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地雷區》中,當戰俘們把已經排除過的反坦克地雷裝載到貨卡時,一名戰俘用類似於拋的方式把一枚地雷裝到堆「雷」如山的貨車時引發了地雷爆炸,導致整個裝車現場變成了引爆排雷現場。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解除過引信和雷管的地雷依然會爆炸,如果是因為碰撞得話,那這種地雷根本無法保證運輸和存儲安全,又怎麼會投入實戰?又或者是說,以德國人的嚴謹態度出現了百里無一的殘品?


謝邀:

地雷這玩藝,年代越久遠,不穩定的可能性越高。 主體炸藥變性。雷管受潮,壓發引信粘連等都可能。。。氣候越差就越容易出事 (例如科索沃的寒冷,夏冬溫差,越南的濕熱)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維和部隊排雷任務從來都是急難險重。 尤其是科索沃任務(大量使用塑料雷)和越南/柬埔寨邊境,非洲各國內戰衝突的排雷工作。

而且電影裏的孩子們受的排雷教育基本是屬於應急基本類型,對於一些複雜地雷,很可能是「以為拆除了引信和雷管「。 因此並不能保證100% 拆除。 遇到撞擊誘爆不算罕見。

作為美軍工兵常規操作,對於任何起出的陳舊地雷,優先選擇是定向爆破或者誘爆(尤其是步兵雷區,加防護壓路機清路),其次是拆除後就地集中爆破(反坦克雷,桿式反步兵雷常見),最差纔是拆除後運走(幾乎沒見過)

任何長期(超過1個月)埋的地雷,都是非常危險的爆炸物,即使拆除引信,雷管,仍然需要非常小心處理。因為你不知道它可能變性到什麼程度。

M58 MICLIC 爆破清雷系統 (就是倆火箭帶著一張大魚網,上面裹滿了C4)


地雷炮彈等爆炸物的安全係數看裝葯類型和保存條件,二戰時期最常用的安全係數最高的裝葯應該就數TNT了,但是對於火工品匱乏的德三來說,在地雷這種廉價的防禦性武器裏偷工減料或者用其他火工品替代TNT主裝葯是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二戰後期德國的很多手榴彈和50迫擊炮彈裝葯都用硝化澱粉替代TNT了,不排除海灘上布的地雷裝葯也有替換成不安定不耐儲存的硝化澱粉的可能性...

還有一個,戰場上的地雷為了防止被人工排除,有的會在雷區地雷中混進一些詭雷,像電影中的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在普通圓盤形反坦克地雷中隱藏了一個慣性解鎖的碰炸引信,輕拿輕放還好,連續磕碰就爆了...


如果是用TNT或者RDX作為地雷的裝葯還好,問題是德軍中後期物資比較匱乏,使用了大量非制式爆炸物來生產軍火,其中就有硝酸銨,這東西不太穩定,尤其在海岸潮濕環境下潮解再結塊,遇到撞擊就可能自發爆炸,甚至不需要引爆機構。如果遇到這種地雷,拆了雷管也未必是安全的。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拆解的基本上都是反坦克地雷,引信在雷體中間,拆除的時候擰下來就可以,這時雷體中間就是一個坑,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但暫停仔細看會發現德俘扔上車的那顆雷的引信是未拆除的,加之反坦克雷重量較大,且性能可能並不穩定,多種因素使地雷觸發。

二戰德軍經常將反坦克雷改裝成大號手榴彈炸坦克攻碉堡。

不過經過科技的進步,現在的反坦克地雷遠比二戰時性能強大穩定。


因為處理地雷或其他爆炸物最佳辦法就是可控條件下爆炸銷毀。整天拆彈怕是影視劇看多了。


我是純文科畢業的,不懂化學

但是後來培訓時有一門課叫危爆物品管理,裡面講過各種炸藥在儲存一定時間(還是收到外部條件影響來著?)性質會改變,有可能變得更不穩定或者更穩定

或許那個士兵失手碰撞導致某顆不穩定的地雷爆炸了,然後引爆了整個堆放地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