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其中,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最多的围绕着大数据和“智能”,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

  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包括上交大、同济、浙大、南大、山大、北航、北理工、天大等双一流大学在内的35个高校将增设这一热门专业。

  2018年7月,清华、南大、西交大等26所国内高校共同发布《关于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建议书》,以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国家战略。

  然而,成为风险投资新宠的AI其实还在疯狂烧钱的阶段,当前的“大好形势”是不是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泡沫呢?

  即使不是泡沫,中国人工智能专业的教材、师资、教法等教学环节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要求吗?

  此次专业备案和审批过程中,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多达416个,比一年前《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撤销的专业(241个)有了明显增加。

  2018年“下架”的专业中,服装与服饰设计最多,这是否与前几年艺术设计专业的井喷式增长有关呢?

  刊登在《光明日报》2018年12月4日的文章《“注水”专业凭什么还不退出》中,对专业设置做了分析,引申出当前国内大学专业以就业率为衡量标准的倾向。

  目前,国内外人工智能专业的就业形势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起薪也远远高于很多其他专业。但能否从已经“退烧”、过剩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汲取教训呢?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国际教育知名观察员,北京城市广播特聘教育专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获评网易号“2018态度风云榜年度耕耘作者”、腾讯教育“2017年度最具价值自媒体”、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撰写出版《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