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公司在搞,但進展不大。主要原因是技術不夠成熟。

這裡說的成熟不是指能不能攢出來,說的是攢出來後,在現有的規則準不準飛,有沒有人願意買。

圖二:達索的三發超音速公務機,目前停留在模型上,項目已死,有事燒紙。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抬杠,當年協和、圖144這麼大的超音速客機,都搞出來了,搞個小得多的私人飛機很難嗎?還是上面那句話,協和跟圖144搞出來後,是沒有航空公司用得起的。沒人用的飛機說不上成熟。

超音速客機,有兩個大毛病,一身小毛病。兩個大毛病是指油耗高,噪音大。小毛病就多了,比如維護困難,機身不能太寬、航程短,等等。

圖二:Aerion公司搞的超音速公務機。如能搞成,實屬偶然。

先說大毛病,超音速客機的設計優化區間是1.5倍音速之後,為了達到或超過這個速度,馬兒想要跑得快,那是必須多吃草的。不存在不多吃草還能跑得快的馬兒。

有同學會說,公務機反正是土豪用,土豪不在乎油耗。土豪可以用錢買油,但是搞不定噪音。這個噪音不是指機艙內土豪聽到的噪音,而是指機艙外吃瓜群眾聽到的噪音。飛行器突破音障,必然會帶來音爆的問題。音爆不光是聲音大如雷鳴的問題,還會帶來強烈的衝擊。飛行器在低空突破音障後,激波會震碎航線下房屋的玻璃。

飛行器在高空飛行,激波依然會傳到地面。激波的形狀尤如漏斗,與地面呈水平,而飛行器就是漏斗的嘴,飛行器飛到哪,這個漏斗就擴散到哪。

目前航空業需要解決的兩大核心問題,一是更高效的發動機,更優化的飛機氣動設計,最好不開加力就能讓飛機突破音速,將油耗降低到與現有亞音速飛機接近。二是抑制音爆,弱化音爆產生的激波。

圖三:長鼻子的F-15,鼻子可變長變短,用來抵制音爆。

灣流和達索等公司這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抑制音爆。但可能研究的進展並不十分理想,如果能搞定這個問題,就是解決超音速飛行的一個大攔路虎。灣流跟NASA一起,搞了一架F-15,機頭前加個可伸縮的大棒,據稱對抑制音爆有一定作用。

還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也在聲稱要搞超音速公務機,動不動就是什麼兩小時從紐約飛倫敦。這種公司是皮包公司的可能性比較大。研製新型飛機非常燒錢,小型公司在一無經驗二無訂單的情況下啟動項目,九死一生,除了去騙投資人的錢,項目成功的可能很小。

綜上,從長遠來看,超音速公務機是一定會搞成的,能成熟。但什麼時候成熟,哪家公司能第一個搞成,現在還不好說。最近幾年公務機市場整體市場相當皮軟,現有的公務機公司維持生存比較困難,不大可能明知市場不景氣,偏向虎山行,搞出一架沒人買的超音速公務機。


其實吧就一句話土豪信仰不足。超音速飛機這種東西對一航空公司而言是虧的,所以航空公司沒什麼動力但是只要有人願意出錢,那麼mig25私人飛機,2.35馬赫,速度上永遠快別人一步,

而且圖-160可能出一個公務機的改進型mig25也有相關計劃來著。就看土豪願不願意掏錢了。

因為飛機超音速航行時候的油耗非常大,而且飛機的價格很貴,超音速的價格更貴,再加上上座率不高,以及一群國家限制協和在一萬多的高度玩超音速的根本原因和除了次事故直接導致了協和的破產。

至於蘇聯的tu144么,那個東西向來慘忽視就行了。

但是對於土豪而言這倆字不存在啊。爺爺我不缺的就是錢,不就是錢么,只要配得上我的身份儘管花。

《塔斯社》報道,圖波列夫公司的首席設計師表示,他們經常收到不同國家的商業巨富的詢問,要求將Tu-160或Tu-22M3轟炸機改造成個人的超音速客機,這些富商有來自中東、澳洲與希臘。

俄羅斯一臉懵逼的表示tu160什麼的別指望了就是又也是全新改進型,完全重新設計一款的那種。tu22m3倒是有可能。

這個情況嗎只能說土豪有錢任性啊

mig25私人飛機方案米格設計局表示這種私人飛機能夠乘坐 5~7名乘客,以2.35馬赫(即每小時2500公里)的速度飛行。通過把MiG-25機身加長,翼展加大,據說可將飛機航程從MiG-25的1770公里,增加到3540公里。

看起來很美好但是由於用途過於單一,使用機會不大,而改造工作卻相當昂貴,所以計劃夭折了。就倆字富豪的信仰不夠,要是有錢都好說再比如說俄羅斯的

這個是蘇霍伊的su34私人飛機改裝方案「扇流SSBJ」(Fanstream SSBJ)超音速公務機的想法,前機身被延長,可乘坐6人,

但是沒訂單啊。所以也沒音了。


謝邀。其實超音速客機早就有了,英法合研的『協和』大家都知道吧,為何在2003年就退役封存了,究其原因,就是性價比太低。再者就是,乘客的年齡,體質等方面參差不齊,在超音速狀態下,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承受,同時客機在超音速狀態下故障率必定很高,安全性收到質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