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南宋的抗金悍将做一个排名,毫无疑问,岳飞肯定是第一,而岳飞曾经的领导、“八字军”首领王彦肯定也排在前20。

  王彦在历史上为什么不那么如雷贯耳呢?要说起来,他的命运比岳飞还悲剧。

  岳飞虽然最后被“莫须有”杀害,但起码他成功过,曾经功成名就过,曾经实现过自己的一部份理想,而且,他即使死了,也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而王彦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还没成功就遭到了朝廷的打压,以至于终身都未能展现自己的抱负。而曾经,他是岳飞的领导、河北抗金骨干——八字军的首领。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走下去,他完全可能成为南宋的中兴名将。然而,一切都只是如果。

  王彦

  王彦是抗金悍将,岳飞也是抗金悍将,俩人又是战友兼上下级,按理说:他们应该是识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才对,戮力同心,共同抵抗金兵。

  但实际情况却是:岳飞和王彦性格相冲、意见不合、互相抵触,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王彦差点儿全军覆没,岳飞差点儿被王彦斩首。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岳飞因上了“千言书”力主北伐被赵构开除军籍,最后只身到河北投军,被宣抚使张所分到了统制王彦部。

  此时王彦的部队还不叫八字军,他们是张所从河北招募的一支流民部队。别小看这些流民,当一个人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土地、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已经无所畏惧,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会勇往直前!

  八字军

  王彦手下的这支部队就是这样一群玩儿命的人,其中就包括岳飞。

  可是,王彦和岳飞还没开始大展拳脚,后方就出事了。投降派的黄潜善汪伯彦李纲搞下台,张所也被撤职,仗还没开打王彦部就成了河北一支孤军,无人主持大局,也没有后援。

  这种情况下,王彦选择了单干,拉着一帮兄弟在河北自生自灭,然而,他们却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

  王彦到处联络河北义军抗金,被金军锁定为重要打击目标。不久,大股金军就赶到了。

  此时,岳飞25岁,王彦39岁。血气方刚的岳飞主张以积极的姿态抗击金军,该攻攻,该守守,不能一味地退缩。猛将就有这样的霸气。

  而王彦老成持重,以保存部队实力为主,避重就轻,不肯轻易冒险。在这一点上,王彦和岳飞产生了冲突,岳飞一度以为王彦惧战,甚至还怀疑他有投敌倾向。

  于是,岳飞不顾王彦军令,率本部人马和金军干了起来,结果取得大胜(但却差点被王彦斩首,还好王彦以民族大义为重,没有斩岳飞)。

  岳飞

  不过岳飞此举也引来了金军的全面围剿,王彦部陷入绝境。

  关键时刻,这帮流民军再次大发神威,以不可阻挡的洪荒之力冲破金军的封锁,成功突围。要知道,金军在当时是多么的可怕,连大宋精锐的西军都能成建制地消灭,而王彦和岳飞却硬生生地冲了出去。

  然而,王彦和岳飞的战斗友谊也就到此结束了。

  冲出重围后,两人因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王彦在太行山拉起了“八字军”,名震河北;而岳飞还是一小股武装。

  后来岳飞弹尽粮绝,还只身前往王彦部借粮,王彦未与理睬,岳飞和王彦从此决裂。岳飞不久就投奔了刚上任的东京留守——宗泽,开启了另一段峥嵘的抗金岁月。

  而王彦,也接受了宗泽的收编,一时间,两河上下各路义军纷纷投效宗泽,声威大震,只要赵构一声令下,宋军便可跨过黄河,对金发起反攻。

  宗泽

  可是偏偏这时候,赵构迟迟不下令,将70岁的老宗泽气死,投降派杜充走马上任,两河形势瞬间急转直下,过河,已然成为一种梦想。

  此后,王彦的八字军也被杜充收编,当岳飞再次见到王彦的时候,王彦已经成了他的部下,岳飞对当年的事感到愧疚,而王彦也无颜屈居岳飞之下,最后将八字军交给了另一位抗金悍将——刘锜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