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保證,這會是一篇讓你們越看越餓的文章……

不過,文章最初是載於和睦家集團公號「和睦家醫療」上的,所以,要感謝編輯同學們的努力,至於我嘛,審覈是我的職責。

似乎在最近幾年,食物集體都變得健康了起來。

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在2008-2014年之間,統計的8000萬件商品中,有35%的飲料宣稱了類似“低糖”、“無糖”等字眼,有30%的食物也有類似的標註。

這些“健康食物”也確實在生活中更受歡迎。

但正是這些看起來讓人很安心的標籤,讓我們掉進了“成分陷阱”。

一、0脂肪乳酸菌飲料

這類飲料上一般會標註兩個關鍵數字:0脂肪和幾百億活性菌。

“哎呦,0脂肪,飯後來一瓶,促進腸動力,助消化!”

圖自:某電商平臺

首先,益生菌產生功效的基礎是:保持活性

而在產品生產、物流、銷售這一漫長過程中,任一環節的溫度變化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益生菌的活性。

而後乳酸菌還要經過胃酸這種高酸環境的考驗,其活性也會倍受傷害。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乳酸菌是有活菌非活菌之分的。

那些買回來的可以常溫儲存、保質期挺長的乳酸菌飲料,都已經經過了殺菌處理。

活性菌?不存在的!乳酸菌都死掉了,再說調節腸胃促消化什麼的,不過是美夢(套路)一場。

另外,大家看到標識0脂肪,就覺得喝起來很安心,但這一瓶喝下去糖分可不低

某乳酸菌飲料成分表

在多數含糖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約等同於糖含量。

這就相當於每100mL的乳酸菌飲料含糖約14.6g。

對比來看,每100ml的可樂約含糖10.6g。

等量的乳酸菌飲料裏添加的糖比可樂還要多!

這一瓶400mL的乳酸菌飲料下肚,一天的糖分都超標了。

二、蔬菜脆片

秋葵幹、香菇幹、胡蘿蔔幹、紫薯幹,都是蔬菜,乍一看好健康啊,趕緊買點當減肥的零食。

香香脆脆的是挺好吃,可是脂肪量可不低。

光這個成分表看着就很嚇人,能量和脂肪含量都非常高。

每100 g 蔬菜脆片裏就含 32.7g 的脂肪。

對比來看,公認的高熱量低營養密度食品方便麪脂肪含量每100g才21.1g。

蔬菜脆片的脂肪量已經接近於巧克力了。

爲啥這麼驚人呢?原因很簡單:這類蔬菜脆片一般都會經過真空油炸,介質是油,輕而易舉就把其含油量拉高几個檔次——脂肪含量10%以上,“增肥小零食”當之無愧!

實在喜歡吃,不妨用微波爐或烤箱自己做點蔬菜乾當零食,脂肪含量一定不會有外面賣的那麼高。

三、蘇打餅乾

餅乾簡直就是減肥的天敵。

但蘇打餅乾宣稱低脂、低糖、飽腹感強,成爲很多減肥女孩的首選零食。

實際上,蘇打餅乾的熱量低只是相對於其他餅乾來說的,因爲含糖量會低一點。

但是同比於米飯,熱量還是高很多。

且,蘇打餅乾爲了保有香香脆脆的口感,在配料中添加了大量的食用植物油。

每100g蘇打餅乾的脂肪量,就佔了全天攝入脂肪量的37%。

所以,對於一種脂肪含量高達37%,熱量約是米飯的4倍,而且常常含有一定量飽和脂肪,甚至不乏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我們真的不建議經常食用。

更別說用來當減肥零食了……

四、花式麥片

燕麥是公認的健康食物,熱量低且飽腹感強,是非常優質的主食。

可是純燕麥片的口感很多人不喜歡,加點蜂蜜、加點果乾、再加點堅果,能讓大家覺得:哎呀,我吃麥片又健康又減肥味道還不錯,挺開心,所以多吃幾勺也沒事。

殊不知,這些深加工燕麥很多都是隱藏的熱量炸彈,“不知不覺中攝入的熱量”纔是最可怕的。

某花式麥片成分表

100g花式 麥片的脂肪含量近20g。

要是沒有防備,不知不覺再多吃上幾勺……

五、“粗糧食品”

粗糧,是好東西。

但在這裏想要提醒大家的是,要警惕某些商家打着粗糧旗號的“僞粗糧產品”

由於粗糧質地粗糙,口感較差,很多商家會在粗糧食品中加入大量精製麪粉、糖、油脂、澱粉等材料來改善口感。

但是,請記住:不是所有黑色的麪包都是粗糧麪包,不是上面撒點穀物顆粒就是粗糧食品。

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好配料表。

我們總是會在健康低脂的標籤下放鬆警惕,不自覺地認爲多吃點也無妨。

吃了一塊巧克力,哎呀我罪惡感滿滿。

吃了一包低糖餅乾,又來了瓶乳酸菌飲品助消化,哎我今天可真健康!

就這樣在陷阱中離長肉又邁進了一大步……

因此,最需要我們認真看和仔細對比的,也是確保健康最關鍵的,還是總熱量、以及膳食脂肪和添加糖的攝入情況。

而不是,那些聽着特別籠絡人心的華麗麗的廣告與宣傳……

—— 全文終 ——

遂謙碎碎念

控制體重,從關注加工食品的營養成分表開始。

喜歡記得去傳播

小屋主人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註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註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牀營養學碩士研究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生課程證書,臨牀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產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衆多雜誌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四套母嬰類圖書。十年面對臨牀老幼孕產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