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婺源旅遊的旺季,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從世界各地趕到婺源看油菜花,早餐上的清明粿、糯米子糕、汽糕等婺源特色小喫成了一部分遊客的最愛。王小飛看準了商機,在經歷了三次創業後,他和多名農婦合作,2018年他們的小喫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額達60多萬,比2017年翻了3倍。

“中國溫度”特約

攝影/視頻戴繼民 編輯/小爲

出品/騰訊新聞 騰訊圖片

點擊觀看:小夥創業故事和婺源特色美食製作方法

王小飛,江西婺源人,他稱自己是婺源最會做小喫的90後。每天一早王小飛都要去菜市場採購新鮮的食材,然後製作小喫。路邊的油菜花已經開得很旺,這段時間王小飛也忙得不亦樂乎,一天的時間都主要耗在了製作清明粿和糯米子糕上,一干就是14個小時。

2015年之前王小飛在婺源縣城開設特產超市,那時主要賣一些婺源的乾貨,有遊客經常問在網上哪裏可以買婺源小喫,他便萌生做小喫電商的想法。2015年,一個朋友邀他一起做特色小喫APP,軟件剛做出來,朋友就消失了,他投入的8萬元就打了水漂。

8萬元是他做小超市兩年攢下來的,對於自己的積蓄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沒了,他不甘心。2016年初,他找到兩位發小合作,成立了婺源小喫電商公司,在電商平臺做婺源特產超市。這一期間,王小飛和發小去婺源各地鄉村尋找最地道的小喫,他也開始有意的向村裏的農婦學習小喫的製作流程和用料配比。圖爲2016年,王小飛和發小談論美食銷售策略。

做了一年,他們積累了不錯的口碑,但三人因爲理念不合,電商公司解散。兩次創業失敗,並沒有讓王小飛氣餒。2017年他一邊在縣城的工業園打工維持生計,一邊去各地的鄉村向農婦請教,並重新開起了網店,他前後向30多位農婦請教不同的小喫做法。

糯米子糕是江西婺源傳統小喫,由糯米、雞蛋、豬肉攪拌清蒸製作而成,以前婺源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做這個。這個特產也是王小飛最拿手的,一年單糯米子糕這一項就要在網上賣8000多斤,差不多有10萬的收益。

糯米子糕的工序比較繁瑣,對物料要求高,過去只在春節纔會擺上餐桌。整個工序最重要的是蒸糯米的時長與尺度,一般再搭配用30個鴨蛋,兩斤五花,再撒適量的鹽。

接下來就是用手不停攪拌,讓食材充分混合。

王小飛做特色小喫,還採用傳統的手工製作,然後用柴火竈加熱,這樣的產量供應不上,雖然糯米子糕有一年有8000多斤的銷量,但做一次就需要8個小時左右,一天最多也就做100斤。

2018年,他開始與多位農婦合作,農婦負責製作小喫,他主要負責網店、打包發貨、售後,一年的磨合已經漸漸成熟,王小飛除了自己製作,在自己網店熱銷的十幾種小喫裏,每一種都有合作的農婦。

婺源的小喫很多取材自山野,有很強的季節性,春天最熱銷的是清明粿。“我每天和5位阿姨加班加點製作,也滿足不了網店一天2000個左右的需求量。”王小飛包清明粿的速度比不上其他人,經常被阿姨們嘲笑說他拖後腿。

婺源清明粿有筍乾、豆腐、豆芽等各種餡料,這個季節在網上成了熱銷的產品,王小飛認爲今年的銷售額會比去年再翻幾倍。

因爲清明粿的熱銷,王小飛一天需要收購200多斤的艾草。清明粿是用艾草做的,它長滿了田間地頭,以前無人問津,現在很多農婦靠採艾草增加收入,一斤可以賣5元。

“除了每天和阿姨們一起做美食,每天的客服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王小飛手機24小時不關機,只要手機一響,他就從小喫達人切換成客服小哥去回覆,最忙碌的時候,一分鐘就有6個客戶來諮詢,雖然多數是同樣的問題,都得耐心的去回答。

“清明粿放在一邊晾曬,等變冷以後,打包放入冰袋,這樣可以保鮮4、5天,但是天氣升溫,像清明粿這樣不容易保存太長時間的小喫只能停止製作售賣,一年的製作週期只有8個月左右。”王小飛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因爲都是純天然的食材製作,保鮮工藝一直沒有解決,天氣熱的時候,農婦們只能閒着。

和婺源旅遊相比,婺源的小喫名聲還是太小,很多來旅遊的人都是第一次聽說,王小飛現在和幾個朋友成立了婺源農特產品電商聯盟,他們希望把婺源的特色產品整合,讓婺源美食搭上電商,走進千家萬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