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思宇 咨询/台大医院胸腔内科主治医师古世基

 

这是许多医药记者首次参加董氏基金会记者会时,遇到孙叔叔的第一句话;每一次董氏基金会反烟记者会,孙叔叔都是固定班底,总是不断地用自身或朋友的经验告诉大家烟害的可怕。

 

近年孙叔叔多次进出医院,但他总是不忘反烟这个公益使命。犹记得,尽管刚从医院出院,只要能参加反烟活动,孙叔叔拄著拐杖也要出席,甚至连比较劳累的抗议活动也会现身,八十多岁老人家对于公益如此义无反顾令人敬佩。

 

▲ 烟害防治相关活动上,总能看到孙叔叔的身影。(图/取自董氏基金会烟害防制中心粉丝团)

 

孙叔叔除了具体反烟,盼全民远离烟害找回健康外,更是个认真配合医疗的病人,以孙叔叔COPD的严重程度,很难如此高龄还到处趴趴走,如何维持好的生活品质,减少COPD急性恶化的可能,关键在肺部复健运动(肺复原)。

 

这样讲你可能还没有感觉,先谈COPD是什么?中文称作「肺阻塞」,它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主因是吸入香烟或是其他有害物质引发肺泡及呼吸道产生慢性发炎反应,导致小呼吸道黏膜肿胀甚至纤维化,患者的呼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这也难怪,台大医院胸腔内科主治医师古世基会说「面对现实,这是一个不会好的疾病」。

 

不会好就算了,若不好好控制麻烦才大,尤其是年纪大的患者,一旦急性恶化住院就走向不归路,患者出院后一年再入院的死亡率高达二十二%,可见看起来无伤大雅的疾病名字,却是非常危险的杀手。

 

由于呼吸受阻,平常的生活品质也不好,走没几步路就气喘吁吁,人生变成惨白。

 

 

那为何老烟枪孙叔叔可以参加各项公益活动?首先,孙叔叔戒烟,戒烟是肺阻塞患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再来,他规律服药,最重要的还有勤做肺部复健运动,孙叔叔生前曾说,「我每天乖乖地练习3次、每次10分钟」。

 

除了孙叔叔,70多岁的王伯伯,以前一天抽一包烟,一抽就是40年,也是COPD 严重的患者,生病以后每天都关在家里,因为一走路就喘,出门要先走楼梯下三楼很痛苦,若买东西要提,也会让他很不舒服,还要担心走到一半走不回来,索性就不出门了。

 

后来参加台大医院肺复原计划,在古世基医师安排下,经物理治疗师的协助指导,勤做肺部复健运动,慢慢发现自己「走楼梯中间不用停下来休息」、「一次走到家里」、「购物也不用气喘吁吁」,又可以出门找朋友聊天了。

 

另一位70多岁的林婆婆非常瘦弱,虽然有在用药,但每次回诊都愁眉苦脸,但半推半就参加肺复原计划后,在每周每次的成果报告数字都有逐渐进步,而她自己也觉得每天的活动范围变大了,心情也变得比较开朗,回诊看到古医师都会笑了。

 

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患者虽然有服药控制病情,但身体功能依旧不佳,古世基说,由于COPD是不可逆的疾病,「肺复原计划」由医师、物理治疗师、呼吸治疗师等多专业合作,询问病史后做呼吸困难程度评估、睡眠呼吸障碍评估、上下肢肌力评估、吸气与呼气肌肉力量、运动能力及反应评估等,客制化找出患者最需要的复健方式,包括物理治疗师带著病人做正确的拍痰动作、固定式脚踏车带著患者做肌力训练等,每周评估训练为期八周,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观察到临床的进步。

 

古世基强调,COPD是不可逆的发炎反应,很多患者希望疾病治愈,而到处求诊,但这却是徒劳无功的,主因在于肺功能结构受损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肺复原主要目的是增强体力、肌耐力,降低疾病恶化的风险,它虽然无法让患者回到健康时的健步如飞,但它可以让患者生活品质变好,减少感染的机会。

 

 

有些病患听说过肺复原,以为回家买个固定型脚踏车就可以在家健身了,古世基提醒,民众看到的设备只是治疗的辅助仪器,由于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都不好,如果没有经医疗专业人员在旁边指导与解说,会有潜在危险,医疗人员在医院做的是治疗,不建议民众在没有人教导下自行「治疗」。

 

另外,有许多迷思也会在计划中一一澄清,古世基举例,不少人以为拍痰越大声越好,其实是错的,拍痰重点在于让患者的胸腔震动,痰才容易慢慢从下呼吸道跑到上呼吸道,一般都是手拱起来轻拍效果最好。

 

国外研究也证实,肺复原可以有效帮助COPD患者减少喘、下降住院次数与天数、减轻相关的焦虑与忧郁、帮助急性发作的恢复,以及改善生活品质等。

 

肺复原计划是胸腔暨重症医学会与健保署共同合作的计划,在各医院都有,有兴趣的民众可以请主治医师评估是否符合条件、能否加入。相关卫教资讯可至http://www.asthma-copd.tw/images/files/Brochure/0005.pdf查询。

 

古世基强调,国人就医都希望拿越多药越好,但就COPD 患者而言,医师开立的「肺复原」处方可是要高兴接受,因为代表你的生活功能有机会可以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