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廖凡的片子,都會出奇的好。或者我們換句話說,他似乎是好電影的代名詞。最近熱映的《江湖兒女》,就比想像中要好不少。

這個男人的荷爾蒙,哪怕是模糊的截圖,都遮不住。銳利的像豹子一樣的眼神和氣息,從微微勾起的精悍身體里散發出來。

但誰又能料到後面,他用一張麻木而滄桑的臉,詮釋了17年的人生磨難。那身上的荷爾蒙氣息,最終一點點消磨殆盡。

荷爾蒙爆發容易,可把與生俱來的荷爾蒙收起來演,是真的不容易。

廖凡的演技,似乎不需要我過多地去堆砌一些作品或獎項,都能讓大家達成共識。

帥的,痞的,可憐的,猥瑣的,陰暗的,爺們的,只要導演給他定好了角色,他就能演出什麼樣。

即便是在《邪不壓正》里就那麼小模仿的一個瞬間,大家就都覺得廖凡就是「朱元璋」本人了。

哪怕讓他去演個同性戀,他都能給你整出來,惟妙惟肖。

還演得樂此不彼,十分興奮。

這說到底,其實就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不執著於在一個角色里遛彎,你給他什麼角色,他就能讓那個角色大放異彩。

雖然人家演技好,可人家低調壓根不提這茬。

只有記者去問他,說你山西話怎麼學的呀?他才回答,跟著山西劇院老師的錄音苦練了三個月,現在到山西餐館點餐,都沒人知道他是外地人。

你怎麼演出腦溢血的狀態呀?他又回答,去醫院看腦溢血患者的日常起居。

包括電影里被混混圍毆的戲碼,都是真打。

我們再來看看這對話,就像小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一樣,標準又乖的被動,你問我就答,你不問我知道我也不主動舉手回答。

好像圈裡很多執著於在演藝道路上精益求精的人,多半會給人一種比較嚴肅,話少,讓人敬畏之感的。比如說廖凡,比如說梁家輝。

可當我們深挖下廖凡這個人後,就會發現他的內心裡還住了一位奇葩說種子選手,他不僅僅能說會道,看待事情多面多體,還通透睿智。

這種睿智在很早期其實就有顯現,2014年廖凡憑藉《白日焰火》拿到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之後上了央視的《開講啦》,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演藝生涯。

被問到片酬漲幾成的時候,廖凡打趣地說自己沒有想好怎麼報復他們。

可能一個演員,或者說一個戲痴,一旦心裡全都是戲了,其他的很多事情,他還真的不太會去應付,也不太在意。

這就會導致,我們在很多採訪和節目裡面,看到的是一個「耿直」界排名第一,但同時又非常可愛的廖凡。

比如,演員需不需要粉絲爭番位?廖凡說,那一看就是沒見過太多的世面,當事人可能壓根都不在意這個呢。

沒…見…過…太…多…世…面,啊啊啊啊,暴擊啊有沒有?

又比如,《天天向上》有一期請了他的中學老師去,講了一堆煽情勵志憶往昔的事,原本是想讓廖凡配合著,嚶嚶嚶講一堆場面話。

可是,廖凡皺起了眉頭,使勁回憶,卻依舊是忘了……

還有啊,他說接受記者採訪,要幾分鐘內對記者掏心窩子,這事他可能達不到。

這才是真話啊,即便是玩的很熟的好朋友,也得到了「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才有可能掏心窩子啊。和你沒那麼熟,怎麼會掏心掏肺地說啊。

此時此刻,對面採訪廖凡的記者,內心OS怕是:emmmm

總之,廖凡演繹過的角色是多種多樣的,但那些都不是真正的廖凡。

其實一深究,就會發現耿直、蠢萌又帶有可愛,這些都是他。

而最難能可貴的點,也在於此。進到了娛樂圈裡這麼多年,他沒有學會油腔滑調來討好粉絲,沒有立人設去做到滴水不漏,而是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說不喜歡。

從頭到尾廖凡都是一個聰明的人,看他對表演的領悟力就能知道。可他又屬於那種聰明卻情商不高的人嗎?

當然不是,他狀態好的時候,當個段子手都是綽綽有餘,接起梗來是一套一套的。

很多人說廖凡長的文藝,廖凡就拿自己打趣,說如果不帥叫有氣質或者文藝,那也是一種夸人的方法。

他心裡門清著呢,他知道大家說他「文藝」而不直接說「帥」,其實就是「不帥」。就好像很多男生看到漂亮女生的時候就只會說「漂亮」,而不會用「可愛」的。

你們看,這夥計拿自己開涮的時候,和耿直的時候,都是一樣沒在怕的啊。

還有,南都記者問他會不會看網路上的數據,廖凡說不看,別人都幾萬幾萬的,自己才一百多,看了難受。

咦,還會賣萌呀,這個騙紙。

不僅逗記者,還逗粉絲,「既然你和李易峰沒緣分,那不如轉粉我吧」。

還有李易峰的粉絲爆料,說當時合作《心理罪》的時候,怕廖凡尷尬,於是就說「我們也想看影帝」。

廖凡就回復說「沒事,我承受得了」。

真是夠皮,夠皮的了。

還比如《讓子彈飛》,姜文練體力,葛優和周潤發練智力,廖凡練什麼呢?答「德智體全面發展」。

為什麼演的角色都特別慘,命途多舛?

因為我長的苦,大家接受不了。

「除了拍戲,給人感覺很神秘,為什麼不像其他藝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神秘嗎?我天天在這附近溜達呀。」

「後悔沒有走偶像派路線嗎?」

「我以為我走的就是偶像派路線啊!」

所以看看這些現場採訪以及路透爆料,都能看得出廖凡是一個情商很高,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很通透的一個人。

你告訴他的長相併不是花美男類型,他受得住;

你告訴他他並不是流量明星,他也欣賞接受。

很多藝人都在說數據轉發看網友評價,他直接不看這些。

他不僅僅能把自己的八卦點和被人調侃的點圓得讓人舒心,讓人心服口服。其他人的八卦花邊,他也能順利接招,完美躲過。比如之前在《江湖兒女》路演現場,有人問「戲份被刪」的事。

廖凡「你覺得這事兒重要嗎?」「不重要。」「那就問些重要的事。」

這個邏輯圖,是不是有點像我們朋友圈裡經常刷爆的這種??

還有記者會問他,說你有沒有想做其他的行業或者做導演?

他直接回答:來不及了。

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很低產?因為臉太長,替身不好找。

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這口才,真的不考慮發展副業去做個段子手或者上個綜藝什麼的嘛?

寫到這裡,越來越感覺廖凡身上有一種氣質:不忘初心,對於自己專業的東西,是一點都不會讓步,也不屑於去迎合和做些違背自己內心的事。

有人可能覺得廖凡說粉絲爭番位是沒見過世面,是因為他本身咖位已經在那裡。說他不在意這麼多東西,是他都擁有了。其實不是。

不信我們看看,廖凡23歲畢業於上戲,之後就演了《將愛情進行到底》和《像霧像雨又像風》。

但那個時候,他只是不起眼的配角。

之後,他因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獲得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但這也沒有讓他的名氣大到全國皆知。

後來他和很多大導演合作的作品,一部一部的出來,《北平無戰事》、《集結號》、《讓子彈飛》、《白日焰火》、《師父》、《心理罪》、《邪不壓正》等等之類的。

這些角色,他都是一番二番三番嗎?不是,相反很多都是在做綠葉。

但,對於一個真正的演員來講,他的心裡沒有番位,只有角色。

在廖凡沒拿影帝之前,很多人都惋惜,覺得他堅持的太久,但廖凡自己並沒有這種感受,他說,別一說堅持就想到「慘」,

沒有那麼多自憐,不需要自憐,就是干你自己喜歡的事。

爺們,夠爺們

後來他得了影帝,也是說以前是怎樣,以後也是怎樣。

廖凡表示,自己不善於表達,演戲可以讓自己假扮成另一個人抒發情緒,帶給自己很多樂趣。而且有的戲,配角比主角的戲好看多了。

這種淡然不是表面上裝出來的,是這麼多年,一直把心思鑽在戲裡。

所以拍戲的時候,就算沒自己的戲份,他也不離開劇組,怕把角色丟了。

所以,他因為拍戲兩次墜馬,釘了12根鋼釘,也幾乎沒多少人知道。

他不太願意去談這些和表演不太相干的事情,不想刻意去賣慘博別人關心,或者吸引他人的目光。

他更多的想談的是,他對表演的看法,對角色的看法。

廖凡說完美的表演,是踢球,你穩穩地接住,然而再傳回來,這才是最完美的表達。

他也願意口若懸河的和對面採訪他的人,聊他對《邪不壓正》里,這個人物角色更深層的理解。

還包括,這個行業里,為什麼演員容易被局限在某種類型里這些更有思考性的問題。這些,他看的都很透,但他不在乎,他也很欣賞一種人:就是根本不在乎。

由此看來,廖凡就好像很多深藏不露的人,看起來平平無奇,一開口是能說會道有理有據令人佩服。

就像他扔出段子的時候,他也知道大家會喜歡。但這些都不是他的重點,他渾身上下都散發出一種成熟男人獨有的味道,懂得大智若愚的真諦,懂得適可而止才能給人帶來的歡愉,而最為重要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個演員,不貪戀導演或是其他職業的風光,不痴迷於人設帶來的虛無,只是沉迷於解鎖新角色給自己帶來的快感。

十年磨的是劍,二十年磨的是心,廖凡其實從一開始就磨的是他的表演之心了。

這世界多才多藝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其實寥寥無幾。

我們常說「丑帥丑帥」「成熟男人的味道」大概就是如此,這是一種成熟感由內而外散發出來後才有的迷人。

希望大家得空了,可以多給這個迷人的長臉男子微博留留言寫寫評論,讓他也感受下被粉絲包圍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