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Carol》改编自擅长于犯罪小说的作家Patricia Highsmith作品《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描写处于离婚纠纷的贵妇Carol,与年轻少女Therese的相识相恋故事。此电影拍摄之难,一在于时空背景系发生于石墙事件发生前,美国同志运动尚未风起云涌的50年代,双女主角既要有摆脱社会成规、顺著欲望接抛试探讯息的勇气,但又无法诉诸于露骨直爽的言行举止;二则综观剧情架构,大抵为「爱情发生→遇到阻碍→从爱中受伤、成长→终成眷属」的公式,并无繁复奇巧的机关或深意于其中,简单平凡得不会过于远离观者的想像与情感经验。

 

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Carol》在上述背景与剧情架构的条件下,舍弃旁白、密集台词的引领,或剧情设定上的惊奇刺激,透过扎实的镜头构图、道具、灯光、配乐以及两大影后CateRooney的五官神色,交织成电影语言极其饱满的细腻精工艺术品,每一细节在都在暧暧中富含著极有韵味的蛛丝马迹。一旦心有领会,情感便会不由自主地兀自澎湃满盈,或被神秘的甜腻电得面羞红,或悲苦满溢至口鼻,呼吸困难。观影的苦与甜,都如针密密麻麻扎著身心,后座力甚强的绵长螫痛感,即是许多人口中的「看完后会中毒」、「心思被这部电影绑架好几天」后遗症,不断玩味、咀嚼,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己。

 

要说《Carol》是部女同志爱情片,虽符实质,却略嫌定义粗糙。「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in love?」当爱情以生理感知先于理性思辨的方式乍到时,当女生爱上女生这种逸脱于生活理解范围的可能性迸出时,陷于思慕、困惑矛盾的Therese问著男友Richard

 

爱情不若Richard所言,有一般人和「那种人」(男生爱上男生、女生爱上女生)的分别,「你不觉得这是每个人都可能发生的吗?单纯就是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Therese带著迷惑却命中核心的聪慧辩解著。Richard在报社工作、喜欢写「人」为主题的小说、亦爱细译解析电影语言的表弟Dannie曾对Therese说道,他对人的兴趣远大于物的理由,在于人与人间的神奇幽微:「我们会喜欢特定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一些人而不喜欢其他人,唯一所知的是,喜欢与否,像弹球互撞后会弹开的物理反应一样简单」,就算人类情感之复杂程度不可能皆如弹球互撞一般明朗,「但有些事物纵无反应,却是确实存在的。」

1.jpg

不是爱上什么性别的问题,不是初恋、外遇、禁忌等情感类别的问题,每一段感情若抽丝剥茧后,理应有爱过的人都能共鸣的公因数存在,相信爱过的人,都会或深或浅地被《Carol》所感动。我的一刷场次电影放映结束后,整场观众几乎定在位子,若有所思久久无法起身离去,我听见有男孩说著,「这电影让我想起过去一些人、一些片段。」我相信,他是真正体会过爱情的人,《Carol》有其精准独到的女性语言,但爱过的人,都能从中感受爱情予人激越与蜕变。

 

越是简单、共通的爱情故事,稍一不慎,就会掉入平凡无奇的俗境,如何在平凡中照见不凡,或翻转出平凡的深刻?反而是尤为困难的挑战。《Carol》是部过程几无过多高潮迭起、出乎意料剧情,偏偏能勾人魂魄的高竿爱情片佳作。

 

【鸣笛既想:走出光亮工整的洋娃娃橱柜】

“There is no truth but in transit.” Ralph Waldo Emerson 

31.jpg

(这张剧照是被正片里被剪掉的「传说中爆胎戏」,两人对看的眼神美极了)

 

Carol受限于丈夫申请禁止令,无法与女儿共度圣诞假期,遂邀请Therese远离家庭破碎、官司伤神的纽约,一路向西展开公路之旅,在逃离伤心地的过程,滋养出的爱情含苞绽放。

 

学者David Laderman认为美国的公路电影有两大分支, 一是以同样为两位女性共同上路、彼此间相濡以沫的《末路狂花》为首的「逃亡之旅」,另一则是「探索之旅」,以《逍遥骑士》为滥觞。《Carol》不若典型的公路电影,充满捉对厮杀、你追我躲的刺激,抑或寻找新()故乡的追寻,影像上亦未特别强调美国50年代始,各行业起飞、高速发展起来下所绵密贯穿的州际公路壮阔景色,却具备上述两大公路电影类型的特色:背负著不见容伊时社会的「不道德条款」的另类逃亡,远离繁华枷锁纽约,向西部片的自然素朴驶去时,既有的礼教文化在开放道路和漫无定向的驱车驰骋中,良人在侧,亦能激发人卸下包袱,追寻「原始」的「自我」的动力。哪怕人往往逃离不了游走于叛逆与驯服、自由与命运两极光谱间的苦苦挣扎,但在自我本质与爱情逐渐清晰明朗下,生命会告诉我们,该向哪一光谱靠近,只要上路,便有契机。

 

Carol》的火车鸣笛和洋娃娃意象,暗示了CarolTherese走出人工展示柜和被预设的温顺柔美命运,以两人结识机缘的「火车」承载著万千奔放,向内心深处的欲望前去。

10.jpg

6.jpg

42.jpg

电影是以火车驶过铁轨的隆隆声揭开序幕,以车窗为界,视角朝内,有烟雨朦胧窗内模糊闪现的Therese深思面孔,再随著Therese充满热切恋慕的眼神穿出车窗外,出现的是甫道尽万般温柔,静静等待,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Carol,从此俯仰无愧于心,一头金黄秀发在暗夜闹市里自在飞扬,笑语盈盈的豁达样貌。

57.png

窗内窗外两样情的两个女人,究竟在前一个场景的饭店餐厅里,谈了些什么?又他们曾经历过什么?一切故事便缓缓如火车铁轨般绵长延伸开来……。车内的Therese想起了以前在百货公司当柜姐时,钟爱圣诞档期的豪华小火车组,她总在百货公司尚未开张营业,灯火未明前,在阒黑无光中打开小火车组的开关,看著车头烟直冲云霄、理直气壮地在轨道上往复圈行,但灯一亮,现实人生开始运转时,Therese退缩到洋娃娃部门的柜台内,在主管的监控下,无法逾越柜台疆界,仅能守著柜姐身分笑迎客来,如其背后摆在玻璃柜里的洋娃娃,了无生趣。而打破这种无趣光景的,是翩然出现在小火车组旁的明媚动人,充满神秘、优雅气息贵妇Carol。由于Carol原想挑选给女儿的阳光贝西洋娃缺货,Carol只好像柜姐Therese询问著,像她这般的女孩,四岁时会想要什么样的礼物?Therese神采飞扬地介绍起她钟爱的小火车组,Carol在诧异著眼前的这个女孩,对于火车的喜爱怎会大于洋娃娃之余,也欣然接受其建议。

 

以不断鸣笛前进的小火车为轴心,牵连起ThereseCarol两条注定要交会的宿命。自此,两人的眼神再也离不开彼此,走出了被局限住的光亮洋娃娃柜,以欲望为动力,开启追寻自我、辩证什么是爱以及爱所衍伸的生命态样又该如何的旅程。

 

观影者对于Carol在买完小火车后,是否「有意」在柜台上遗留手套等Therese?应多少有所揣想。我认为,Carol相较于Therese虽是阅历较多,甚至也有跟女生交往经验的一方,但于初识的当下,Carol分明还因陷于百货公司购物人潮而感到紧张不安,忍不住想在公众掏烟舒压,要说其是有计划性以手套为信物钓鱼上勾,似是有点牵强。

 

若以火车作为情欲的重要隐喻指标,Carol明确的起心动念,或许是在收到Therese寄回的手套,在无以明状的惊喜下脱口邀约共进午餐,进而对于眼前极为特别,惹人想一再探索的Therese赞叹道:「妳真是特别的女孩,就这样凭空出现」时,才稍稍具体。这也是为何餐后曾与Carol交往过,见证过Carol情动时刻的Abby,慧眼看穿一切,故作冷静地对坐车旁的Carol问起,「你刚刚跟谁一起吃饭?跟我说说她吧!」多少也点醒Carol,让Carol发现自己似已将Therese立于内心神秘甜美的深处,赋予其特殊的意义。而同一天里,一个是中午日光最热亮时,与另人处处惊艳惊喜的Therese的约会,另一则是夜幕垂下,百般无聊困囚在交际舞会中,扮演著让丈夫Harge得意的「全场最美」洋娃娃角色,一来一往两相对照下,内心汹涌的情欲流向何处,不言自明。Carol是夜在房里独啜著酒,若有所思在房间按下小火车处的开关时,即代表著她的人生,将被欲望催动著,以Therese为目的地,鸣笛前进。

38.png

47.png

而驱动Therese的关键欲望火车,是在两人公路之旅嘎然而止,初尝情感挫败苦痛,进而转向事业迈进以疗伤时,Carol几个月后的再次出现,提出了猝不及防的同居邀约和深情告白,让伤口未愈的Therese下意识直觉喊停。但不管下一摊行程的party多么喧嚣、下一个对Therese有兴趣的女生多么快就出现,Therese都心不在焉,一身防卫全然崩解,又栽进渴求Carol的欲望里。

 

电影里,我认为相当美丽的画面之一,便是Therese带著异常坚定清澈的双眼和答案,离开青春男女酒色靡靡的室内party,步行在靛黑色天空笼罩的冷夜街道上,惟恐痴心守候的Carol会再次消失在自己生命里的那种义无反顾。斯时,车行于铁轨轰隆声,划破整条街,Therese的爱情与选择无庸多说,再明朗不过。

 

非典型的公路电影《Carol》,以公路之旅中,镜头仅剩辽阔天地和车内CarolTherese两人的简单画面,作为抛弃世俗负担、眼中只有彼此的随欲而行,让未符社会通念的情感,充满自然舒坦。又火车刺耳的鸣笛,也同时揭示著,人皆渴望爱,爱是生之动力,人生无非是以爱为指向的旅程,“There is no truth but in transit.”休管人造的刻板制度律法,只要勇于上路,丰沛的生命意义,就会朵朵绽放于沿途中。

 

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No to Yes with YES to NOend to silent and firmYES”】

Carol》的原著小说系以Therese的心境为主轴,相较之下,电影则有加重Carol的主观视角。在欧美前阵子的电影奖季中,不乏CateRooney是双女主,抑或谁为主角谁为配角等讨论,撇开片商提名策略、与经纪公司协商结果等外在现实因素不论,在我心中,《Carol》里的两位女生,都是鲜明立体的主亮点,相伴相生,其一若黯淡或失其剧情份量,则另一的演出即难以「成立」。

 

CarolTherese因年龄、阶级与处境皆是天壤之别,所以在各具迷人风情外,亦各有人生难题待辩证、待突破:

 

Carol拥有过与男性、女性亲密关系的人生经历,是以,什么是真正喜欢上一个人的感觉?什么是「两球碰撞后的冲击力」?对其并非难题。但家之「形貌」巩固,以及对小孩的难舍羁绊,都是步入传统婚家制度者的「责任」所在,当已婚的Carol选择走入体制时,个人的主体性也只能随之退却。追求真我与为求全家庭完整的两难,是Carol无法精确解释,使年轻的Therese明了的苦衷。

34.jpg

CarolTherese的分手信中提到:「这些话你或许不能接受,但我也给不起解释。你正年少,才会一直寻求答案,但有天你会明白。当你明白后,我希望你想像我迎接你的样子。」

 

青春正盛是人人讴歌的理直气壮艳丽,走过风霜是饱经人生苦辣后的稳重积累。Carol深知人生实践起来的困难,以及各种选择都无能回避的人情陈疴,牺牲真实自我,成全家庭圆满的选择,无关乎爱之忠诚与真诚,而是千古以来,已婚女人几难以挣脱的枷锁。在无论如何都无法让Therese一瞬体谅的情况下,Carol只能背起不告而别的怨怼,决然离去。

 

岁月如神偷,一点一滴带走做自己的自由。

Carol看似气定神闲,诱惑Therese的手段,收放自如,处处尽是老练风情,但高处不胜寒,年龄、阶级和身分都是牢笼,封印住拼命想出闸的真实情感时,就算得了生活上的优雅,却要赔上失却生命纯然心动的巨大代价。所以,Carol总是不由自主地口不对心,下意识地拒绝Therese试图给予的保护与关怀,或是逃避这段感情之举,例如:

 

Therese到家里作客时,因老公Harge意外返家、挑起口角争执而家丑尽露,狼狈至极又无烟可安抚心神时,Carol悍然拒绝Therese愿为其跑腿买烟的好意;律师在告知Harge以「道德条款「为据,申请在听证会前都不能接触女儿的禁止令噩耗后,尴尬地探问Carol,是否真有与女人亲密往来的行为模式,Carol不置可否地果断否认之;CarolTherese的公路旅程中,无论是Therese基于恋人地直觉问到Carol是否有打电话回家?抑或发现Carol行李携带枪枝时,询问:「跟我在一起不安全吗?」Carol给的答案都是NO

 

最令Therese心碎的,大抵是Carol离去的清晨,悠悠转醒时伊人已不在枕边,迎来的反而是Carol的前爱人Abby。在困窘遮掩自己裸露的躯体时,还得屈辱地暂时搁置种种窝囊,求助Abby:「Carol还会再回来吗?」,NO,是Carol转交的答复。

48.png

拒绝的人,不一定是情感上占上风的人。而和谐的爱情,又何来优劣地位的分别?Carol是被家庭制度控制住的洋娃娃,在爱情里没有筹码自在操控局势走向,说No的人,未必自私、未必潇洒轻松。两人分手后,Carol隔著话筒接到Therese的来电,只能沉默不应,指尖在话筒放置处来回盘旋甚久后,发颤著挂断电话。一个人独自面对「心理治疗」,在世界面前,充满耻辱地被迫承认自己的感情是应该「被修正」的错误……这些痛楚,不亚于被遗弃的Therese

 

Therese是完全相反的典型。

 

「每年过年时,都是我孤单一人处在人群里」,房间墙上完全没有家人照片,圣诞节似乎也无处去的Therese,或许无家可依,或许来自不完美、不须多提及的破碎家庭。形单影只之人,飞翔前无须向任何人交待归期,在背负著无尽孤独时,也享有著毫无负累的自由,。

 

加上,对世界关怀的视角,正从鸟语花香转向「人」,充满无限好奇心与勇气,尚不知人会互相带来沉重伤害的无知年纪,让Therese总是大无畏地迎向Carol,对于Carol的一切,总是不假思索地Yes,全盘接纳。

41.jpg

从百货公司初见面时,目不转睛地在Carol美丽脸庞打转,主动寄回Carol遗落的手套、答应午餐邀约、前往Carol家作客,一路向西展开公路之旅…...不论是主动地联系,还是CarolWould u?」的询问,Therese都迫不及待地朝向有Carol身影的地方飞去。

 

年轻就是本钱,年轻的爱是不计后果、横冲直撞的。

若说前几年在坎城影展大放异彩的《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中,不断以饮食暗示Adele的青春旺盛情欲,而内敛压抑的《Carol》一片中,Therese亦有类此的暗喻:两人第一次共进午餐,Therese连要点什么酒菜都无定见,尽随Carol,但菜色一上,只有Therese的进食样貌和直盯著Carol不放的目光;ThereseCarol家作客时,虽主人在客厅陪女儿布置圣诞树,但Therese反客为主,毫不怕生完全自然地,堂而皇之在Carol家厨房准备餐点;两人在公路之旅的第一餐,中间虽有送礼的浪漫情节,但吃饭的画面,也只有定格在Therese身上。那怕第一次的鱼水之欢,似是Carol先开启的,可那样的起头,或许仅是两人互动时,默契地交由有经验者引领,而ThereseCarol的直爽欲望,绝不亚于总是以「肯定疑问句」(「我想你会愿意跟我一起旅行?」、「我想你或许可以搬过来一起住」)迂回试探的Carol

 

或许,从两人出游之始,Carol身体虽流窜著多少欲望,并透过眼神、出浴时小露肩颈等小动作诱引,尚仍勉力维持基本礼仪,分房而居。这样彼此抛球的来来回回,直到Therese主动提议既然订一间大房的房价比较优惠,何不睡同一间时,才算是真正「直球对决」,两人在心灵与身体上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的契机。

 

不过,可想而见的,当Therese把生命全权委诸予Carol时,一旦生之主轴被硬生生抽离,旋转中的陀螺就会猛然倒地、停歇。每个人都有过只管热烈向前的青春时候,那样的爱,过于猛烈,容易伤人却更容易自伤。CarolTherese的亲密行为,被Harge委请的私家侦探全部录下,作为争夺监护权的武器,Therese纯洁热情的欲望被恶狠狠地浇了盆冷水,初次感受到,爱情从不是只凭感觉便能从此无灾无难的美好神话,给不起坚强守护却贪婪不舍的爱情,反会让心爱的人受伤。

30.jpg

偷录意外发生后,Therese已开始长大,无法享受纯然的爱情,世态出乎意料的丑陋与邪恶,逼得她开始缓下脚步思索著,面向所爱之人时,是否只有Yes才是幸福的唯一解?而孑然一身,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她,是否过于自私而未去考量条件不同的Carol?所以,Therese哭著对Carol说:「我当时应该拒绝你的,但我没有拒绝。我太自私了,明明什么都不了解,却又理所当然接受这一切,我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还可以接受你的给予。」

 

人天生都有保护机制,随著痛苦经验的习得与累积,不管多不愿意,身上的防备也得逐渐添加,满天红艳的火光再怎么炫目,直扑而上也只是自取灭亡,或许,远远欣赏,才能睁著眼多看会炙热的光亮。

 

Therese开始食不下咽,痛到断肠时会频频作呕,关起欲望之门,扎起俐落马尾,返家重新粉刷环境。选择重新活过,或许可以忘记伤痛,因此,Carol照片慢慢变成夹杂在摄影作品堆里的寻常影像、Carol数个月后的邀约信,不若手边的新闻稿重要,阅过即可弃……种种受伤后的强大生活剧变、用力抽离旧情的「刻意」举止,不正如年轻的你我,总把初恋当作全世界,一旦感情崩毁,整个人就彷若死去,只能透过不自然的彻底搁置情伤,启动「假装不爱,便无从受到伤害」的自我保护机制,苦命维系生活的基本运行?

未命名.png

整部戏中,我对Carol分手信中的「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极有印象,Carol以极富磁性、无限深情的旁白念出这句时,有如智者的预言,暗示著逐欲的路上虽困难重重,但以爱为名,必将圆满。而CarolTherese爱侣间的分合,与前述的「小火车」意象,不谋而合,无论车行得多么剧烈,终究是在周而复始的圆圈轨道上打转,有爱之人必然重逢。

 

因此,受限于婚姻,常常隐忍难处的Carol,在中止公路之旅回归家庭、接受心理治疗以「转向正常」时,开始明白压抑本性的人生,连自个的灵魂都破碎不全了,形式上的方正不逾矩亦是枉然。监护权听证会上,高举著爱小孩虚名,一方委曲求全、失去自我,另一方猛力攻讦,不惜撕裂小孩完整拥有双亲疼爱的矛盾举止,让Carol瞬时看清:牺牲自我所求取的幸福,终究是假性的虚幻泡泡,经不起检验,惟有活出自己生存的意义,才能真正复出爱、享受爱。「我不会否认录音带内容的真实性」,在Therese不在场的你死我活争讼场合,Carol决堤崩溃前强韧地在世人面前捍卫爱情,是多么神圣、教人动容的坚定?充满媚惑却又压抑的Cate,累积了整场的情绪一次爆发,无疑是强大演技的展现。自此迈向自由、忠于自我的Carol,在挽回Therese未果,舍弃一切自尊,在人来人往的饭店餐厅中,勇敢说出「我爱你」的勇敢悲戚神情,令观影者心碎不已。

 

No转向YesCarol,就差说NoTherese回心转意,两人便可comes full circleTherese最终舍弃喧闹party,回头追寻等候她的Carol,处在隔著熙来攘往人群的众里,两人全无言语,用热切眼神给了灯火阑珊处的彼此,最最深情的Yes,那样的深情、世俗里不可道破也不用道破的秘情,堪称我近年看过的电影中,最圆满浪漫的happy ending

 

尽管对《Carol》盛赞不绝,但第一次观看《Carol》时,对于Therese一夕间从拒绝Carol的邀约到接受,难免觉得心态转换稍嫌草率、欠缺脉络。再一次观看后,我忽然明白,「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的关键,不仅仅是两人之间,爱的因子存在与否,终归以言,圆满的爱,必须以「对等、真诚」为前提,始能成就。CarolTherese的恋情,虽不乏各种主客观条件(阶级、身分等)的差异,但两人始终立于「情感施受」平衡的状态,一方给出诱饵、另一方便欣然接受,也回抛机会,「I took what you gave willingly.」。

 

例如:Therese从不因自己只是柜姐身分,而非职业摄影者而感到自卑,随时随地用她最有自信的语言「摄影」宣示爱意,理直气壮捕捉迷人Carol的一颦一笑,甚至,在打开Carol所送的相机礼物时,也没有因承受不起礼物贵重而拒绝或诚惶诚恐,一切顺其自然地开心接受。

 

我认为格外甜腻、如潮来潮去,寻常却充满汹涌的情感施受交锋,是在Therese第一次到Carol家作客,目睹Carol和无预警回家的Harge激烈争吵后,被心情纷乱的Carol悻悻然送去搭车,心情跌落谷底。而Carol更是雪上加霜,昨夜与丈夫大吵、小孩被带走之余,隔天又接获委任律师告知Harge改变离婚后共同监护小孩的共识,除了申请单独监护外,尚以道德条款为依据申请禁止令,禁止Carol在听证会前与小孩的接触。情窦甫开,现实阻碍也毫不留情随之而来,人生低回、自身难保时,仍能挤出力气为所爱之人设想,是种纯粹无比的爱。Carol所做的,是跟律师开完会,六神无主地晃荡在街头,抽烟以求镇定,向来的优雅不复存在,落得一身狼狈,饶是如此,Carol在抽烟时,看到身旁百货公司橱窗展示的行李箱和相机,直觉想起让她爱恋不已的Therese,二话不说就买下送给热爱摄影的心上人,或许,脑中浮起Therese收到相机笑窝满盈的幻想画面,是Carol悲惨处境下的唯一救赎。于此同时,Therese明知Carol深陷婚姻纠葛,自己只能隔著重重房框远看战火冲天,丝毫帮不上任何一点忙,可在爱之前,没有位阶之分,能做的能想的,就是尽其所能地掏出一切给予,因此,Therese在唱片行认真挑选黑胶唱片当Carol的圣诞礼物,电影配乐Georgia Gibbs 的《Kiss Of Fire》无非揭露著两位女主角明知山有虎、偏要往虎山行的一派热情,And though I see the danger, still the flame grows higher.I know I must surrender to your kiss of fire.

 

 

 

7.jpg

行李箱.jpg

当一段感情是以对等、真诚的状态运行时,承受与拒绝之间,再不是道需要苦苦加减、算计成败的难题,只要稍加细想,答案旋即浮现,绝对骗不了自己。Therese拒绝Carol的同居邀约,根本不是带著蛮不在乎的潇洒姿态,从她听到孩子监护权归给HargeCarol现是毫无复累一身轻时,原本重逢时的重重戒备、冷酷面容,随即和缓下来,由此可见,Therese对这段感情从未放弃过任何期待。在久别重逢被不速之客Jack打断后,Therese就陷入心事重重煎熬,未见有续摊参加party的雀跃。在party中对Therese频送秋波的女子一角,难免来得突兀,但这或许是Therese决心挽回爱情的重要引信:看尽千帆,有可对照之体验后,什么样的心动是无法取代的,会随之昭然若揭。

 

CarolTherese像打乒乓球一样,来回稳定弹跳、发接的协调状态,让电影里一切美丽的元素,美得理所当然,美得妥贴,一点都不过度美化、梦幻。

 

【私女性:独特的恋人感官絮语;公女性:社会包袱与洒脱】

Carol》以「女同爱」为题旨,除却上述种种爱情本质之观看点外,特有的女性视角也演绎精准,非常细腻剀切。就此,或可从女性亲暱互动的「私领域」,和女性处于婚家体系、两性关系下的「公领域」等公私两大面向分别析论之。

 

Carol》最为人称道的双女主角演技展演,充分表现出女性之间,是如何有别于男性的,透过眼波流转、肢体接触等种种幽微举止来表达倾慕。观影时,我忍不住想起美国女诗人Dickinson,写给传闻中有暧昧情感往来的嫂嫂Gilbert的信,If you were here- and Oh that you were, my Susie, we need not talk at all, our eyes would whisper for us, and your hand fast in mine, we would not ask for language.,无消言语,只要眼神就能彼此倾诉,只要有手指的撩拨,心思就会缓缓流泻。

 

之所以称眼神与手是女性情欲表达的重要感官象征,乃在以男性为主宰的传统社会架构下(暂不论也有母系社会的文化群体,抑或渐趋昂扬的两性平等观),女性的情欲泰半是规训成被动、压抑,不能大肆声张地,因此眼神的交会与讯息传递,成为女性征战感情的主要利器,或许从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不乏以眼神灵动与否称赞女性的美,而对于男性的赞词多停留在阳刚体态和气质上,可略推一二。就女性间行为的进行方式以观,「手」无疑是取代阳具结合功能的器官,所以,女同志的手,就如同部分男同志电影以「枪」为隐喻的功效类同,强烈地暗示出性欲的想望。《Carol》在同志未能明白见容于社会的抑郁朦胧背景下,以眼神和手,勾勒出女主角间浓浓的爱恋。

40.jpg

 

Therese打从在百货公司初见Carol起,就是毫不避讳地直视Carol的美,旅程中,在两人尚未发生亲密关系时,Therese早就被欲望骚得辗转难眠,细细端详著、瞅著Carol沉睡的容颜。相较于年轻直爽的Therese,天生具有成熟女性魅力的Carol是带著风情万种的眼神表露心意,Carol总是气定神闲、嘴角挂著笑意地释放对Therese这「从天而降」女孩的极高兴趣,Therese也老是被盯地坐立难安。两种不同生命历程/年龄/个性的女人,所表现出的恰如其分爱欲眼神,值得再三回味。最终幕,Therese再无犹疑、奔向Carol所在处的眼神,是充满坚定而澄澈的,这样的直白,与在百货公司中第一次被美丽的Carol夺去目光时相仿,却又多增添了历经考验的深沉。相较之下,Carol的眼神则是在数秒间,从惊喜、感动、理解与放下心中大石,层层转折,极其精彩,也一如相爱过程中,其背负较多难以言说的社会包袱,情思相对隐微周折的习惯。

未命名6.png

未命名8.png

 

以手为探索工具的肢体接触,初见于Carol听著Therese的琴音时,忍不住上前摸著Therese的肩膀,边若无其事地闲聊著,从Therese一被抚肩时,仿佛强烈电流流窜地猛然一颤,可知两人对于彼此的迷恋,透过这样一抚,又更添一分确信。甚而,青春正盛但未曾有过性行为的Therese,生之欲望也因此被打开,在Carol到家里拜访,想起女儿而黯然神伤时,Therese便是将双手按在Carol身上,予其安慰。公路之旅用餐时,Therese以最有信心的手之运用「摄影」,拍著Carol拆礼物的雀跃神情,当Carol娇嗔抵抗时,Therese更是霸气地直接压住Carol意图反抗、遮掩的手。一连串与手有关的互有往来对手戏,既是性的勾引,亦是被对方女性美给吸引的直接回应,肢体的细节铺排,诉说了千言万语。

44.jpg

这样一个重要媒介,自然成为开启CarolTherese身体交合的开关。公路之旅的跨年夜中,互诉孤独、相濡以沫的心情分享后,Carol同样以手捺Therese的肩,疼惜著Therese总是团圆的欢腾节日氛围里只身一人,而Therese也毫不犹豫地握著肩上Carol的手,告诉她,「从此,我不再是孤单一人了」,接著两人的接吻、交合,壮阔到让人心神荡漾。有了手的穿针引线,剧情的情感积累、高潮到位,层叠麻利地直勾人心。

images.jpg

若要论Cate未与Rooney共同擒下《Carol》坎城影后、或者《Carol》在各大电影奖有关女主角/配角提名策略等争议,我个人认为,CateRooney交织出难得的精彩火花,却又同时保有各自的个性,若一方演出未到位,另一方的说服度亦会有所减损,终归以言,两人理应是名符其实的双女角。

 

Carol》高举文艺爱情大纛,但对女性之于「公领域」、「社会期待下」的角色扮演,也不断地以片中男性Harge/Richard的对照演出,或广播电视中的伊时社会情势报导,作出反省和批判。

55.jpg

12.jpg

 

Carol的丈夫Harge虽以妻子的美丽为豪,但Carol的美,不是被置于两人关系中细细品啜的,Harge口口声声把Carol当作他的「责任」所在时,其实等同把Carol当作他向世界展演的洋娃娃。不管是要求Carol出席交际场合、和父母用餐,无一不是透过这个洋娃娃,宣示著自己事业有成、家庭圆满的成功表象,那怕其对Carol的过往同志情略知一二,也明确知道夫妻间的情感已荡然无存,但Harge所追求的,从不是感情的修补、需求的填满,而是「表面的和平」得以继续维持,以供他人观看。最后,当两人为了孩子的监护权,在听证会上争锋相对时,终于让Carol忍无可忍:牺牲自我、舍弃情感而构筑出的空中阁楼,是否有意义?洋娃娃再怎么漂亮,终归是没有灵魂的物,当人生只为服膺社会眼光而失却自我时,岂不虚假、丑陋?

 

Harge是把Carol当作对外展演的洋娃娃,而Therese的男友Richard,则是把他的洋娃娃锁在自己幻想的小世界,自顾自地认为Therese必然会欣喜追随他去欧洲旅行、会在圣诞节与他们一家人聚餐,两人终会结成连理,而从不像Carol总会问著Therese:「Would you?」,Carol要的是Therese发乎内心的回应,Richard却认为凡其所决定者,等同于Therese的真正想望,在Richard的世界里,Therese应该是没有自主想法、一切任其定夺的洋娃娃。这也是为什么Therese在毅然决然追随Carol往西部旅行时,Richard在盛怒之下会说出,「我保证你两个星期后就会哭著回来求我,当作这一切的事情都没发生!」Richard的情感付出方式并无恶意,他是真心以「对Therese好」的方式在爱著他、规划两人的未来,然这样的感情运作模式,并非两人同步并行,Richard拖著没有行动能力的魁儡、娃娃,自然难以长久走下去。

54.jpg

影片前段,曾出现RichardTherese还有Richard那位爱好电影的表弟Danny一起看电影的剧情。过程中,Richard醉翁之意不在酒,整个人心思根本没有放在电影上,只顾著挑弄、亲吻著Therese,顺便一边嘲笑著关怀「人」之情感,立志当作家、正努力抄写著电影分镜、台词的Danny是奇怪的人。有趣的是,当时他们看的电影,是故事发生时代(美国50年代)一部极为重要的影片《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剧情略为不得志的编剧Joe,在日落大道躲债时认识过气、年华老去的女演员Norma,为互取所需,Joe当起Norma的小白脸,被她供养,同时以其编剧才华,骗著仍陷于过往荣光的Norma,让Norma相信凭借著Joe为她打造的剧本,必能完美付出、东山再起。镜中镜的电影播放著Norma兴高采烈为Joe打扮体面的模样,丝毫不觉Joe对自己毫无真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是过往的浪潮,不活在时代潮流中。Richard其实就是Norma,没有意识到眼前的爱人心里真正想法为何,迳自活在自个编造的完美情境中。直到剧末Therese参加舞会时,Richard分明身边已有女伴,却对于Therese的一举一动无法释怀,甚至Therese先行离去时,满场曲终慵懒或坐或躺的与会者中,也只有Richard不死心地注意到Therese的离去。那样的关注,并非旧情未了,Richard的眼神并非流露著不舍,而是无止尽的「Why?」质疑眼神,无法相信自己的洋娃娃为什么会求去?无法相信洋娃娃可以活出自己的光彩。

日落大道.jpg

 

日落大道.jpg

虽然Harge/Richard是女主角感情上的阻碍,但《Carol》并无意哗众取宠铺排成正邪对立的情节,Harge/Richard的情感模式,并非出于恶意,男性在社会传统架构的制约下,未尝不是受害者?被要求著要对自己的女人/家庭负责任,要掌握大局、要有权力掌握、主宰一切?到头来,当社会角色扮演过于称职时,所失去的,就是对于枕边人真实情感的体察,落得分明竭尽所能掌控一切大局,最终却不得人心与共鸣的结局。

 

若说,《Carol》对于Harge/Richard多是怜悯,那其对传统婚家制度可就是扎扎实实的森冷批判。片中的Carol一直都是很有意识地抵抗著成为男人的附庸,当Harge要求Carol出席聚会时,所用的理由是「Seth的老婆很希望你也能来」,Carol立刻纠正道,「是Janet」,Janet有自己的名,不是以归属于谁作为辨别自我的方式。聚会中,Janet偷偷溜到户外放风,享受吞云吐雾的放松,不忘一边叮咛身旁的Carol,「别跟我丈夫说喔,他不喜欢我抽烟」,Carol老神在在地点醒著,「可是你喜欢抽烟啊」。女性选择步入家庭若等同于要背上放弃自我主体性,一切以男性为尊的代价,这样的制度无非是种扭曲女性的霸道。

 

尽管Carol看似自始就隐隐约约地挣脱于徒具形体的婚家制度,但女人「天生的母性」,对孩子的眷恋,是其无法潇洒挣脱「传统婚家维持」的心里阻碍。当CarolTherese双宿双飞,远离城市大楼林立的压迫,在公路之旅中,以两个女子的组成,以「车」为家之形体,实践另一种家庭的想像时,Carol在这样的家里笑得无比灿烂,也让Therese为其脱去象征著传统妇女礼教的厚重大衣,舒畅淋漓。然而,在CarolTherese一起用餐,拆了Therese送她的礼物后,Carol担忧著,这样一起分翼飞翔的Therese,是否仍惦记著旧有的家(Richard),没有婚家包袱,也不是真正爱著RichardTherese当然乐不思蜀地表示:「从来没想过家。」但Carol听到「home」这个字时,瞬间表情冻结,陷入苦思:自己的离去,似乎破坏了孩子拥有完整家庭的权利,这样的自己,是否太自私?

19.jpg

接著,画面立刻带到夜幕来临,两人开车前往投宿地点的画面。在暗夜中,Therese全无负担,睡得香甜,负责开车的Carol则是心事重重。斯时,车内广播传来:「总统艾森豪正在享受圣诞的家庭团圆日,和儿女孙辈共聚一堂,圣诞佳节若少了亲情和礼物,必然失色不少」的新闻报导,两相对照下,更显Carol选择与女性共组无亲生下一代的家庭,是多么政治不正确,需要多大勇气的事?

 

尤其,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时期方兴起,美国国内掀起反共旋风,保守势力借由反共之名,抹红、打压各种异端。其中,共产主义、国家安全的威胁常与铲除同志的观念连结,对同志的猎巫尤为兴盛,例如,遗臭万年的参议员McCarthy便主张同志情绪不稳定,也容易受到敌人的威胁,俄共已有计划性地借由利用同志渗入国务院体系,故国安体系的公务人员应受忠诚审查。当时的国务卿Peurifoy在参议院委员会调查时也证称,在忠诚度有疑虑、被归类为「应丢弃类别」的国务院公职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同性恋。1953年艾森豪总统当选后,更是延续前述麦卡锡主义、忠诚安全方案(loyalty-Security Program)之精神,签署了第10450号行政命令,将公务员忠诚审查的范围扩及到全体联邦政府雇用人员,且「性反常」(perverts)亦明确成为联邦政府得不予雇用之正当事由。

33.jpg

艾森豪总统在片中的出现,除了符合原著小说的时空背景设定外,《Carol》穿插期间的片段巧思,其实都隐隐揭示著,不能创造下一代的同志,是被社会传统婚家下所漠视、歧视的一群,见不著光,极为压抑悲苦。以生理上的后辈繁衍,当作完整家庭的象征,何其狭隘?CarolTherese在一起时,两人的笑容都这么灿烂而不加掩饰,在饭店房间里为彼此化妆、喷香水,也是心甘情愿地「为悦己者容」,但在两性结合的传统婚家情境中,CarolTherese只是任凭摆布的洋娃娃,再者么美丽,都无法活出生命的光彩。

 

Carol》以人之本性为出发点,向传统社会提问著:所谓的家,不正是一种无比包容、互相扶持,以寻求自我发展的结合?若传统的婚家制度只是让女性折翼,再不能自由飞翔,困在窝巢里的鸟,没有天空当作飞行目的,还能称之为鸟吗?回归到片中重要的「小火车」意象,在轨道上奔腾疾驶的火车,必定是有站牌作为出发目的,人生的不断追寻、飞行,不管再怎么看似徒劳、周而复始,所指者都是自我的实现,成就自我、社会肯认,是一个人活著的重要价值所在。

 

Carol的音乐爱情意象】

最后,不得不提Carter Burwell为《Carol》所作的电影配乐非常杰出,牵动著剧情的发展。在片中不断出现的主题曲,以各种管弦乐器为组合,在同样的曲调下,以不同的快慢节奏、竖琴装饰音调整等技巧,适切配合当下情境。从影片一开始即下的配乐,是以节奏稳健的钢琴音为始,接著激昂的提琴立刻与之和鸣,接下来是声音圆润朦胧的单簧管为主旋律,随后搭配悠扬清亮的双簧管声,缠缠绵眠的交叠,浪漫中不失悲壮。较为沉稳的钢琴、单簧管,是神秘老练的Carol,其乐音所到之处,随即有代表著年轻、勇于追爱Therese的热情提琴、双簧管与之相伴,浓密得化不开。

50.jpg

此外,ThereseCarol家拜访,泄漏心曲所弹奏的「Easy Living」琴音,是Therese对这段舒服爱情的真实感受,自然她也挑选了收录这首歌的「Teddy Wilson And His Orchestra Featuring Billie Holiday」专辑当作给Carol的生日礼物。歌曲里的Living for you, is easy living.It's easy to live when you're in love.是这段爱情的最好注解,真爱使人舒坦,那怕现实社会不乏挑战,有爱,会让人像傻子一样有了飞蛾扑火的勇气,只因活在爱里,是人生最美好的礼物,值得耽溺。这样的浪漫和勇往直前,Carol也感受到了,当两人在房间里化妆打扮、喝酒嬉闹时,Carol还主动叫Therese播放这首定情曲,乐音慵懒、灯光鹅黄、酒精使人心神荡漾,在心爱的人面前,活著、爱著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这种乐音画面共同交织的浪漫氛围,令人醉心。

60.jpg

Carter Burwell挑选我很喜欢的Billie Holiday作品当作主题曲,根本是神来之笔。Billie Holiday相较于其他爵士女伶,音域不广,声音也不够浑厚,但她历经卖淫、吸毒、放纵酒精的悲惨人生,赋予她诠释音乐时,有著她人难以企及的故事性和淡淡哀愁。只是,在男女不平等、种族歧视严重的4050年大红大紫的Billie Holiday,也未因走红而就此顺遂,每一首让音乐圈赞赏不已的作品,最多也只能爬上排行榜的次位,榜首永远是白人歌手,而一生追寻爱情的Billie Holiday总是遇人不淑,老是遇到家暴、犯罪的男人,传闻对男人失望透顶的Billie Holiday,还曾投入过女人的怀抱。

 

Carol》援用具时代性,以自身感性能力大鸣大放,也体验过女性情感的Billie Holiday的作品,无疑是对于受迫者力求挣脱牢笼的另一种肯定与鼓舞。而Therese挑选的「Teddy Wilson And His Orchestra Featuring Billie Holiday」专辑,是由钢琴乐手Teddy WilsonBillie Holiday联手打造。拥有著天生魅惑嗓音的Billie Holiday,不是个循规蹈矩好管教的乐手,Teddy Wilson给了后辈极大的爱心与支持,在专业上也时常帮助Billie Holiday改善其为人诟病的音域过狭问题。在Billie Holiday的糜烂人生中,能得师如此,亦不枉其璀璨的音乐人生。

65.jpg

ThereseCarol的鼓励下,正视自己的才华,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纽约时报工作,是否也像极了Teddy WilsonBillie Holiday的提携启发?在爱里,人可以变得更伟大,成就更多本以为的不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