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發生在樊城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于禁、龐德、關羽和周倉。原文如下:

卻說魏軍屯於罾口川,連日大雨不止,督將成何來見於禁曰:“大軍屯於川口,地勢甚低;雖有土山,離營稍遠。即今秋雨連綿,軍士艱辛。近有人報說荊州兵移於高阜處,又於漢水口預備戰筏;倘江水泛漲,我軍危矣,宜早爲計。”于禁叱曰:“匹夫惑吾軍心耶!再有多言者斬之!”成何羞慚而退,卻來見龐德,說此事。德曰:“汝所見甚當。於將軍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軍屯於他處。”

計議方定,是夜風雨大作。龐德坐於帳中,只聽得萬馬爭奔,徵鼙震地。德大驚,急出帳上馬看時,四面八方,大水驟至;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平地水深丈餘,于禁、龐德與諸將各登小山避水。比及平明,關公及衆將皆搖旗鼓譟,乘大船而來。于禁見四下無路,左右止有五六十人,料不能逃,口稱願降。關公令盡去衣甲,拘收入船,然後來擒龐德。時龐德並二董及成何,與步卒五百人,皆無衣甲,立在堤上。見關公來,龐德全無懼怯,奮然前來接戰……龐德落於水中。船上那將跳下水去,生擒龐德上船。衆視之,擒龐德者,乃周倉也。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于禁奉曹操之命,率領七軍前來援救樊城,與關羽爆發激戰,戰事隨即陷入僵持。不久後,于禁下令七軍駐紮在地勢低窪的罾口川一帶。當時,樊城周圍暴雨不斷,督將成何提醒于禁,關羽的軍隊已移軍地勢較高之地,但是七軍會因爲江水暴漲而出現危險。但于禁不但沒有接納成何的意見,反倒將其訓斥了一番。于禁的這個致命失誤被關羽抓住,之後便有了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和龐德的輝煌戰績。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于禁的七軍在大水來臨時的損失情況,叫做“不計其數”, 意爲沒辦法計算數目,形容極多。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宋代周密所撰《癸辛雜識別集下·襄陽始末》中的“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其數。”

小說中描述的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情節,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三國志·于禁傳》亦稱:“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由此可見,小說中無論是關羽水淹七軍還是于禁與龐德的被俘這樣的情節,都並非是作者的虛構,而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作者只不過是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而已。

至於小說中出現的曹魏督將成何,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不過,這個人在歷史記載當中只是一閃而逝。據《三國志·龐德傳》載,關羽水淹七軍後,龐德及部分將領都來到堤壩上避水。這時,關羽率水軍發動進攻。曹軍將領董衡及部曲將董超打算投降,被龐德斬首示衆。不過,在關羽的猛烈進攻下,龐德身邊的將士紛紛倒下。眼看局面難以逆轉,龐德對督將成何說了這樣一番話:“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之後再度對關羽軍隊死戰,最終被俘遇害。不過,此戰過後,成何卻下落不明,不知道他是死在了戰場上還是被關羽俘虜。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