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裏的火焰山今日指新疆吐魯番火焰山。

火焰山大名鼎鼎,可謂婦孺皆知。一提到它,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西遊記》和孫悟空。孫猴子如何大鬧天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火炭從天而落,便在吐魯番形成了「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的火焰山。

等到護送唐僧取經時,路過此山,孫悟空還要千辛萬苦借來芭蕉扇,三下扇滅熊熊烈火,否則「就是銅腦殼、鐵身軀」,過得山來「也要化成汁」。

  新疆火焰山是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巖和泥岩組成。當地人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火焰山是吐魯番最出名的景點,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呈東西走向。火焰山,維吾爾語稱「克孜爾塔格」,意為「紅山」,唐人以其炎熱曾名為「火山」。 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峯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禿嶺,寸草不生,飛鳥匿蹤。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吳承恩將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寫進著名古代小說《西遊記》,把火焰山與唐僧、孫悟空、鐵扇公主、牛魔王聯繫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濃鬱,成天下奇山。遊人到火焰山,還能看到唐僧路過時的栓馬樁—一柱凌空的山石還屹立在勝金口內;遠處一片平頂的山坡,則是唐僧上馬的踏腳石;拴馬樁東,隔峽谷有一高峯頂著一塊活像長嘴的巨石,人稱八戒石;一邊看著奇景,一邊說起孫猴子借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變得興趣盎然。


火焰山大名鼎鼎,可謂婦孺皆知。一提到它,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西遊記》和孫悟空,對吧?孫猴子如何大鬧天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火炭從天而落,便形成了「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的火焰山。等到護送唐僧取經時,路過此山,孫悟空還要千辛萬苦借來芭蕉扇,三下扇滅熊熊烈火,否則「就是銅腦殼、鐵身軀」,過得山來「也要化成汁」,這是漢族的傳說。

其實維族民間另有一個版本。傳說天山深處有條惡龍,專喫童男童女,一位維族勇士為民除害,與惡龍苦戰三天三夜,終於把惡龍斬為八截,死後的惡龍化為大山,流出的鮮血染紅了山脈。維族人稱此山為「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而惡龍身上的八道劍痕,就變成了火焰山八道溝谷,包括葡萄溝、吐峪溝等。

當然了,傳說歸傳說,火焰山真正的形成原因是地殼運動。接下來,請允許我向大家安利火焰山的前世今生。(僅供參考)

火焰山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北緣,東起鄯善蘭幹流沙河,西止桃兒溝,山體南北長約100千米,東西寬約10千米,自東向西,主峯海拔高度約831.7米,平均海拔500米。億萬年間的底殼運動和大自然的風蝕雨剝,使山體形成了似火焰起伏的山勢和縱橫的溝壑,地表高溫乾燥,加之山體由赭紅色砂岩組成,每當盛夏,烈日當空,地氣蒸騰,「猶如大火烈焰騰騰燃燒,紅光閃爍」。此即火焰山名稱的由來,曾有「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說法。不同於山表的高溫,火焰山山腹中有許多溝谷,溝谷內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是另一番錦繡世界。

獨特的自然風貌,加上《西遊記》的描述使火焰山成為一座天下奇山,成為人們嚮往的地方。

有機會的話大家都可以去領略一下火焰山的神奇喲,趁年輕多走走,多感受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_→

溫馨提示:新疆的朋友介紹說,夏天你根本無法在火焰山附近久留,熱氣逼人,站上五分鐘鞋底都會被燙軟了。→_→


西遊記裡面的火焰山都聽說過吧,因孫悟空大鬧天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火炭從天而落,便在吐魯番形成了「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而在在蘭州市西出口,沙井驛南平坡村1.5公里處,距離蘭州機場2.5公里處也有一處「火焰山」

遠遠望去紅色山岩熠熠發光,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山體雄渾曲折,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

主要有赤紅色砂、礫巖和泥岩組成且常受風沙層覆蓋。整體山體形似火焰,靈動美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

悟空,還不快來火焰山救為師!!!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的 火焰山,雖然高度並不起眼,卻堪稱是吐魯番最有名的山脈 之一。《西遊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使得火焰山名聞遐邇,充滿了古老的神話情結。

火焰山脈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山勢呈東西走向。古書稱火焰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它由紅色砂岩構成,海拔500米左右,素來以高熱而聞名。這裡荒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烈日當空,地氣蒸騰,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火焰山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吐魯番盆地的氣溫之高眾所周知,而火焰山則稱得上是中國最熱的地方。 火焰山夏季最高氣溫高達47.8C,地表最高溫度高達70C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不過晝夜溫差也相對很大,當地有民諺道:「早穿棉,午穿紗,守著火爐喫西瓜。」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 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曰,風景秀麗, 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運動期間。然而關於它的形成,還是民間傳說最為動人,也最有趣味。明人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在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寫了「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據說這火焰山的形成,乃 是孫悟空惹下的禍事。他當年大鬧天宮的時候,一腳把太上老君的 煉丹爐從天庭踢到了凡間,墜落於此,便形成了火焰山。

在火焰山的南麓,還有著名的高昌古城的遺址,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因為此城為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故名。 它位於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河三角洲,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門戶。

高昌古城歷史悠久,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漢代,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 歐洲的樞紐。經貿活動十分活躍,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後經由高昌傳 入內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昌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達的 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

火焰山有其獨特的地貌與自然條件,而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傳 說故事也給這座奇山增添了濃鬱的神話色彩。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風塵僕僕一路向西,逐漸靠近火焰山時,感覺熱氣襲人,愈發難以忍受。打聽之後才知曉,前方有座山喚作「火焰山」,只有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才能撲滅熊熊山火,從而通過此地。

很多人腦海中的「火焰山」,基本上都是來自《西遊記》的描述。而現實中的火焰山,就位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盆地中,也是當地最著名的景點!

「火焰山」在現實中之所以得名火焰山——

一方面是因為它是的組成岩石中含有赤紅色砂,看上去呈現出赤紅色,當地人稱之為「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

另一方面,「火焰山」的酷熱,也名副其實

它所在的吐魯番,由於海拔低、身處盆地內、氣候乾燥,因此夏季天氣尤為炎熱,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達到了39.9℃,也就是說,最熱的時候,這裡的氣溫達到40℃是家常便飯,有時候甚至會達到45℃以上。今年7月10日,吐魯番監測到了49℃的最高氣溫,不僅創下了當地的最高氣溫極值新紀錄,同時也是全國國家氣象基準站的最高氣溫極值紀錄,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熱極」!

而在陽光的照射下,炎炎夏日,這裡的地表溫度更是驚人,達到70℃以上的日子不在少數,在遙遠的1975年7月13日,這裡還曾經測得了83.3℃的地表溫度!

火焰山雖然沒有西遊記中的熊熊烈火,但它的形貌和環境,都是對這個名字最好的詮釋!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如有不準確之處,望不吝賜教!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個贊吧!


首先,讓我們簡單粗暴,直奔主題:

火焰山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西遊記》裏描寫的火焰山,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它就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古時候稱作「赤石山」。火焰山在維吾爾語裏的叫法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在唐代的時候因為該地炎熱曾被叫做「火山」。

火焰山呈東西走向,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峯海拔831.7米。現已是新疆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火焰山是怎麼形成的?

關於火焰山的由來,《西遊記》裏是這樣寫的: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捉,放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煅燒。結果孫悟空非但沒有被燒死,反而煉成火眼金睛。他衝出八卦爐,並將其打翻,爐中的炭火掉入人間,就形成了火焰山。

當然,上面只是神話小說的情節,火焰山真實的形成原因肯定不是這樣。

事實上,火焰山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 它跨越 了侏羅紀、 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 在經過了上億年的風蝕、 沙化、 雨浸, 特別是在長期的高溫乾旱侵襲後, 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格局。

火焰山真的很熱嗎?

火焰山雖然沒有 《 西遊記》 中描述的熱的那麼誇張,但它的氣溫之高、 炎熱之烈卻也非同尋常。

火焰山所在的吐魯番盆地屬於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素有「火洲」之稱。該地每年溫度超過 40℃的天數近 40 天,超過35℃的天數達 100天,是我國夏季最炎熱的地方,名副其實的「中國熱極」。以近期的高溫為例,2017年7月9日20時,吐魯番市吐魯番站最高溫度達47.8℃,位列該站1951年7月建站以來最高氣溫排名並列第一。同日,火焰山景區的「定海神針」氣溫表顯示地表溫度高達88℃!這種溫度在沙子裏烤熟雞蛋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原創回答,喜歡的話歡迎點贊,轉載的話請註明出處 O(∩_∩)O)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會由衷的佩服吳承恩的想像能力和寫作手法,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他的這本書裏提到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有著原型。就比如火焰山這個地方就不是作者的杜撰和想像,而是真實存在的地方。

說起火焰山,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西遊記》裏,唐僧師徒四人,三調[diào]芭蕉扇的驚險橋段。真實的歷史中,玄奘也確實到過火焰山,這裡不但沒有熊熊的大火,他還在這獲得了一筆數額不菲的錢財,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據考證,火焰山的原型在高昌,位於新疆的吐魯番盆地。自絲綢之路開通以來,高昌逐漸成為中原王朝管轄西域地區的門戶。後來,漢帝國滅亡了,中原的漢人大批從河西走廊遷往西域,高昌就成為了漢人最集中的地方。公元四世紀,來自中原的麴[qū]姓家族建立了高昌國,並把佛教定為國教,還建造了比官署和民居,建築面積更廣的佛寺,數量多達三百多座,僧尼超過三千多人。

崇尚佛法的高昌國,自然不會放過來自大唐的高僧玄奘。更何況,此時的高昌國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北方是草原的霸主突厥人,而東方是正在崛起的大唐。無論是哪一方,高昌國都必須有自己的立場,在夾縫中生存的高昌國需要一位智者。於是,高昌王特下國書將玄奘請到宮內,並極力勸說玄奘留下來做最高法師,但玄奘並未答應。據《三藏法師傳》記載,高昌王的挽留最終變成了威脅:法師務必留下,否則只能遣返大唐。以講經著名的玄奘擁有非凡的口才,卻無法說服高昌王放他西行,於是,絕食成了玄奘的唯一選擇。絕食到了四天,高昌王終於被玄奘的修養和捨身求法的決心打動,兩人不僅結拜為兄弟,高昌國王還給玄奘準備了30個隨從和足夠20年的路費。玄奘也答應從印度求法歸來,在高昌講經三年。

如果留在高昌國,玄奘或許不用再經歷之後的磨難,便可享受榮華富貴。但對於玄奘來說,西行求法纔是他畢生的追求,所謂榮華富貴怎抵得過未知佛法的魅力呢?


唐朝邊塞大詩人岑參有詩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由紅色砂岩構成,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至吐魯番桃兒溝,形成一條赤色巨龍,東西走向,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

火焰山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度,地表最高溫度在70度以上。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葡萄溝、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在這些溝谷中,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火焰山古稱赤石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呈東西走向。火焰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唐人以其炎熱曾名為「火山」。 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峯海拔831.7米。火焰山童山禿嶺,寸草不生,飛鳥匿蹤。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乾旱荒漠氣候。雖然年平均溫度只有14.5℃,

然而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3.3℃,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佔一半,而托克遜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終年不雨或雨而未覺亦不足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幹極」。


  火焰山位於我國新疆,它是由紅色砂岩組成形似一條赤色巨龍,東起鄯善,西至吐魯番,橫臥於吐魯番盆地中部,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峯在鄯善 吐峪溝附近,海撥831.7米,據地質學家說,火焰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南坡前山帶一個短小的褶皺,形成於喜馬拉雅 造山運動期間,距今約有二千萬年。

火焰山上幾乎寸草不生,山色青紅似火,加上酷夏十分炎熱,明初人們將其自然外貌與炎 熱氣候相聯繫,進而改名為火焰山。這裡是全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70度以上,沙窩裡可烤熟雞蛋。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 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綠蔭蔽日,風景秀 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