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元接受記者採訪的金融市場相關人士認為,實際影響可能有限。雖然《規定》取消了QFII每月資金匯出限制和本金鎖定期要求等附加條件,但最核心的內容,即宏觀額度管理仍然存在。

6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和《關於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實施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除對額度依然保有宏觀審慎管理外,其他基本都已放開。

具體政策主要為取消QFII每月資金匯出不超過上年末境內總資產20%的限制;取消QFII、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根據需要辦理資金匯出;允許QFII、RQFII對其境內投資進行外匯套保,對沖其匯率風險。

繼近期重啟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發放並推進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IE試點後,央行、外匯局對QFII、RQFII的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繼續擴大了境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利好外資“走進來”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完善QFII、RQFII管理有利於滿足境外主體跨境證券投資需求,穩步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市場對於QFII、RQFII放開影響預期較樂觀,望華資本總裁戚克栴對記者指出,資本可自由進出對外資機構至關重要。

“此前中國資本管制相對嚴格,外資難以自由流出,因此眾多外資基金擔心如果將資金投入到中國資本市場,會不會在取出時候受到限制。但在取消月資金匯出限制和本金鎖定期要求後,相信外資基金對中國市場的認可度會增加。”戚克栴指出。

前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完善QFII、RQFII管理,放寬流出限制,鼓勵流入,利好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支持QFII匯率風險套保,將利好國內外匯市場發展。另一方面,這也考驗未來外匯形勢變化後,如果需要調節跨境資本流動,除了匯率市場化以外,是否使用其他調節措施。

畢竟,2017年以來,隨著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宏觀經濟復蘇,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從淨流出逐漸回歸基本平衡。從外匯局公佈的最新資料可見,截至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31106億美元,受美元升值影響小幅下降0.46%,整體保持平穩。2018一季度,我國結售匯逆差大幅下降,為11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5%,跨境資金流動好轉。而此次QFII、RQFII管理放開,對於跨境資本流動趨勢進一步改善是否將有明顯作用?

多位元接受記者採訪的金融市場相關人士認為,實際影響可能有限。雖然《規定》取消了QFII每月資金匯出限制和本金鎖定期要求等附加條件,但最核心的內容,即宏觀額度管理仍然存在。

“目前QFII和RQFII的規模都不大,在總額度有限的情況下完全放開資金進出,並不會對資本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產生太大影響。”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記者表示。

“走出去”仍待加速
但記者採訪中發現,雖然此次對QFII、RQFII的外匯管理改革力度較大,境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擴大,但市場仍有更多期待。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從近期中國的金融對外開放政策看,仍然是以解除對境外資本的限制為主,而對本國資金走出去實際則更加謹慎。

香港地區一位元外匯交易員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較穩定,是對外開放和加強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好時機,目前如放寬外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和持股限制、減少RQFII、QFII限制等主要屬於金融開放引進來方面。但在走出去方面如個人配置境外資產,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和資本投資等還有諸多限制,且我們預計短期內不會放鬆對外匯市場的管理。”

一位元香港地區投資者表示,中資走出去仍然不易,監管是一方面,還有更多挑戰來自於適應當地的環境和與更成熟的外資機構競爭。雖然面臨著挑戰,國內資本依然需要更多的機會走出去。

可以相對樂觀的是,近期監管部門也在通過增加QDII額度,擴大QDLP/QDIE試點,支持人民幣國際化結算等方面,推動金融對外開放,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逐步走向平衡。

而對於未來金融開放的方向,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周誠君在近期公開演講中給出了思路。他指出,開放有兩種途徑,一是過去一直做的不斷減少管制,一種是著眼於本幣的對外開放。“我認為下一步對外開放可能要更多著眼於本幣驅動的對外開放,即大量的跨境資金流動在以後對外開放的框架當中是以本幣為主。”

【大華網路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