上,王彥和岳飛產生了衝突,岳飛一度以爲王彥懼戰,甚至還懷疑他有投敵傾向。

  於是,岳飛不顧王彥軍令,率本部人馬和金軍幹了起來,結果取得大勝(但卻差點被王彥斬首,還好王彥以民族大義爲重,沒有斬岳飛)。

  岳飛

  不過岳飛此舉也引來了金軍的全面圍剿,王彥部陷入絕境。

  關鍵時刻,這幫流民軍再次大發神威,以不可阻擋的洪荒之力衝破金軍的封鎖,成功突圍。要知道,金軍在當時是多麼的可怕,連大宋精銳的西軍都能成建制地消滅,而王彥和岳飛卻硬生生地衝了出去。

  然而,王彥和岳飛的戰鬥友誼也就到此結束了。

  衝出重圍後,兩人因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王彥在太行山拉起了“八字軍”,名震河北;而岳飛還是一小股武裝。

  後來岳飛彈盡糧絕,還隻身前往王彥部借糧,王彥未與理睬,岳飛和王彥從此決裂。岳飛不久就投奔了剛上任的東京留守——宗澤,開啓了另一段崢嶸的抗金歲月。

  而王彥,也接受了宗澤的收編,一時間,兩河上下各路義軍紛紛投效宗澤,聲威大震,只要趙構一聲令下,宋軍便可跨過黃河,對金髮起反攻。

  宗澤

  可是偏偏這時候,趙構遲遲不下令,將70歲的老宗澤氣死,投降派杜充走馬上任,兩河形勢瞬間急轉直下,過河,已然成爲一種夢想。

  此後,王彥的八字軍也被杜充收編,當岳飛再次見到王彥的時候,王彥已經成了他的部下,岳飛對當年的事感到愧疚,而王彥也無顏屈居岳飛之下,最後將八字軍交給了另一位抗金悍將——劉錡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