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毗鄰絲綢之路北道,東西全長98公里,南北寬近10公里,平均海拔500米,最高峯海拔851米,是天山山脈的主要支脈之一。造山運動和風蝕雨淋令紅色的山體表面溝壑萬道,遠觀之有如燃燒的烈焰。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火焰山屬於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不僅地貌奇特,更以其極端惡劣的氣候稱絕全國。一方面,這裡夏季最高氣溫高達47.8℃,地表最高溫度記錄高達83.3℃,全年溫度高於35℃以上的日數則超過一百,堪稱中國「熱極」。另一方面,這裡全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個別地方甚至只有5.9毫米,也就是說地表常年看不到雨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幹極」。

火焰山之所以如此炎熱與乾燥,都可以歸因於此地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由於吐魯番盆地身居歐亞大陸腹地,不僅遠離海洋,而且周圍高山阻隔,濕潤氣流難以進來,加之盆地海拔大多低於海平面,其內部的地表溫度和海拔變動極為劇烈,由此產生氣流下沉增溫的「焚風效應」,以上幾點綜合起來,當條件合適時,就會產生非常極端的高溫低濕。

從更大的尺度來看,火焰山其實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坡前山帶一個短小的褶皺,形成於距今約二千萬年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而此前的吐魯番盆地曾是一片古海。火焰山出露地層以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砂礫巖層褐紅色泥岩為主,由於地層堆積比較水平,加上巖層軟硬相間,在長期的風蝕雨剝作用下,最終順坡形成道道溝壑,又在坡底部出現多邊形龜裂,從而有了這種形似火焰的獨特外觀。

不過,雖然火焰山的氣候極端,卻也並非毫無生機的死亡地帶。由於山體阻擋了地下水的下滲,導致潛水位抬高,使山體北緣有多處泉水溢出,從而滋潤了鄯善、連木沁、蘇巴什等數塊綠洲,也在山腹中造就了多個瓜果飄香的宜人山谷,如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

本文文字及照片除註明外均為司圖博行原創,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