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前后 都是那么安静——

 

 

 

 

1. 片名

 

因为片名里头有“恋爱”两个字,一开始还以为是浪漫爱情剧,不过,看到恋爱就开枪真的是大错特错。「你谈过恋爱吗?」这个问题在这部片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问到的是真的没有恋爱经验的小姜老师,因为没有恋爱经验,所以旁人觉得她可能不会明白,有一些纠纷是从感情来的。

 

有爱、有疑问,有让人玩味的片名,这是一出推理剧。

不是遇上死神柯南超倒楣死一堆人的那种。

 

 

2.  故事

 

《姜老师妳谈过恋爱吗》在剧情上,并不是线性的结构。其中牵扯每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有点错综复杂,我们可以分别从主要的四个角色和他们的背景故事切入,来了解整出戏。(刚刚好,第一集就扮演著这样的角色。)

 

A 吴修齐

印尼华侨,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失去了母亲和妹妹,眼睁睁看著家人承受暴力,但是无力反抗,之后辗转来到台湾。受过暴动与流离之苦的吴修齐,安身在台湾,他一面教书一面念教育心理硕士,还一面在做社工。帮助弱势。爱家顾家的吴修齐,为了帮老婆美仪找出那个强暴美仪母亲然后抛弃她们母女的亲生父亲之谜,找了记者朋友帮忙,结果记者朋友在调查这件事的过程当中,被相关人士揍到领便当了。

 

B 姜香慈(大姜 

大姜出场的角色背景是一个没有见过生父的大学生,小时候母亲带她嫁到继父家,继父已经有小孩,香慈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成长,很小就想要自力更生,所以她高中毕业考上师范学校后立刻迁离继父的家,不断的打工养活自己。结果在大学的时候,收到家人通知妈妈的坟裸露,要她自己出钱修缮。好心的打工同事—暖男阿裕哥帮她跟朋友借了十三万。因为无法回应阿裕的感情,让阿裕见笑转生气,虽然她事后决定归还这一笔钱,但是阿裕已经为她走上另一条不归路。

 

C 姜淑贞(小姜

看到饰演小姜的演员的时候,心里真的会浮现出『她怎么可能没谈过恋爱,想骗谁啊!』的OS,因为实在是太可爱了,不管是角色,还是本人(抱歉了豹儿这是看过《恋爱沙尘暴》的娇娇之后私心明显),是一个清秀、瘦小,笑咪咪的角色,让人有一种很单纯,涉世未深的感觉,可能也因为这样阳光般的,没有防备,所以才在大学时被学长盯上,要不是大姜出现,当时就会被学长性侵得逞了吧。所以大姜和小姜之间的情感也比学姊妹都更深厚,连结更强。小姜后来选择不报警,也和大姜约定希望以后不跟任何人讲自己遇上危险的这件事。

 

顺带一提:如果小姜老师来教我英文我英文成绩应该会很不错。

 

D 陈威霖

父亲走后留下妻小,身为哥哥的威霖,才是少年便要扛起一家重任,家有中风母,下有迟缓弟。父亲曾经的学生,同时也是父亲的教育界朋友老纪的老婆—林姐(由郎祖筠释演)伸出援手,把两兄弟从小一路拉拔到大,林姐十多年的付出,从看似无怨无悔到跟威霖发展出一段既像母子又是恋人的关系。然而,迟缓弟威政屡次对女性做出不尊重行为,包括骚扰、在女厕装针孔等等,威政对性的好奇跟需求都让威霖大伤脑筋。知道威政已经渐渐懂事,害怕弟弟受到自己不好的影响,想要退出和林姐关系的威霖,却还不了林姐付出的时间金钱和人情。

 

当这四个故事的角色。

四位老师,一齐聚集到“光田中学”会发生什么事,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就是这出戏的重点了。

 

(结果重点不讲XD)

(怕雷到你们啊XDD)

 

 

 

3. 好的不舒服

 

在这部戏里,有非常多的暴力,不只是肢体上的,而是感情上、关系上,性别的、性的。有些观众反应剧中怎么有这么频繁的性骚扰和性侵害,让人感觉好不舒服。「人人都是性犯罪者!」「这部的男角不是性侵犯就是潜在性侵犯吧!」「最好性侵犯都集合在一起。」虽然我也不喜欢这么高密度的阴暗事件,但我想能够这样说出不信的话的人,大概都是非常幸运的吧!像是从小被妈妈教导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可是有些人不得不走在比较危险的地方,没有那么多治安维护的地方。或者就算走在光亮的地方,却在光亮的地方碰上阴暗的事,暴力可能是随处都有,但是被隐藏的。所以这么密集的真实,一幕幕在眼前播放的时候,那种心里感受到的不适,我想是让观众就算是旁观者也无法抽身的那种跑不掉的,被关在鱼缸里的感觉吧!

 

那么为什么是“好的”不舒服呢?

就像看爱情喜剧时,心里会有甜滋滋那种—『啊~好想谈恋爱』的感觉。看到这出戏会变成—『啊好想大口呼吸啊!』心里有一股压抑要迸要迸的感觉并不那么舒服,不过也同样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只是前面那个恋爱感的例子比较正向,可是仔细去感受你知道这部戏带来了一点什么,这个知道,又让人觉得很满足。

 

 

4. 剪接顺序

 

《姜老师妳谈过恋爱吗》是植剧场系列第三部在电视台播放的戏。植剧场一共八部戏,四个类别,分别是:爱情成长、惊悚推理、鬼片、人物传记,前面播的两部戏《恋爱沙尘暴》和《荼蘼》都有非常好的收视成绩。《姜老师妳谈过恋爱吗》在网路上的讨论度依然火热的很,收视成绩却不见前两部那么漂亮。有网友反应,这个剪接顺序实在让人很难看懂,只好弃剧了。不过豹儿我却看得很乐,当然不容易看懂,不过就因为这个不容易,所以才 格 外 有 意 思 啊 !

 

 

有别于一般的推理剧,如果是柯南那种一件凶杀案,死了人的话,一Part发现尸体!小兰跟园子尖叫「啊!!!」碰地打下来,然后再来回溯,便有明确的时间分割。

 

不过这出戏不是这样玩的,四个角色各有各的事,因为时序的关系,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角色突然转变了,变得不理解,进不去角色的内心世界。不过我自认是因为这个不理解,在尝试理解的过程才开始带著我解谜。

 

例如大姜老师在第三集,她带导师班的学生发生了事情,大姜却有著异常的愤怒,她的表现对观众来说是很突然的,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讲坦白的就是因为看戏时不知道干大姜何事,大姜干嘛要看起来那么像是想对别人怎样,一个在一开始角色形塑那么正义的人,却带给一种想要加害于人的感觉。因为察觉到这样明显的前后差异,再把周边线索连起来拼拼凑凑,推测出剧情。不过没看到我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全猜对就是了。

 

总之,忍受自己不能马上知道答案,这样子有点便秘的感觉,也营造了一种氛围 ,如果能够拥抱这样的不舒适,就不会错过推理的乐趣。

 

 

5. 推理剧里的倒叙法

 

难道不能好好把戏照前因后果说好吗?

其实豹儿因为胆子小的关系,除了福尔摩斯跟柯南,其他都没有多看,不过,在看这出戏和网友评论的时候,脑袋里却浮现了这个问题:如果这个故事按照时序好好地说还有推理点吗?换句话说,倒叙法在推理剧中是必要的吗?

 

像是柯南,有许多集柯南是在主角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了事情,等到那声啊~的尖叫才开启推理的序幕。当然事后柯南都很神的说出之前他的观察但作为观众的我这么多集从来没有因为他给我的线索让我正确抓出凶手,觉得作者非常任性。

 

总之典型的是这样,观众必须要先被蒙在鼓里,再跟著主角或是从主角视野告诉我们花生什么素。

 

那有没有例外呢? 那种~先知道凶手是哪位的戏?

有的,柯南有些集数就是这样,已知凶手,但不知道他的动机,观众跟著紧张,必须从没有线索,担心主角遇害到跟著主角一起解谜推进故事。又像是福尔摩斯,他已经知道他的死对头莫里亚蒂教授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但是怎么做,他不知道。

 

不过这出戏,只用知不知道凶手认定是不是倒叙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喂!刚刚还讲这么多!)。因为事件是不停地发生的,伤害是更新也累积的,暴力的关系是不停在变动的。不管是曾经发生或者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或者就算照著事件的时序说,但是每个角色的视角不同,知道、看到的东西有限,对他们来说什么是台面上的事什么是台面下的,每个角色都不一样,观众跟著他们,找到他们行为背后的意义,就有理、甚至有情可推。就算感觉被骗(看个戏有这么严重吗?)或者导演他故意不让我知道。在这个推测和尝试理解的过程,就像跟戏谈心,也交了朋友了。

 

 

 

6. 主题曲

 

小男孩乐团—天使也会受伤

 

 

是这出戏的主题曲,听了总感觉光亮,希望角色们也能在面对真相后迎向光亮啊。嗯⋯⋯不过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啦!但作为观众,总是会希望付出许多之后,那些勇敢生活的人能够可以好好的。是吧是吧!

 

 

撒下第一道曙光 驱赶撒旦的狂妄

温暖蔓延扩散 抚慰了我俩 yeah

 

是谁捡到了羽毛 代表守护的讯号

注定牵起心房 从此遥相望

 

敞开胸膛 卸下防备不怕伤

纯白翅膀 做永远避风港

 

天使也会受伤 心痛一样缺氧

绝不让你牵挂 只愿奉献不求偿

无止境的渴望 凡间爱恨情伤

宁愿舍弃以往 全心宠爱你一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