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漢的歷史原型是兩個名字、經歷和對手都非常相近的匪徒,他們的故事經過傳說潤飾流傳至今,有了現在的文化符號羅賓漢】羅賓漢與他手下的綠林英雄與諾丁罕郡長正邪對抗的故事在英格蘭是家喻戶曉的傳說,正如《水滸傳》在中國也是婦孺皆知一樣。長久以來,人們都以為羅賓漢的故事是民間演義,但最新資料顯示,這位俠盜形象並非憑空捏造,而是根據一定的事實依據衍生出來的形象。他的背後有著有跡可循的真人真事。羅賓漢作為西方特有的文化符號之一,成為吸引世界遊客的大招牌。羅賓漢的故事流傳至今早已將他真實的歷史起源湮沒,他的傳說廣為流傳是在中世紀。在那個年代,文盲比重非常大。所以很多史料都被吟遊詩人編纂成詩歌得以在民間流傳。這個最初版本是逃犯羅賓和小約翰悠遊在森林中對抗邪惡的諾丁罕郡長。在飽受貧窮和壓迫的平民階層,羅賓這個接地氣、起點低的英雄大受民眾歡迎。中國很多80後對羅賓漢的認識來自於動畫片《羅賓漢大冒險》,它是根據法國作家大仲馬作品《俠盜羅賓漢》改編的。【十七世紀的羅賓漢傳奇】在流傳超過五百年的歌謠《羅賓漢與修士》中提及了真實存在的聖瑪麗教堂,傳說羅賓漢在該教堂禱告時被曾經遭過他搶劫的修士認出,修士向諾丁罕郡長報告,羅賓被關進大牢。後來小約翰劫獄將他救出,羅賓漢再次隱匿在森林中。聖瑪麗教堂現在被建築包圍,但是在中世紀那附近都是森林。這片森林綿延四百平方公里,就像水泊梁山一樣充斥著逃犯、竊賊和偷獵者。森林是中世紀匪徒擊敗裝備精良軍隊的天然屏障,歷史記錄表明在歌謠生成的年代,森林盜匪橫行確實是實情。聖瑪麗教堂是在歌謠流傳之後建成,但她的地基顯示其前身諾曼教堂在1100年代就建成了。所以羅賓漢在該地址的教堂祈禱也是有客觀可能性。離教堂不遠是司法美術館,在中世紀的時候那裡卻是監獄。該監獄的構造宛如迷宮,曾被評選為英國第一大鬼屋。這個監獄前身就是諾丁罕郡監獄,而且現在已經發現在牢房最深處還有個酒瓶形狀的小地牢。犯人若想從這裡離開只能通過繩子爬上去,這和歌謠中小約翰用繩子幫助羅賓越獄完全一致。由此可見羅賓漢的故事是有事實依據,並有客觀存在的地址佐證的。在另一個傳說歌謠中,受傷的羅賓漢在寇克里斯修道院養傷。由於傷勢太重,他在窗口射出最後一支箭後囑咐把他埋在落箭處後去世。在真實的寇克里斯修道院裏有一座保留至今的墳墓,上面的古英語碑文稱這裡是羅賓漢的墳墓。但是經歷史學家考證,碑文是1800年前後的偽作。而且墓地離修道院建築超過六百英尺,即便是神射手也不能射箭射到這麼遠的距離。但是在文獻和地圖資料中人們發現這座假墓建成之前兩百年左右的時間點,這裡還有一座墳墓。墓主人名叫羅伯特·漢(Hode)。而羅賓正是羅伯特的小名,Hode則是Hood的早期拼法。因此這個寇克里斯修道院確實埋葬過名叫羅賓漢的人。以上是羅賓漢傳說素材的靈感發祥地,無法證明墳墓裏埋葬的就是真實的羅賓漢。【兩位十三世紀的俠盜羅伯特·漢】在諾丁罕郡相鄰的約克郡存有中世紀檔案證明羅賓漢或羅伯特·漢確實存在過,不過這位羅賓漢和上面提起的教堂、修道院故事中的羅賓漢完全不是一回事。早在1309年前後的歷史檔案中就提起羅伯特·漢是個襲擊他人的惡棍,犯的都是打架和偷獵這樣的小罪行。這個住在約克郡的賊羅伯特·漢很可能就是羅賓漢的最早原型,但他和後來的神射手羅賓漢的區別是前者並非逃犯。而早在1260年代(約中國南宋時期),英國逃犯問題就很嚴重,綠林強盜非常猖獗。苛法和窮困讓人們把反叛的弓箭手逃犯當做英雄,類似的逃犯不斷增多,這纔是羅賓漢傳奇生成的真正時代背景。而這位羅伯特·漢的時代,約克郡的郡長和諾丁罕郡的郡長是同一人。在伊頓公學圖書館中記載另一個羅賓漢是一名重大罪犯,他和他的同夥在森林及英格蘭其他法治地區搶劫,此人犯罪的年代介於1294-1299年之間。這個人經證實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民間歌謠的潤飾。而到了十三世紀中期,許多罪犯名叫羅賓漢,因此這是十三世紀罪犯們通用的綽號。很有可能是一個真的叫羅賓漢的罪犯犯事後,其他匪徒沿用這一綽號。在1226年的約克郡賬冊中又發現名叫羅伯特·漢的逃犯,此人的財產被沒收交由郡長處置。這個賬目記載被保存了下來。以上兩位羅賓漢相差一百年,都住在約克郡。還有更加有趣的事情。歌謠中和羅賓漢作對的反派諾丁罕郡長,在1320年代左右,諾丁罕郡長名叫亨利·德佛坎博,他甚至同時還是約克郡的郡長。此人聲名狼藉,做過獵場看護,和羅伯特·漢這路貨競爭地盤,很有可能打到一處。此人很有可能就是諾丁罕郡長的原型。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yunfei919-)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羅賓漢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民間傳說,至今都沒有定論。羅賓漢有時候指代流竄犯,有時候又是劫富濟貧的英雄形象,是位驍勇善戰、有著俠肝義膽的騎士。羅賓漢是位傳奇人物,多次被搬上銀幕,有羅賓漢前傳,有不法分子的視角,有愛國者、守護百姓的形象,有惡棍的影子。

羅賓漢如何成為傳奇

羅賓漢的傳奇被多次搬上銀幕,幾乎每一部都是當時重要的大製作。銀幕上第一位羅賓漢由默片巨星道格拉斯·範朋克在1922年扮演,第一部有聲版《羅賓漢》誕生於1938年,獲得過三項奧斯卡獎,我國觀眾比較熟悉的是1991年凱文·科斯特納的版本。在羅素·克勞之前,44歲的肖恩·康納利是最年長的羅賓漢,雖然克勞為出演本片大幅減肥,45歲的高齡還是引起很大爭議。一方面,影片中的羅賓漢尚未落草為寇,觀眾會期待一個較為年輕的形象,況且以克勞的年齡,詮釋一個成長的故事弧線多少也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克勞的外形過於忠厚耿直,他能勝任《角鬥士》中光明磊落的大將軍,卻少了叢林俠盜亦正亦邪的痞氣,使得人們很難將這個忠肝義膽的持重漢子與無拘無束的叢林怪傑做出聯繫。作為一個愛國者和守護百姓的英雄登場時,他的表演無懈可擊,而在那些較為輕鬆俏皮氛圍的段落中,他那張不苟言笑的老臉就有些壓不住,好在這樣的情節並不算多。

這版《羅賓漢》從創作伊始就極力顛覆傳統,想重新塑造這位不法分子的形象,因此兩易其稿,開拍時間一拖再拖,最終被加進了很多歷史背景。整部電影的重點似乎不在羅賓漢本身,更多著墨在王室內的政治權術與英法間的陰謀鬥爭,同時重要歷史事件的順序並不符合史實。甚至在最初版本的劇本中,十惡不赦的諾丁漢郡治安官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物,而羅賓漢卻是一個十足的惡棍。謝天謝地雷德利·斯科特沒有把這個版本拍出來,不過他仍刨除了時代民間藝術家加諸在羅賓漢身上的光環,選了一個讓人費解的切入角度:講述羅賓漢如何成為傳奇,他的身份也糅合了逃兵、冒險家、地主、軍事家和政治家等多重標籤。


回答是否定的,和中國很多神仙英雄一樣,都是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人物,據傳說他活躍在1160

年至1247年間的英國,在一千一百年前,和羅賓漢有關的民謠和傳說就開始在民間流傳。

有關羅賓漢的故事首次作為文學作品問世,是在14世紀初,有作家很多以此為素材,寫出了許多

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呢,美國作家霍華德·保羅於19世紀出版的《羅賓漢在諾丁堡的探險故

事》比較流行的。

而《俠盜羅賓漢》是法國文豪亞歷山·仲馬在前人基礎上再創作的作品。就像我們的西遊記這部

書,也是在民間故事,評書,各種雜記的基礎上總結,重新梳理,整理撰寫的。這部作品與我們

以往所熟知的情節和人物有所不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更加生動豐滿的羅賓漢,為我們

提供了一個對比閱讀的機會。

目前保留下來的關於羅賓漢的文學作品可以追溯到14世紀,威廉·朗蘭德的長詩《關於農夫皮爾

斯的顯聖》是其中最早的作品。蘇格蘭歷史學家沃爾頓的《蘇格蘭編年史》中也提到了他。15世

紀以後,羅賓漢逐漸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羅賓漢以夏伍德為大本營,聯合小約翰、溫裏

奧等人,劫富濟貧,整治暴戾的路德曼貴族、官吏,並把得來的錢財用於救助貧苦百姓,體現了

中世紀英國人民反抗封建壓迫的精神。在英國的傳說中,羅賓漢的名字是極為響亮的。關於他的

故事並非史實,不過英雄通常都是誇張或者虛構出來的。羅賓漢的故事就像中國的水滸 西遊 隋唐英雄故事一樣,廣為流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