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V社一紙「回爐重鑄」的文書徹底宣判《Artifact》死刑之後,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卡牌遊戲就彷彿是從未存在過一般,在幾天之內便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根據SteamDB的數據顯示,《Artifact》目前的日活玩家峯值約在200人左右,而在六個月以前,這個數字還是60000人。

斧王與觀測員與梁山好漢

還記得剛開服的時候,斧王的價格曾經一度被炒到200元/張,而現在,你只需要花13元就能買到一張一次都沒有被打出過的全新斧王。在Steam市場,一共有2237個斧王被出售,而求購的玩家數量則是8448人,每天都有1-5張斧王在市場中奔波輾轉卻上不了賽場,晚年處境相當悽慘(手動狗頭)。現在,《Atifact》全卡價格只需300塊不到,良心又公道,而這點錢氪到爐石裏你甚至連40個卡包都買不起。

發售不過一月時間,《Artifact》便流失了八成的玩家。到了19年,《刀塔自走棋》的火爆更是讓這款遊戲徹底失去了玩家的青睞,每日在線玩家數迅速下滑至1000以下。即便如此,刀牌依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變成Dead Game,不少玩家雖然脫坑,但對於V社的下一步動向還是非常關心的。可以說,只要V社能拿出一個讓玩家滿意的補償方案,那麼就有人氣回暖的可能,可惜,V社最後卻選擇了不戰而降。

自1月28日例行更新之後,V社就進入了裝死狀態,彷彿自己從來沒有推出過《Artifact》一樣。直到3月30日,一篇名為《打造一款更出色的 Artifact》的文章出現在了刀牌商店的新聞界面,徹底宣判了這款遊戲的死刑。不久之後,《Artifact》就進入了三百斯巴達死守溫泉關的時代。

一般來說,一款遊戲從大熱到涼涼都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是一年,也許是幾個月。然而,刀牌彷彿是在一夜之間便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其暴死速度之快著實是讓人詫異。從日活1000到日活300,刀牌大約花了3個月的時間,很有意思的是,在這段時間裡還催生了一個名為「觀測員」的新型雲玩家羣體,他們也許十天半個月都不會上一次遊戲,但對於活躍玩家的升降趨勢卻異常關心。藉助SteamDB的數據,他們成功將《Artifact》變成了一款推理懸疑遊戲,每天都會在某論壇樂此不疲的分析異常峯值和谷值的原因。

不過,300斯巴達勇士時代也並未持續多久,到了五月份,《Artifact》活躍玩家再度下跌,峯值最低時甚至只有180人,與國產遊戲《俠客英雄傳》的活躍人數相當。於是,斯巴達勇士又搖身一變成了一百單八將,開始按梁山好漢的規矩排起了座次。

最後的勇士與夜宵與高地人冠軍

在全國最大的刀牌玩家聚居地,Z君驚奇的發現,這個日活不到200的遊戲在近期居然還成功舉辦了一次比賽!這個名為彩虹夜宵杯的比賽一種召集了28位勇士參加,甚至還有主播解說,在鬥魚的熱度一度達到了10000+,這或許是當下規模最大的A牌比賽了。

顧名思義,彩虹夜宵杯的冠軍獎品就是一份價值百元的夜宵外賣,而第一屆比賽由於是高地人終結了比賽,所以冠軍又被調侃為高地人冠軍。本週日還將舉行第二屆全卡夜宵杯,目前已經有49位勇士報名參加,規模較之第一屆翻了一倍。這些玩家都是在真正享受遊戲的人,只要V社不關伺服器,他們就不會從A牌棄坑。

國內有比賽,國外自然也有......也有想舉辦比賽的玩家。在Reddit社區裏,有一位玩家因為ABL聯賽贊助者跑路而主動辦起了眾籌,最後因為響應玩家太少不堪受辱關掉了眾籌。

涅槃重生還是時代的眼淚?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單從遊戲本身來看,《Artifact》在玩法上並沒有太大的缺點,只要你是卡牌愛好者且願意去花一點時間去鑽研遊戲機制,那麼你絕對會沉迷其中。然而,V社的喫相實在是太難看了,入場門票就要138,直接勸退絕大部分的輕度玩家。而在遊戲機制方面,免費模式無獎勵,付費模式被割韭菜,長此以往能留住普通玩家就怪了。

不過,V社如今的運營能力實在是有點一言難盡,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徹底回爐重製對刀牌來說或許並不全是一件壞事。在5月初的時候,有網友發現V社悄悄註冊了一個名為「Dota Underlords」的全新商標,許多網友猜測這就是V社之前跟玩家們承諾過的《Artifact》2.0。然而在幾天之後,事情卻又有了新的變化。

在《Dota2》官網,V社公佈了與巨鳥多多團隊達成的一些協議,並表示現在已經在著手開發一款全新的《刀塔自走棋》了。這兩條新聞一結合,這事情的走向會不會變成Dota Underlords→《刀塔自走棋》→《Artifact》2.0這個樣子呢?如果到了TI9開幕式上,G胖真的把自走棋模式照搬過來推出一款全新卡牌遊戲,那《Artifact》恐怕真的要變成時代的眼淚了。

不過,在V社正式官宣之前,一切都還沒有蓋棺定論,或許現在有兩個開發團隊,一個捯飭自走棋,一個擺弄《Artifact》2.0。近日,就有Reddit網友放出了一條小道消息,稱A牌和自走棋的確是不同的開發團隊在做,不過,也有網友在評論區表示,就算是有兩個不同的開發團隊,但開發人員肯定是有重疊的,不知道兩個項目的權重是如何分配的呢?

究竟是涅槃重生還是成為時代的眼淚,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微信搜索「ZBT遊戲社區」「ZBTgame」,發現更多有價值的遊戲觀點!微博搜索「ZBT遊戲社區」歡迎您的關注!


內測500買的碼……結果什麼獎勵也沒有,導致我們最期待的這批玩家都挺受傷。這是第一次傷害。

在原定規則之上,開始增加獲取卡牌的渠道,第一次是20張卡可以換1張門票,然後是升級送卡牌。可以說,最先進入遊戲的玩家,都是自己開包,或者去市場收的。增加獲取渠道導致卡牌一直在掉價,你這樣的搞法,是對最期待最擁護你這個收費卡牌遊戲的第二次傷害。

可你還是收費的卡牌遊戲,增加卡牌的獲取渠道,並不能讓免費玩家進入,卻傷害了最早先付費玩家的利益。

自走棋出來之前,我們還在玩,畢竟買了遊戲買了全卡。雖然看著自己的全卡每天都在掉價,可當時還是覺得V社嘛,要有信心。不指望卡牌價格能漲,至少希望遊戲能維持一個穩定的玩家基數,好讓我們玩下去。

我錯了。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我發現我大錯特錯了。

這遊戲死了無關自走棋,而是這遊戲的模式,給予了玩家一個,潛在的不要進入遊戲的預期。因為你什麼時候進,都是虧的。

steam有句老話,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如果你這樣說,說老玩家活該,可以。可這句話還有一半沒說完。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不買免費送。

如果你是說讓大家認可這句話,來減少老玩家血虧的感受,那麼好,大家現在都等你免費送了。因為除了免費送遊戲和全卡,你什麼時候進,都是虧的。

要當婊子,還要立牌坊,付費免費玩家想兩頭喫,作為一個後來者,你喫得下嗎?

那時我們經常拿爐石來比較,現在我也來說說,這其中的問題。

以前我們認為,爐石拿到卡牌的那一刻就虧了。平均穩定貶值4分之1嘛。而A牌還能炒股,多好啊。

後來我想明白了,爐石最關鍵的在於,它非常的保值,為什麼,因為塵與卡牌兌換的比例,老卡兌換新卡的兌換比例,是固定的啊,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啊。

所以才會有,理財遊戲這一說,因為大家一致認為,卡牌削弱,原價返塵,是賺了。

這是一個,沒有人喫虧,只有玩家獲益的過程。

而A牌,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手上200買的斧王,在半年後,能不能值當初4分之1的價格,又或是點擊就送。

至於A牌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從去年初,聽到A牌消息後,我們在羣裏一直討論的問題。雖然當時我沒有給出結論,但我一直想要表達的,就是一個意思:A牌它的受眾羣體不明確。

為什麼我聽到A牌後,在等到有內測碼放出的第一天就找渠道買了一個。因為當時給我的感受,A牌的受眾羣體,就是我這樣的人。

1.能夠自由的與玩家交易卡牌。

2.甚至玩家自己制定規則與朋友玩。

3.遊戲沒有肝只有氪。半個月半年不上線也不會覺得好像虧了什麼。

這不就是我們兒時玩的遊戲王的狀態嗎???

再看來看看V社開始說好的這些東西,不,是我以為V社說好的。

3.沒有肝只有氪,從20卡換門票到等級送卡牌這些東西出來後,這一條就不成立了。

2.開始說好的自己制定規則,可不是說給幾個選項,然後按照選項選擇模式對戰這樣的???

1.自由的與玩家交易卡牌。我將最後分兩段來重點說這一條。

在這3條裏,第3和第2很明顯,V社沒有做到。有人說,為什麼要只肝不氪呢?我就是有時間不願意花錢啊。

所以我說的不是很明確嗎?他的受眾羣體開始搞混了,在遊戲介紹浮出水面的那一刻。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就是:遊戲要花錢買,卡包要花錢買,沒有免費獲得的渠道。

這被當時很多玩家噴的信息,深深的吸引另一批受眾的信息,你覺得它表達想要的玩家羣體是哪批?

結果他媽的是在逗我呢???

最後我們來說說,自由的與玩家交易卡牌這一條。

我開始以為,V社這條做到了。

或許V社自己也沒發現,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所以我先問問,至少玩了A牌,對這遊戲有過一段時間瞭解的朋友。

你們告訴我,A牌是不是想做成一款社交卡牌?類似桌遊,玩家聚會時可以玩的這樣的遊戲?

然後我告訴你,哪裡出問題了,就是市場交易。

以前我在羣裏提這個問題的時候,被羣裏的朋友帶偏了思維。

他們說手續費太高了,於是我也就一直以為,自己覺得不好的地方,是因為手續費太高了。

大錯特錯!

你要做一款社交卡牌,不給玩家尋找→交流→交易→獲得的這個體驗過程。卻讓玩家把卡牌全放在市場,明碼標價。

好嘛,直接都不用尋找了,還談什麼交流,還社交個P。

所有卡牌都在市場了,直接網上要個卡組,然後去市場買,然後打,你也就差個天梯,然後就變成爐石了。

原本,自由的與玩家交易卡牌,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我來給你們說說。

首先你要了解一點:卡牌遊戲,最核心的玩法,就是用你已經擁有的卡牌,構築一個卡組,然後戰勝對方。

聽清楚了,是用你已經擁有的卡牌。

然後,進階玩法是,獲得更多,更強的卡牌,來增強你的卡組。

按我說的邏輯,原本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

我開了我能夠開的包,得到了一些卡牌,然後組好了卡組,和別人對戰。

我發現了對方有一張很強的卡,我很想要,這其中包括它對對方的卡組作用不大、或作用也很大。

我加對方好友,提出想要對方那張卡,為此我們要用遊戲的交易功能,也就是卡與卡的交換,我把我願意交易出來的卡牌都給他看提出我願意拿出其中2張來換他那1張。他同意,可能就成了朋友。不同意,或許我會留著他的好友,等我有他想要的卡牌時再和他交換。

而不論最終交易如何,這個過程,不就是社交嗎?

卡牌如果有市場的明碼標價,這些就都不存在了,社交完全失去了意義。

你充錢去市場買了張小黑,和與好友軟磨硬泡,最終用一張斧王換了小黑的結果,哪個更讓你興奮呢?

他不知道的是,你有兩張斧王,所以你感覺很爽,這兩張卡都很強,可你用重複的,用不上的卡,換了一張你非常需要的。

而對方也很爽,因為他有一沓小黑……

想想,哪個過程更好?

何況,你可能很長時間都找不到人願意和你交易你想要的卡牌,你也有幾張卡牌,已經很多人為此加你好友,希望你與他們交換。

什麼叫社交?

不是前面說的那樣,所有卡牌都在市場了,你直接去買,就得到了你心目中最強的卡組。好嘛,這卡組你打幾把後,你還想玩什麼?還能玩什麼?為什麼A牌沒人玩?因為他們現在300塊錢就能全卡,然後他們組了自己想要的最強的卡牌,他們打了兩把,他們還能玩什麼?


這回答因為太寒酸了,就倆。那我也試試吧!

其實很多人看重a牌的就是他的集換式屬性,很幸運我趕上了桌遊的末班車,在2014年玩上了三國殺的一款tcg卡牌遊戲。

a牌剛出的時候我其實覺得這遊戲必火,因為他讓我找到了那時候和同學換牌的樂趣,但是事實上...我錯了。甚至我都沒有購買a牌,發售前幾天我就發現,我愛的不是交換卡牌,而是交換是那種獲得感,我用我多餘的牌去換取朋友多餘的牌,這是什麼?雙贏。而現在,我只能用現金去換牌,只是我單方面獲取。這麼說可能太難理解,換牌屬於沒有虧損(或者以很小的虧損)換取了想要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易,但是買牌就是明碼標價,而且你也不知道賣牌的是誰。

除此之外,tcg的魅力還在於可以和朋友一起玩,但是a牌國內受眾一開始就太小,自然火不起來,最後人就像沙子一樣越來越少。自然也死了。


可惜了咖喱,白澤等一眾從爐石傳說轉型過來的主播和職業選手。


1、官方承認失敗回爐重做,a牌1.0算是死了

2、還有人玩,如果你是一路玩過來的人,就算現在匹配碰到高等級的人還是可以打得過,現在每週上線做周常,爭取拿幾個高等級頭像,碰到幾個80級的人還是可以打打。匹配速度不慢,還可以碰到新人


四捨五入日活200,我覺得還彳亍口巴。

這次回爐希望能有PVE+移動版。

我最近重新開始玩爐石就是為了玩冒險(上一次玩爐石還是15年的樣子),直接128買的達拉然包。

有PVE而且不貴的話可以玩玩。


我沒有充值 開了10包 和朋友玩了兩把之後,我們統一了意見。這個遊戲不好玩,就滾去排天梯了。一共大概玩了6個小時吧,遊戲確實是好遊戲。 就是感覺差了一點什麼,可能我真的就是跟風狗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