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實驗室·今日風險觀察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齊達

橘子皮、桂圓肉、餐巾紙……,近期網絡上披露的解鎖智能手機指紋驗證的“土辦法”讓指紋驗證的安全性再一次牽動了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神經。

從手機指紋驗證到3D打印機,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據技術人員稱,這一安全問題來自於指紋驗證傳感器。對於指紋驗證這一原本可以讓手機,或者門鎖等設備更智能、更安全的技術,卻出現這樣的問題,是一件足夠諷刺的事情。

更嚴重的在於,我們身處的這個智能化時代在給我們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又讓許多人、許多設備處在黑客攻擊的風險之中。

還是從指紋驗證說起

生物識別密碼系統,如指紋驗證識別,在智能手機上即將過時,但指紋傳感器在其完全消亡前仍可能存在多年,而這也爲黑客攻擊提供了潛在目標。

在德國漢堡第31屆混沌計算機俱樂部年度大會上,黑客Jan Krissler就演示瞭如何複製德國國防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的指紋,而他只使用了她的幾張手部照片和一個名爲VeriFinger的指紋識別軟件。

從手機指紋驗證到3D打印機,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通過使用標準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幾張照片,Krissler爲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複製出完整的指紋,然後製作了一個完美的,可以騙過指紋傳感器的模型。

其實,從指紋驗證傳感器,到智能電視,到3D打印機,再到無人機,網絡安全研究機構都已經通過實驗驗證了發起攻擊的可能性。

就像電影《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的片名一樣,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從手機指紋驗證到3D打印機,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信息安全與智能化如影隨形,再怎麼小心都不爲過。

繞過手機傳感器

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你的智能手機傳感器可能會泄露你的PIN碼和密碼。

利用機器學習,以及從6部不同的智能手機傳感器上收集的信息,他們能在三次嘗試以內,以99.5%的準確率解鎖安卓手機,但前提是PIN碼在50個最常見的數字中。即使擴展到10000個PIN數字,成功率也能維持在83%左右。

對不同智能手機傳感器的入侵,往往會泄露用戶不會很快感受到的信息,如通過利用背景光傳感器,可根據有多少光被阻斷來分辨哪個按鍵正在被按下。

當智能電視變爲攻擊載體

一般人並不會將電視機直接當成電腦使用,但智能電視確實爲黑客提供了潛在攻擊目標。

最近,來自Oneconsult AG的安全顧問Rafael Scheel演示了黑客如何能夠在不接近智能電視機的情況下獲得其控制權:通過使用一個便宜的發射器將惡意指令嵌入被劫持的電視信號,Scheel能夠在信號附近獲得電視機的相關權限。

一旦電視被攻陷,它可能被利用來進一步攻擊家裏接入網絡的其它設備,或僅用電視攝像頭和麥克風來監視家庭成員的一舉一動。

3D打印時代的黑客活動

乍一看,可能難以理解爲什麼有人會想要入侵一臺3D打印機,而不是智能手機。然而,當你考慮到3D打印在原型設計等領域的應用時,原因就顯而易見了。

有研究人員在一次3D打印機入侵演示中,便向我們展示了保密的3D打印設計方案是如何丟失的:一個計算機科學家團隊使用一臺智能手機的內置傳感器來測量一臺3D打印機裏發出的電磁能量和聲波。這使得他們能夠收集到足夠的數據,並以高達94%的準確率來複制3D打印的物體。

更令人擔憂的是,另一組研究人員通過一次釣魚攻擊獲取了連接着3D打印機的電腦的權限,並修改其中的3D模型文件。結果就是一臺3D打印的無人機推進器被動出現故障,並導致該無人機墜毀。

基於無人機的“飛行”黑客

通過無人機設備,近距離的“空中”攻擊風險正在上升。在此方式下,黑客能夠獲得附近他人設備的控制權限。

爲了研究對機頂盒、智能手錶、智能冰箱等局部設備的近距離攻擊,來自著名安全公司Bishop Fox的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一個名爲Danger Drone的無人機黑客站。

通過使用其盤旋和飛行的能力,Danger Drone可以用於實施對附近某個家庭多種設備的攻擊。

通過聲波控制設備

不論是你的智能手機還是你的聯網汽車,黑客們可能利用聲波獲得其使用權限。

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演示了通過聲波來觸發微機電系統(MEMS)的加速器,也就是用來表明一個裝置是否在運行的芯片,也可以入侵各種不同的設備。

它們用一個5美元的揚聲器來播放不同頻率的聲音,能夠使被攻擊設備執行各種任務,如播放一個視頻、開啓一個應用,甚至可能啓動一輛汽車。雖然這種攻擊侷限在短距離內應用,但想到只用一個隨處可見的揚聲器就能入侵一個設備,真的令人非常不安。

人類纔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從手機指紋驗證到3D打印機,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總體來看,互聯網的進化史也是一部與黑客鬥爭的歷史,也是一場持續的網絡攻防戰。

對於普通人來說,建立良好的安全防範意識與行爲,纔是最好的應對手段。畢竟,如電影《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中的一段臺詞:“人類纔是最大的安全漏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