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Land-Reviews     

看了【乐来越爱你】(La La Land)。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不曾点开任何一段电影预告片或介绍花絮的连结,只隐约带著已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左一句右一句的推荐作为印象,几乎不带任何可能先入为主的念头地看了它。

所以,我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是颇为正宗的歌舞片形式,一开头就送上一段大场面且有点长(因为超乎我的预期、所以觉得它长)的生动歌舞... 我也不知道,剧中人他们说著说著就会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跳起来。但,歌舞片不都是这样子拍的吗? 哈哈。我未免太大惊小怪了。

歌舞片在50年代前后的好莱坞很火红且盛产,事实上歌舞片的兴起应从1920年代末期、电影开始发出声音的那一刻后开始回顾--迈入经济大萧条的30年代,人们面对残酷的现实、难免会很积极地寻求逃避与麻醉自己的解药--热闹喧腾的歌舞片,场景里充斥声光感官刺激,对当时气氛苦闷的大环境下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帖能见效的纾压娱乐良药。不只美国好莱坞、回顾30年代的中国上海、日本以及有「宝莱坞」之称的印度,也出产了一些歌舞片。

40年代前后开始、一路到50年代前后,这段时期算是歌舞片的黄金时代吧! 当时好莱坞出产的歌舞片量多、叫好又叫座;不少大明星跟经典歌曲都是这时期的产物。比如【绿野仙踪】(1939)、想逃脱世界中绝望的混乱的桃乐丝唱出那曲令人揪心的"Over the Rainbow";【万花嬉春】(1952)里男主角Gene Kelly在雨中独舞高歌的"Singin' in the Rain";还有由百老汇音乐剧改编拍成电影的【西城故事】(1961)...等等。但后来,歌舞片虽还是有,却显得有些式微,可能是各种娱乐的形式与作品越来越多元,歌舞片不再是人们解闷寻乐、为心内的烦忧或疑问找出口时的唯一选项了。 

回到【乐来越爱你】,到了21世纪的如今,看到片中这一段男女主角的歌舞"Lovely Night Dance",会有种仿佛回到好莱坞歌舞片全盛期的错觉... 这段几乎全以歌唱与舞蹈构成的对手戏,演绎与交代了男女主角从最初的不打不相识、开始逐渐对彼此打开心房发展出更进一步的深识与爱的过程,这段舞挺复古的,雷恩葛斯林和艾玛史东的默契十足,相当精彩。

其实这部电影的情节本身非常简单,简单说,就是一段爱的故事--从这段爱情如何开始、到为何结束,其中的角色设定与故事发展并不复杂。所以,主角的歌舞与演技,还有导演说故事的方式与能力,相形关键与十分重要。「好看」与「好懂」是这部片的特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甚至无法释怀的「后座力」--是我觉得这部片之所以能得到许多正面评价的原因吧!

梦想与爱情,到底可不可以相辅相成或是会制造冲突?

追逐与实现理想这条路并不容易,过程往往漫长又磨人,既不知终点在哪、也不知到底要努力多少与正面积极到什么程度才能顺利达阵... 那么,究竟我们要如何理解与面对?

当成功始终虚幻又遥远时,我们该就此打住了吗? 我们该扪心自问: 自己是在追逐、坚持、等待、犯傻个什么劲...? 

在错的时间遇见与爱上对的人、到底该怎么做抉择;又、抉择后的结果又会是甚么? 是最美好的遗憾、抑或是最极致的后悔?

以上,算是这部片能带给观影者的、生命历程中人人皆可能碰上的「大哉问」。而以上大哉问的答案,就要端看各人价值观与做选择的每个当下,究竟会怎么想、能怎么解了...

以下,则是全片最能唱到我心坎底的一段! "The Fools Who Dream"--这是我个人认为艾玛史东在电影里最令人动容的一段完美独白,如果她能凭借此片角逐2017年的奥斯卡影后,应该要从这幕戏中剪上一段、来当女主角入围的片段吧...

 

 "A bit of madness is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 to see. Who knows where it will lead us?" 这首歌每一字每一句都在为所有筑梦路上的人而唱、而哭、而笑。也许,些许的疯狂就是关键! 做梦的人、追梦的人、在前往梦想的路上跌跌撞撞不断起落的人,往往看起来、想起来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傻子。但,试想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他们--他们之中,可能是画家、诗人、剧作家--会有多么单调无聊? 这世上为了追梦不成而受苦的人,不计其数,他们(也许包括我也算是其中一员...)可以从这首歌去找出抒发自己心志及愁绪的依据与力量、然后拍拍屁股擦擦眼泪继续傻傻地但执著地认真追下去吧!? 我想,这部电影,无非是为所有为爱为梦而生而努力的人致敬、致意、祝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