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沪深300和中证500,为什么还要一直看著上证指数呢?沪深300和中证500的基金为什么不看对应的指数呢?

01 | 宽基指数正相关性强,同涨共跌

并不是不看对应的指数,而是因为指数太多,所以当谈论市场时,需要一个代表性的指数来代表市场整体的行情走势。

不同指数之间有强烈的正相关性,比如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上涨的时候三个指数一般都一起涨,跌的时候一起跌,区别是不同指数的弹性不一样。

因为涨跌关联性强,所以虽然投的指数不一样,但是上证指数也可以反应不同指数的短期涨跌情况。

上图是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的走势图。可以看出涨跌的幅度有可能会不同,但涨跌的方向一致。三个指数很明显的正相关性。

如果上证指数见底,另外两个指数同步见底的可能性也很大。上证指数上涨,沪深300和中证500也会涨。如果上证指数还要继续跌,沪深300和中证500也不大可能独善其身。

相比沪深300和中证500,上证指数的低点2440知名度更大,2015年牛市高点5000点也更广为人知。因此就习惯用上证指数来代表市场行情。

02 | 为什么是上证指数?

那为什么是看上证指数而不是深圳成指呢?这里主要是历史原因。

2001-2003年:深圳交易所IPO基本暂停,只有上海交易所还有新股。没有新鲜血液注入,深圳交易所逐步落后于上海交易所。

2004-2008年:深圳交易所恢复IPO,但是IPO以中小板股票为主,市值较小,而上海以大盘股为主。比如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巨无霸公司都是在这段时间上市的。而2007年牛市是蓝筹股牛市,这些巨无霸公司当年涨的很猛。上证指数成了最重要的指数。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上证指数总市值比深圳市值大很多。2007年大牛市时,上海的总市值是深圳总市值的5倍多。

除了市值更大,2006-2009年之间,上证指数的年成交金额也远比深圳市场大。

因此在当时上证指数最高点6124点,最能代表A股。

2009-2012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爆发上市,大量优质小公司的上市,为市场带来了活力。在这期间,深圳交易所成交量逐步赶超上海交易所。

随著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速加速,深圳交易所的市值以及成交活跃度开始提升,目前成交量已经稳定的高于上海交易所。

但因为分布在3个板块: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力分则散。在2015年小盘股牛市时,创业板指数也是很多人讨论的指数,但是这几年大盘股走势明显强于小盘股,创业板又再次淡出视野。

2014年至今,沪深两市的IPO数量基本相当,不再像之前差距那么明显。

2007年牛市的代表点位是6124,在2015年时市场关注指数是否能再创新高,所以普遍性的关注上证指数。

但实际上像A股代表所有股票的等权指数国证A指,在2007年高点4635点,2015年高点已经涨到7559,已经大幅超越2007年高点。但国证A指的知名度并不高。虽然国证A指更有代表性,但如果我用国证A指来代表市场,十有八九都不清楚在哪看。

2007年牛市的代表点位是6124,2015年牛市的代表点位5178,2019年熊市最低点2440。上证指数的代表牛熊市的点位讨论的越来越多,虽然现在深圳交易所的成交金额大于上海交易所,但因为历史原因我们习惯延用上证指数代表市场。

03 | 小结

1. 总而言之,宽基指数都是正相关,同涨共跌。

2. 如果上证指数见底,其他指数也会见底。所以用上证指数来代表A股走势,问题不大。

3. 上证指数的标志性点位高点6124,5178,低点2440更广为人知。说上证指数大部分人更有直观印象。

4. 之所以用上证指数代表市场,主要是历史原因,久而久之就都用上证指数了。

5. 虽然短期会同涨共跌,但是长期哪个指数更有投资价值还是得分别对待。低估的指数跌得少,涨得多。高估的指数跌得快涨得慢。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定投从零开始」,关注后发送「理财书单」可以下载10本推荐的电子书,发送「交流」会回复微信交流群二维码,发送「入门」自动回复基金定投入门操作文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