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的智商能力絕對不在諸葛亮之下,但是這個人情商太低, 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該收斂的不隱忍,鋒芒畢露不知道顧慮它人的感受和承受能力。

吳國名將陸遜對他說:「你氣陵其上,意蔑其下, 非安德之基也! 」意思是說他對上看不起領導, 對下小瞧部眾,這類人能力再超羣, 也幹不成大事。 諸葛恪就是這樣的人。曹操手下的謀士楊修也很聰明,可是做事張揚因言惹禍導致被殺。

一次筵會上吳王孫權命人牽上一頭毛驢,吳王命人在驢面上掛上「諸葛子瑜」四字的紙條,諸葛謹知道吳王是在嘲諷他臉長得象驢。因為是吳王拿自已開涮,諸葛謹不好生氣,還得陪出幾聲尷尬笑。誰讓自己不爭氣,長一張長臉呢?可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卻看不下去了,許多人當眾嘲弄自已的父親。 他在寫有「諸葛子瑜」的紙條後加了兩字「之驢」,然後回到諸葛謹身邊坐下。 吳王孫權還沉浸在惡搞之後的興奮之後, 突然看到諸葛恪跑出來, 在驢面紙條上劃了兩下,這小子想幹什麼? 吳王有點不悅仔細一看, 原來紙條上「諸葛子瑜」四個字, 被諸葛恪改成了六個字「諸葛子瑜之驢」,吳王及眾大臣不由得拍案叫絕!吳王當即龍心大悅, 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還有一次吳王命諸葛恪去給張昭敬酒,張昭不喝,並發難倚老賣老擺老資格。孫權讓諸葛恪一定勸張昭喝酒,於是諸葛恪對張昭說姜子牙九十歲還帶兵打仗,帶兵打仗的都沒說老。現在吳國打仗,你一個在後方的人,飲酒先敬您,怎麼能說不尊重您呢!張昭無奈沒辦法只能把酒喝了。

可是無形中諸葛恪就得罪了江東的官僚集團,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團隊裏不知道團結人,尊敬人,維護好人際關係,遲早是要被踢出局的。諸葛恪最後被殺悲慘的結局就是例子。


諸葛瑾對於自己兒子諸葛恪的評價十分中肯,「聰明盡顯於外」,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裏,有如下的記載:

諸葛子瑜之驢

諸葛瑾的臉很長,好似一張驢臉。一次孫權大會羣臣,命人牽進一頭驢,在驢臉上貼了張長標籤,上面寫著「諸葛子瑜」四個字。

諸葛恪跪下對孫權說:「請賜一支筆,準許我添上兩個字。」孫權同意,給了諸葛恪一支筆。諸葛恪接著標籤那幾個字寫上「之驢」二字,在座的人看了歡笑不已,孫權便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父親更賢能一些

另外一天,孫權又會見羣臣,孫權問諸葛恪說:「你父親和你叔父諸葛亮,哪一位更賢能一些呢?」諸葛恪回答說:「臣的父親更好一些。」

孫權問他其中緣故,諸葛恪回答:「臣的父親知道該侍奉誰,而叔父卻不知道,所以臣的父親更好一些。」孫權又大笑起來。

張昭理屈詞窮

孫權命諸葛恪給大家依次斟酒,到了張昭面前,張昭已經有了幾分醉意,不肯再喝,便說道:「這樣勸酒可不是敬養老人的禮節。」孫權對諸葛恪說:「你如果能讓張公理屈詞窮,那他就該喝酒了。」

諸葛恪別反駁張昭說:「從前師尚父九十歲,右手握旌旗,左手執斧鉞以宣誓伐商,也還沒有告老引退。現在帶兵打仗的事,將軍落在後面,喫飯飲酒的事,將軍排在前面,怎麼能說是不敬養老人呢?」張昭終於無話可說,於是滿飲了一杯。 東吳的馬廄,蜀國的好馬

後來蜀國的使節來訪,全羣臣一起參加會見,孫權對蜀國的使節說:「這位諸葛恪特別喜歡騎馬,回去後請轉告諸葛丞相,為他送匹好馬來。」諸葛恪一聽,立即離席拜謝。

孫權說:「好馬還沒送來,為什麼就謝呀?」諸葛恪回答說:「蜀國就是陛下在外面的馬廄,現在下了恩詔,馬就一定會送到,怎麼敢不信呢?」孫權對於諸葛恪的說法,十分受用,因此更加喜歡諸葛恪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這句話是出自《三國演義》的,而非出自《三國志》,反言之就是這句話是羅貫中的意思比較居多,個人覺得諸葛瑾的「聰明盡顯於外」主要還是覺得其子諸葛恪的表現過於張揚了,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機靈勁兒都在外頭,人人都能看出來。這句話表面上是說諸葛恪聰明,實際上是想表達諸葛恪為人不穩重,容易惹是非。

我們都知道,但凡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靠頭腦機敏就能一步登頂的,智商高之外,情商也要高,用在官場上,就是城府也要夠,如果一個人過於展現自己的聰明,將自己的能力都展現出來,這是浮躁和自傲的表現。不過,這畢竟是演義裏的說詞,並不太作數的,個人覺得這個評價是因為羅貫中根據諸葛恪的結局,再結合《三國志》諸葛瑾的那句:「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而來的。而這句話,我個人認為諸葛瑾是想表達:諸葛恪要麼能夠興旺家族,要麼就是誅滅全族的意思。並不一定是從小斷定的讖語。

但是要說諸葛恪「聰明盡顯於外」,其實也是有褒義的內容,比如在一次宴會中,孫權命人牽來一頭驢,上面寫著「諸葛子瑜」,就是諸葛瑾,用這種方式嘲笑諸葛瑾,諸葛恪就靈機一動添了兩個字,改為「諸葛子瑜之驢」,一下子化解了尷尬。

而歷史上,關於「聰明盡顯於外」的人有很多,在《世說新語箋疏》,就有記載孔融讓梨的典故;《三國志》中有曹沖稱象的典故;北朝時有個叫元嘉的人,小時候可以同時做好幾件事而不會出錯等等。


意思是說他做事鋒芒畢露,沒有城府,看不起領導,蔑視手下。例子很多,比如他數次抖機靈出言諷刺張昭,全然不知得罪了張昭和眾多江東士族,這可是東吳政權的根基。諸葛恪聰慧,有軍事才能,但都比諸葛亮差遠了。諸葛恪目中無人,做事不考慮別人的利益,腦子缺一根筋。最終死於孫氏宗親與江東世族的聯手鴻門宴,被滅門。

再對比一下,諸葛亮病故前推薦兩個丞相繼承人,使者問再往後呢,他就不說話了。他知道蜀國已經再無人才擔此任,也認為蜀國撐不下去了。但他知道這話是不能說的。換作諸葛恪,必然一股腦全盤端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