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今(13日)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进行「连习会」。习近平致词时强调,中国如今强盛崛起,激发他的强烈民族和历史责任感,只要矫正历史座标,「和平统一」一定会胜利。连战随后致词说,剑拔驽张的朝鲜半岛露出曙光,中华民族所生存的两岸却僵局相向,这是很吊诡的事情。

检视相片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进行「连习会」。(翻摄中国评论新闻网)

习近平致词时说,当前应该两岸和平发展形势复杂严峻,让两岸的很多民众有颇多忧虑,但是他还是认为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我们始终在关注历史的趋势,有一个走向,我们心里有数。」

习近平提到,前不久他去山东威海刘公岛调查研究,看当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所在地,看了以后感慨万千,中华民族当时是百年大变动,鸦片战争接著就是甲午战争,山河破碎,而今日中国强盛,现在中国的民族伟大复兴比任何时期更为接近,「更使我激发强烈民族和历史责任感,相信这样感受,海峡两岸民族同胞都是这样信念」。

习近平说,看到今日中国强盛崛起之势,两个100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接近,「使我更激发强烈民族和历史责任感,只要矫正历史座标,牢牢把握舵盘,两岸和平发展、和平统一的历史航船,一定会驶向胜利彼岸」。

连战则在致词时说,两岸局势两年多以来有很强烈的逆转,两年前的情况环境不复存在。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情势改变,终止制度协商,权益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但是个人权益受到影响,两岸的情势因为这样的僵局,大家很忧心是不是会更恶化。

他说,今天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露出曙光,中华民族所生存的两岸却僵局相向。「我个人有时候想到,这是很吊诡的事情。」

连战并表示,所有炎黄子孙,关心东亚、两岸的人,一方面有权利要求两岸和平发展、互助,给民族立万代基础。另外一方面也觉得有责任、义务,为两岸和平发展来献策、献力量。这次举行会议,也是要共同为民族大义担负责任。

连战办公室会后发布新闻稿指出,连战在闭门会谈中提出4点意见,分别是两岸「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涵义之异」;双方「为人民谋幸福,为万世开太平」;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进两岸融合」;协力「促进民权民生,振兴中华民族」。

连战会见中讲话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各位先生: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我们来自台湾的一行人,能和总书记及在座的各位见面。我们这一行,包括了各界人士,个个都热心两岸交流,人人都热爱中华文化,大家受邀前来,为的是表达不希望两岸关系倒退,以及关心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毕竟我们确知,要和平、要交流、要互利、要双赢,绝对是台湾主流民意对两岸关系的期望。

台湾三度政党轮替后的两年多来,两岸当局之间的互动发生逆转,可以说是两年多前的原状,已经不复存在。仅仅以制度化协商中断来说,就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尤其台湾民众的权益,何况台海危机日渐浮现。这是两岸各界、区域各方都不乐见的,确实令人忧心。

长期以来,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曾经是东亚两个可能引发战事的热点,海峡两岸一度以炎黄子孙的智慧,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超越了朝鲜半岛箭拔弩张的状态。众所周知,2008至2016的八年间,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务实协商、密切沟通,朝鲜半岛双方则互不往来。如今,却是两岸当局陷入僵持对立,朝鲜半岛反而展现和平契机,这就让所有面对东亚局势的炎黄子孙,不能不严正关切,既有权利要求享有台海和平稳定,也有责任为追求两岸和平共荣而献策献力。

2005年中国国民党在野时,曾经达成国共两党正式和解,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五项愿景,给当时处于战争边缘的两岸关系,揭开和平曙光,为台湾民众提供了不同于两岸冲突对撞的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和解对话、合作互利,这是基于国共两党「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认知而开创的,成为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两岸关系能够走上和平发展的正轨,包括制度化协商成果丰硕、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系和互访机制,更实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对话,都受到两岸主流民意支持和国际社会肯定,绝对经得起历史检验。

但是我们也要务实地看到,两岸政治分歧的化解、军事互信机制的构建,在那八年间,都迟迟未能启动,以致达成和平协议或台海和平稳定的机制化、制度化,现在看来都显得更加遥远。而且某些歪曲污蔑或误解,也未能被有效辨明,使得连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都遭到不小挫折。这说明了政党如何把握时机引领潮流,对历史进程的关键作用,我们必须深刻加以记取,作为未来的惕励。两年多前起,国民党又在野,两岸关系也再度陷入不确定不稳定甚至危机潜伏激荡,对台湾民众的安全与福祉,正在造成危害,而且还看不到尽头。有识之士都不应沉默无为以对。

放眼华夏大地,中共十九大擘划了全面达成小康,进而完成现代化、再实现民族复兴的路线图;「两会」又为了这些目标,发布有规模的党政机构改革。全球纷纷预测大陆跃升为最大经济体的时间点,这给世界各地的经贸有志者,尤其给同文同种的台湾工、商、农、渔、学、青各界,提供了广大且重要的机遇。如果两岸当局长期无法协商沟通,势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与整体利益。

面对当前形势,我在此申述曾经提出过的四点主张,供各界参考,盼能有助于集思广义,改善两岸关系、维护区域稳定。

一、一个中国。两岸「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涵义之异」。双方的法律及体制,都实施著一个中国架构,所以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应该存在台独的空间。根据过去的经验,两岸完全可以先透过求同存异的九二共识来巩固政治互信,重启对话,并且化解台湾国际参与的障碍,未来再开展全方位对等协商,循序渐进处理历史所遗留的政治分歧。

二、两岸和平。双方「为人民谋幸福,为万世开太平」。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都受中华文化薰陶,都是龙的传人,曾经走过休戚与共的历史,本即一家,没有理由不能共创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我们的期许是,中华民族不能再内战,炎黄子孙不应再内耗,必须相偕以行,谋求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才能行稳致远,共建和平的海峡及繁荣的两岸。

三、互利融合。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进两岸融合」。客观理性而言,谁都不能否定两岸共同的血缘、文化、历史。台湾历经三次外国殖民,都没有改变坚守中华文化和民族立场,因此,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台湾人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完全相容而不互斥的,这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感情基础。同时,透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民间往来,不断扩大互利,厚植两岸人民的同胞情谊、兄弟情怀,持续增进融合。

四、振兴中华。协力「促进民权民生,振兴中华民族」。孙中山先生是第一位提出「振兴中华」的革命家政治家,毕生追求国家富强民主统一。他所号召的民族复兴、民权发达、民生乐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奋斗不懈的远大目标,是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国共两党、海峡两岸也为此取得不同的发展经验,应该互为启发、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来。在此过程中,台湾民众的尊严与权益,更应获得提升,以彰显振兴中华的弘伟格局和意义。

作为中国国民党的一份子,我也有信心国民党能在混沌不安的台海局势中,坚持理想信念,发扬光荣传统,给台湾民众提供一个光明的选择。


更多镜周刊报导
连战13日见习近平 连办:个人名义访陆
国民党123周年党庆 吴敦义批蔡政府「兴弊除利」
那一年 在连战家厨房的朱婉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