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前後 都是那麼安靜——

 

 

 

 

1. 片名

 

因為片名裡頭有“戀愛”兩個字,一開始還以為是浪漫愛情劇,不過,看到戀愛就開槍真的是大錯特錯。「你談過戀愛嗎?」這個問題在這部片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問到的是真的沒有戀愛經驗的小姜老師,因為沒有戀愛經驗,所以旁人覺得她可能不會明白,有一些糾紛是從感情來的。

 

有愛、有疑問,有讓人玩味的片名,這是一齣推理劇。

不是遇上死神柯南超倒楣死一堆人的那種。

 

 

2.  故事

 

《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在劇情上,並不是線性的結構。其中牽扯每一個人的行為動機,有點錯綜複雜,我們可以分別從主要的四個角色和他們的背景故事切入,來瞭解整齣戲。(剛剛好,第一集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A 吳修齊

印尼華僑,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失去了母親和妹妹,眼睜睜看著家人承受暴力,但是無力反抗,之後輾轉來到臺灣。受過暴動與流離之苦的吳修齊,安身在臺灣,他一面教書一面唸教育心理碩士,還一面在做社工。幫助弱勢。愛家顧家的吳修齊,為了幫老婆美儀找出那個強暴美儀母親然後拋棄她們母女的親生父親之謎,找了記者朋友幫忙,結果記者朋友在調查這件事的過程當中,被相關人士揍到領便當了。

 

B 姜香慈(大姜 

大姜出場的角色背景是一個沒有見過生父的大學生,小時候母親帶她嫁到繼父家,繼父已經有小孩,香慈在寄人籬下的環境裡成長,很小就想要自力更生,所以她高中畢業考上師範學校後立刻遷離繼父的家,不斷的打工養活自己。結果在大學的時候,收到家人通知媽媽的墳裸露,要她自己出錢修繕。好心的打工同事—暖男阿裕哥幫她跟朋友借了十三萬。因為無法回應阿裕的感情,讓阿裕見笑轉生氣,雖然她事後決定歸還這一筆錢,但是阿裕已經為她走上另一條不歸路。

 

C 姜淑貞(小姜

看到飾演小姜的演員的時候,心裡真的會浮現出『她怎麼可能沒談過戀愛,想騙誰啊!』的OS,因為實在是太可愛了,不管是角色,還是本人(抱歉了豹兒這是看過《戀愛沙塵暴》的嬌嬌之後私心明顯),是一個清秀、瘦小,笑咪咪的角色,讓人有一種很單純,涉世未深的感覺,可能也因為這樣陽光般的,沒有防備,所以纔在大學時被學長盯上,要不是大姜出現,當時就會被學長性侵得逞了吧。所以大姜和小姜之間的情感也比學姊妹都更深厚,連結更強。小姜後來選擇不報警,也和大姜約定希望以後不跟任何人講自己遇上危險的這件事。

 

順帶一提:如果小姜老師來教我英文我英文成績應該會很不錯。

 

D 陳威霖

父親走後留下妻小,身為哥哥的威霖,纔是少年便要扛起一家重任,家有中風母,下有遲緩弟。父親曾經的學生,同時也是父親的教育界朋友老紀的老婆—林姐(由郎祖筠釋演)伸出援手,把兩兄弟從小一路拉拔到大,林姐十多年的付出,從看似無怨無悔到跟威霖發展出一段既像母子又是戀人的關係。然而,遲緩弟威政屢次對女性做出不尊重行為,包括騷擾、在女廁裝針孔等等,威政對性的好奇跟需求都讓威霖大傷腦筋。知道威政已經漸漸懂事,害怕弟弟受到自己不好的影響,想要退出和林姐關係的威霖,卻還不了林姐付出的時間金錢和人情。

 

當這四個故事的角色。

四位老師,一齊聚集到“光田中學”會發生什麼事,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就是這齣戲的重點了。

 

(結果重點不講XD)

(怕雷到你們啊XDD)

 

 

 

3. 好的不舒服

 

在這部戲裡,有非常多的暴力,不只是肢體上的,而是感情上、關係上,性別的、性的。有些觀眾反應劇中怎麼有這麼頻繁的性騷擾和性侵害,讓人感覺好不舒服。「人人都是性犯罪者!」「這部的男角不是性侵犯就是潛在性侵犯吧!」「最好性侵犯都集合在一起。」雖然我也不喜歡這麼高密度的陰暗事件,但我想能夠這樣說出不信的話的人,大概都是非常幸運的吧!像是從小被媽媽教導危險的地方不要去。可是有些人不得不走在比較危險的地方,沒有那麼多治安維護的地方。或者就算走在光亮的地方,卻在光亮的地方碰上陰暗的事,暴力可能是隨處都有,但是被隱藏的。所以這麼密集的真實,一幕幕在眼前播放的時候,那種心裡感受到的不適,我想是讓觀眾就算是旁觀者也無法抽身的那種跑不掉的,被關在魚缸裡的感覺吧!

 

那麼為什麼是“好的”不舒服呢?

就像看愛情喜劇時,心裡會有甜滋滋那種—『啊~好想談戀愛』的感覺。看到這齣戲會變成—『啊好想大口呼吸啊!』心裡有一股壓抑要迸要迸的感覺並不那麼舒服,不過也同樣引發了強烈的情緒,只是前面那個戀愛感的例子比較正向,可是仔細去感受你知道這部戲帶來了一點什麼,這個知道,又讓人覺得很滿足。

 

 

4. 剪接順序

 

《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是植劇場系列第三部在電視臺播放的戲。植劇場一共八部戲,四個類別,分別是: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鬼片、人物傳記,前面播的兩部戲《戀愛沙塵暴》和《荼蘼》都有非常好的收視成績。《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在網路上的討論度依然火熱的很,收視成績卻不見前兩部那麼漂亮。有網友反應,這個剪接順序實在讓人很難看懂,只好棄劇了。不過豹兒我卻看得很樂,當然不容易看懂,不過就因為這個不容易,所以才 格 外 有 意 思 啊 !

 

 

有別於一般的推理劇,如果是柯南那種一件兇殺案,死了人的話,一Part發現屍體!小蘭跟園子尖叫「啊!!!」碰地打下來,然後再來回溯,便有明確的時間分割。

 

不過這齣戲不是這樣玩的,四個角色各有各的事,因為時序的關係,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角色突然轉變了,變得不理解,進不去角色的內心世界。不過我自認是因為這個不理解,在嘗試理解的過程才開始帶著我解謎。

 

例如大姜老師在第三集,她帶導師班的學生發生了事情,大姜卻有著異常的憤怒,她的表現對觀眾來說是很突然的,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講坦白的就是因為看戲時不知道幹大姜何事,大姜幹嘛要看起來那麼像是想對別人怎樣,一個在一開始角色形塑那麼正義的人,卻帶給一種想要加害於人的感覺。因為察覺到這樣明顯的前後差異,再把周邊線索連起來拼拼湊湊,推測出劇情。不過沒看到我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全猜對就是了。

 

總之,忍受自己不能馬上知道答案,這樣子有點便祕的感覺,也營造了一種氛圍 ,如果能夠擁抱這樣的不舒適,就不會錯過推理的樂趣。

 

 

5. 推理劇裡的倒敘法

 

難道不能好好把戲照前因後果說好嗎?

其實豹兒因為膽子小的關係,除了福爾摩斯跟柯南,其他都沒有多看,不過,在看這齣戲和網友評論的時候,腦袋裡卻浮現了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故事按照時序好好地說還有推理點嗎?換句話說,倒敘法在推理劇中是必要的嗎?

 

像是柯南,有許多集柯南是在主角看不見的地方發生了事情,等到那聲啊~的尖叫才開啟推理的序幕。當然事後柯南都很神的說出之前他的觀察但作為觀眾的我這麼多集從來沒有因為他給我的線索讓我正確抓出兇手,覺得作者非常任性。

 

總之典型的是這樣,觀眾必須要先被蒙在鼓裡,再跟著主角或是從主角視野告訴我們花生什麼素。

 

那有沒有例外呢? 那種~先知道兇手是哪位的戲?

有的,柯南有些集數就是這樣,已知兇手,但不知道他的動機,觀眾跟著緊張,必須從沒有線索,擔心主角遇害到跟著主角一起解謎推進故事。又像是福爾摩斯,他已經知道他的死對頭莫里亞蒂教授會做出驚天動地的事,但是怎麼做,他不知道。

 

不過這齣戲,只用知不知道兇手認定是不是倒敘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喂!剛剛還講這麼多!)。因為事件是不停地發生的,傷害是更新也累積的,暴力的關係是不停在變動的。不管是曾經發生或者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或者就算照著事件的時序說,但是每個角色的視角不同,知道、看到的東西有限,對他們來說什麼是檯面上的事什麼是檯面下的,每個角色都不一樣,觀眾跟著他們,找到他們行為背後的意義,就有理、甚至有情可推。就算感覺被騙(看個戲有這麼嚴重嗎?)或者導演他故意不讓我知道。在這個推測和嘗試理解的過程,就像跟戲談心,也交了朋友了。

 

 

 

6. 主題曲

 

小男孩樂團—天使也會受傷

 

 

是這齣戲的主題曲,聽了總感覺光亮,希望角色們也能在面對真相後迎向光亮啊。嗯⋯⋯不過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啦!但作為觀眾,總是會希望付出許多之後,那些勇敢生活的人能夠可以好好的。是吧是吧!

 

 

撒下第一道曙光 驅趕撒旦的狂妄

溫暖蔓延擴散 撫慰了我倆 yeah

 

是誰撿到了羽毛 代表守護的訊號

註定牽起心房 從此遙相望

 

敞開胸膛 卸下防備不怕傷

純白翅膀 做永遠避風港

 

天使也會受傷 心痛一樣缺氧

絕不讓你牽掛 只願奉獻不求償

無止境的渴望 凡間愛恨情傷

寧願捨棄以往 全心寵愛你一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