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死和任何人無關。"

這是海子最後留給這個世界的詩句,他的死真的和任何人無關嗎?並不是。但他並不願意在生命的最終留下怨恨,他是善良的,也是偏執的。

海子是一位偏執的詩人,也可以說詩人骨子裡都有著偏執的因子,或多或少。

我第一次讀他的名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我並不知道,他在寫下這句詩之後幾個月,就臥軌自殺了。海子會想得到嗎?他在跟這個世界做徹底的告別時寫下的詩句,會在幾十年後風靡網路,被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小女孩們不求甚解地當作QQ個簽,被懵懵懂懂的少年們滿心歡喜地當作文藝標籤。

海子的詩只能用來在人云亦云的時代標榜個性?海子的詩應該被送上詩壇的王座,受無數文學青年景仰?客觀來說,是文壇的黃金年代造就了海子,是太過年輕和特殊的死亡成就了海子的聲名。

那麼,海子的詩裏究竟有什麼?海子的價值在哪裡?

1、農家子弟

詩人海子,天才般的字句下面,其實是落後山區裏貧寒的農家出身。對於生養他的土地,對於原生家庭食不果腹的困窘,海子從不避諱,並且成為他詩歌創作中的重要意象。他在麥地中寫道:

我們是麥地的心上人

收麥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我們一起幹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註定的一切

此刻我們心滿意足地接受

雖然貧窮,但對家鄉,對麥地,海子沒有怨懟,取而代之的是熱愛。或許我們可以說20世紀八十年代是文學的黃金時代,可以被捧上神壇的詩人比比皆是,海子遣詞造句的能力不過爾爾。但是,能在詩歌裏如此寫麥地,如此熱切地表達對於糧食和胃的深刻的記憶和強烈的感情,海子算的上是獨一份了。那個年代的詩人多是上山下鄉的文學青年,他們是鄉土的過客,而海子是寓居城市的鄉下人。

過客可以歌唱,而海子只能回土地以血淚。海子以他獨特而深厚的情感為全人類的故鄉寫詩,為千千萬萬背井離鄉的遊子訴說。他的土地詩,有著厚重的價值。

2、 太陽王子

海子的詩壇盛名,真正打響於他的"太陽七部書"的創作。包括:《太陽?斷頭篇》、《太陽?土地篇》、《太陽?大扎撒》、《太陽?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太陽?詩劇》、《太陽?弒》與《太陽?彌賽亞》。這七首詩使他終於從一位抒情少年,成長為一位成熟的詩人,他的生命,在這七首詩的創作中,終於走向綜合和平衡。

短詩是用來抒發的,長詩則是用來釋放的。在"太陽詩"中,海子全力釋放著他熱烈的生命力,他的偏執的個性終於一覽無餘,他的寫作終於"指向終極,窮盡所有"。

偏執的海子開始偏執的吶喊,純粹的海子開始純粹的寫詩。

於是,他在《太陽?詩劇》中說:"我已走到了人類的盡頭"。

於是,他在《太陽?土地篇》中寫道:"背著血紅的落日/走向家鄉的墓地"。

於是,他在《太陽?大扎撒》中表示:"在七月我總能突然回到荒涼/趕上最後一次/我戴上麥秸,寧靜地死亡/這一次不是葬在山頭故鄉的亂墳崗"。

他的終點已經不是家鄉的土地,不是懷寧的麥子,而是全人類的荒涼處,一路向前,直抵太陽。

3、 春天和死亡

1989年,1月13日,海子寫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989年,3月14日,海子寫道:"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1989年,3月26日,海子邁向鐵軌,歸還世界。

在他預備走向死亡的時刻,他卻開始寫希望,寫復活。他的絕筆既是他的墓誌銘,也是他的重生符。他在25歲走向死亡,死的正得其時。他在25歲由死向生,他的詩歌因為死亡得到超越。


如果海子不死,可能他的詩一文不值。

不妨讓我們拋開情感,理性看待海子和海子的詩。

1.他的「死」,這件事,比他所有的詩都更具詩意。

2.海子是少年才子,79年,15歲考上北大,成為天之驕子,1982年開始創作詩歌,89年臥軌自殺。有人說,「海子的死」更像是一場經過精心的行為藝術。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

3.在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解放,但在解放和還沒有完全解放的時候,海子被人們賦予了最純真、聖潔的形象,以此和社會上物慾橫流的人相對比。就像雷鋒一樣,是一個符號,和他的詩沒有關係。

4.和他一起的駱一禾、西川等詩人,是在十年禁錮之後,第一批嘗試釋放自我,詮釋生命的人。但,都有些自以為是的天真,和不可一世的幼稚。想完全解放天性,又有左顧右盼的顧忌。不得不承認,他們是有自己的理想性的,如何去實現理想,卻並沒有實踐和方法。這可能也是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

而他自卑、脆弱、敏感的性格,雖然考上北大,也未能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在可以繼續創造更多價值的時候,選擇了放棄自己(也可以說是成全了自己)。而過早地上大學,也可能是這場悲劇的另一個原因。

5.從海子的作品裡,屈原是他的理想性。但他的死,真的只是因為自己對理想和詩歌的追求嗎?

海子因為摯愛一個女孩,女孩離開他組建家庭,讓他痛苦不堪。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海子因此而得了「抑鬱症」。

6.他嚴重的精神問題,從他的遺書裡面也可以看到一些。

(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識到:是常遠和孫舸這兩個道教巫徒使我耳朵裏充滿了幻聽,大部分聲音都是他倆的聲音。他們大概在上個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開我的心眼,我的所謂「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們造成的。還是有關朋友告訴我,我也是這樣感到的。

他們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殺。今天晚上,他們對我幻聽的折磨達到頂點。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殺,都是他們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這兩個人的刑事責任。海子1989.3.24

(二)

另外,我還提請人們注意,今天晚上他們對我的幻聽折磨表明,他們對我的言語威脅表明,和我有關的其他人員的精神分裂或任何死亡都肯定與他們有關。我的幻聽到心聲中大部分陰暗內容都是他們灌輸的。

現在我的神智十分清醒。海子1989.3.24夜5點

(三)

爸爸、媽媽、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殺,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常遠報仇,但首先必須學好氣功。海子1989.3.25

(四)

一禾兄(即:詩人駱一禾,《十月》雜誌編輯):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海子1989.3.25

(五)

校領導:從上個星期四以來,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暴徒常遠殘暴地揭開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後,他和孫舸又對我進行了一個多星期的聽幻覺折磨,直到現在仍然愈演愈烈地進行,直到他們的預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殺。這一切後果,都必須由常遠或孫舸負責。常遠: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孫舸:現在武漢,其他有關人員的一切精神傷害或死亡都必須也由常遠和孫舸負責。海子1989.3.25

海子的遺言

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海子自殺以後,相關部門找到常遠和孫舸,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並沒有發現異常。而常遠所從事的研究是人體科學研究,海子非常感興趣,並多次與常遠、孫舸、華偉、馬深、熊繼寧等探討人體科學、《道德經》、古印度經典《薄伽梵歌》及藏傳佛教。

從遺書裡面,可以看出他已經出現幻聽和各種幻覺,精神分裂,深度抑鬱。

7.海子的詩確實有純真樸素的感覺,但並沒有到驚世駭俗的狀態,即便至今,也並沒有顯現出過多的文學價值。相比之下,顧城的文學成就可能比他更多一些吧,但也都表現出一些後現代主義。

8.海子的死成為了一個文化現象,被神化為一種精神崇拜,是浮躁社會對純凈靈魂的精神圖騰,和他的詩無關,甚至和他也無關。


在朝聖般紀念海子的浪潮中,我們應客觀公正地評價海子和海子的詩歌。就詩歌的文學價值而言,海子算得上是一位傑岀的詩人,因為不管你喜歡不喜他的寫作風格,他其中的二、三首詩中的個別詩句已被大家所熟知,包括那些沒有文化的土豪(這是一個奇怪的文化現象)。也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簡單的詩句,既簡單易記,又符合人們心中的某些願望。但不管怎麼說,說他結束了一個詩歌的時代,說他是一個偉大的詩人,有點過譽。就整個詩的整體來講不算弘宏,就整個詩的結構和風格來講,也算不上是開創性的。根本無法與新文化的詩歌,或八十年代初的朦朧詩的影響相提並論,因為它不是革命性的。恕我直言,在互聯網時代一定要警惕抄作,這些背後的抄手利用人們跟風的心理,把死的可以抄成活的,其真正的用心不在於復興詩歌,而是利益。我相信大多數評論者和海子的粉絲,他們紀念海子是真心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切記不要把海子和他的詩捧上神壇。也許,海子的傳說和故事還要繼續下去,因為海子是一筆財富,還有挖下去的必要,比如他弟弟的出現,比如一些地方立碑…等。這表明演岀才剛剛開始。海子在天之靈,不知作何感想!


海子是一位天才的詩人,中國五千年來同樣可以被稱為天才詩人的,也只有王勃了。

從詩歌本身來講,海子的作品,直達語言的本質和事物的內核。語言純真渾然天成、語境宏大而華美,透著超越塵世的神性,和一塵不染的聖潔。

同時海子的詩歌有濃烈的西方古典主義風格,自帶哲學氣息和史詩氣質,哪怕是他的短詩,都能讀出史詩的味道。

從中國文學史和詩歌史的角度講,海子是中國農業社會和農耕文明的最後講述人、歌詠者和守望者,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由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文學與詩歌的時代標籤和符號。

在海子之前,幾乎沒有人將「哲學」、「藝術」這些貌似高大上的概念,與「土地」、「中國農民」進行本質上的鏈接。海子通過貫穿中西文化哲學的敏銳嗅覺和詩人的敏感,將其鏈接在了一起,創造了具有高度意象化、高度象徵性的中國農耕文化的詩歌表徵和具象。通過短暫的天才的用生命力進行的詩歌創造,海子將中國農業文明和農耕文化,上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哲學和藝術的巔峯。

海子的自殺,並非一般人理解的「逃避與懦弱」,而是他試圖達到「精神與元素的統一和升華」,以「接觸更加內核的本質」,從而將「詩歌」與「生命」、與「詩人的命運」融為另一種「石頭」。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海子的自殺,是其最後創作的最宏大和最寂滅的史詩。

五千年來,海子是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真正謳歌「土地」與「農耕」的詩人;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和最後一位,用西方哲學解構和表訴中國農耕文明的詩人。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農業文明和農耕文化在哲學與藝術中的集體記憶與集中表述。


海子,在中華大地的詩壇上可謂是一個響徹神州的名字。他原名查海生,1964年落地於安徽懷寧。15歲考入北大,1989年命享西天,臥軌自殺,年久25歲。他是一個平淡入微,精神孤獨,長期不被理解的詩人。

他的詩歌是對孤獨的訴說,生命的思考。他最深刻的詩《日記》是最出名的。情感真摯,如泣如訴。對美好的詩歌、信仰、事業的想往,也是深邃孤獨的真實寫照。真乃是雨水之中的荒涼城堡。語言直白,不著鉛華,純粹的抒情之詩。詩意跌宕,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空間。這就是他入木三分的可敬之處。

海子在海外不知如何,而在我國卻被奉若神明。他想在中國當代詩歌上寫出一條新的路子,然而卻陷入了絕境與迷茫之中。他的優點是:1,擺脫了詩人以往那種只關心自己生活和命運的清高形象開始思考詩人在現實中的存在感和價值。2,不滿足中國詩歌的現狀,開始嘗試著為中國新詩的未來尋找方向,並做出開拓性的貢獻。3,用自己的詩歌創作包括理論為中國新詩樹碑立傳。把自己青春、熱血、整個生命都獻給自己摯愛的事業。成為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海子的詩並不讚美,並不能成為我們今後的典範。要學他超乎常人的自覺意識和進取精神,以及作品中所滲透的哲學理念和人文主義的情懷。總之,中國新詩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所以要象海子一樣,前赴後繼,勇於創新和思考。為未來的詩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不愧於時代,不愧於先人,以慰祭海子的在天之靈。


酬悟空邀答:

今日,是海子的忌日。1989年的3月26日,年僅25歲的詩人海子,在山海關附近的鐵路上,臥軌自殺。

轉眼三十年過去了,本來以為今年會有不少紀念活動的,但卻有點出乎意料,甚至連紀唸的文字也不算多。

如果說,海子是當代最具影響的現代詩詩人,我個人認為,在這句話的後面,可以不加之一。曾幾何時,其激勵著無數青年,「以夢為馬」追尋他們的麥浪和理想。「文青」兩字也幾近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文青」兩字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官二代」、「富二代」,繼而是「高富帥」、「小鮮肉」。人們從遠方和麥浪中回到現實,為自己的房子打拚,因為再讀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已是在賣海景房的廣告中了。

信仰缺失,則詩人貶值。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去討論海子及其作品的價值,是不明智的。當下的人們似乎更熱衷於消遣與解構,一句名人寫的爛詩,其受關注和歡迎的程度,必定遠高於一句好詩。今日過後,還有多少人記得海子?

諾貝爾文學獎將理想主義作為其評獎的一項明確標竿。在當下,我們「客觀評價」海子詩歌價值的標準又是什麼?即使我們在面對一些社會事件時,也總喜歡在制度、道德等標準上找原因,又何曾想過,那一個不是和「理想主義幻滅」相關?沒有理想與情懷,再完善的規例,也規制不出博愛與溫情。

不管怎樣,我相信海子和他的詩歌一定會在「中國詩歌史」上留名,我也相信理想與情懷也一定會重回這片土地。待那個時候,我們再去討論海子和他的詩歌,再去朗誦不一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死後至今,一直被當做一個被消費的文化符號,一直存在著。在詩歌界,在文學界,甚至許多生活中的文藝青年,都為海子,為海子的詩歌所深深地傾倒。

當代詩人、詩歌批評家霍俊明在給陳超先生的一本詩集的序中寫到:

弔詭的中國文壇往往是「事後諸葛亮」,一直喜歡做慣性的「追認」「補償」法則。等某人一離世(尤其是非正常死亡)立刻就是鋪天蓋地的解讀文章和追念文字——而不是放在生前做傾心交談。我將之視為恥辱。

海子也是如此的一個詩人。

海子生前的詩歌創作中,受西方詩人荷爾德林等人的影響,尤其致力於長詩的創作,與他的偶像一樣,他堅定不移地認為長詩纔是詩歌的最高藝術形式,最能達到詩歌作品永垂不朽的古老法則。可是,在當時,甚至現在,理解海子長詩的人寥寥無幾。自己願意付諸生命的作品卻不被世人所理解,這或許也是海子自殺的諸多原因之一。

海子的詩歌,作為大多數讀者而言,只知道他的一些短詩,甚至只知道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無其他,對於他的長詩,看過的人比較稀有,深入瞭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他的詩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晦澀難懂的,其中的意象,表現手法廣博,很少有人可以全面透徹的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海子逝世三十年後,依然沒有一本系統的對於海子詩歌的解讀的詩評作品出現的原因。

西川可以說是當代最瞭解海子的詩人,因為曾和海子一起的那些青蔥歲月。他對海子不僅僅是理性的認識,更有感性的認識。但西川,關於海子,也只是整理了幾部海子的作品罷,發表了幾篇關於海子的論文或其他文章罷,並不能系統地解讀。確實,想要真正讀懂一個詩人,太難了。

海子所影響的一代人主要是廣大80後90後一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終將消逝在時間的塵埃裏。


汨水湯湯,忠魂蕩蕩;鐵軌長長,遁世惶惶。

詩言志,滕王閣序,千秋佳話;意亂情,馳逸神思,百鬱成癡。問生死,留取丹心,九州同振;分靈肉,橫身臥軌,四海莫明。三十功名塵與土,滿江紅遍;八千里路雲和月,春暖花開。

觀義山如椽巨筆,才如錦瑟;覽豎子蟻路窮生,夢馬何及!棄紅塵之虛好,惜天堂之無路;逃青紫之易掇,嘆地獄之有門。詩至扭曲,死生之一念;崇拜何由?陰陽之兩隔。

太白詩雄,讀之胸懷激蕩;重瞳綿密,不盡春水東流。振奮傷感之餘,開卷之有益。逐大海之襟懷,風淘浪簸見英雄之本色;步狹隘之後塵,患得患失尋遁世之藉口。捐生為義,其行也壯;棄責而逃,前著遂輕。

學問取用之資,詩詞茶餘之樂,寄之於生死,何以解之?


海子在中國詩壇是天才般的存在,其詩歌隨著時間的沉澱和口碑的擴散越來越呈現出巨大的價值。

海子1964年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家大灣一個普通的農家,15歲考入北大法律系,畢業後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哲學系。十五歲入北大可能不算驚世之才,畢竟那時候沒有幼兒園學前班,小學是五年制,年齡按實歲計。

但是,海子從1982在校期間開始創作,一直到1989年生命終結,短短七年時間工作之餘創作了兩百萬字的詩歌和詩歌相關作品。其中抒情短詩語言簡潔意象豐富情感熾烈,長篇史詩結構宏大史詩氣質,詩劇恢宏,詩論獨到,幾篇小說綺麗傳奇充滿詩意。從創作數量和整體質量來說,海子無疑是天才。

天才,不是不經任何努力上天白白賞給你的才能。遺傳體質和生活環境(尤其是童年少年時候的生活經歷),會佔據一小部分,但人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大部分是通過自己思考研究學習實踐得來的。從海子的詩歌當中,可以看出他有大量的閱讀基礎:屈原李白,蘭波葉塞寧荷爾德林,梭羅梵高,民族史詩……古今中外的詩歌乃至多種藝術門類,海子無不持開放心態去涉獵學習。海子還喜歡假期到處旅行,他能寫出整體質量甚高的詩作,是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認真研究實踐分不開的。

我們說海子是天才,主要是一種讚譽和嘉許,並不是說海子高不可攀不能學習,今天有很多人給海子「封神」,個人反對任何形式的造神封神活動,並會疏離這些活動。

我於19歲上大一時候發現海子的詩,最初是被他詩裏的一些句子打動。「當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所有的風都向她吹/所有的日子都為她破碎」,「我就是那個情種/是天堂裏唯一含毒的馬尾花」……那些詩句當時讓也寫詩的我著迷,後來開始讀其傳記,瞭解他的生平,並開始系統閱讀其詩集,大多從網上複製列印——第一版黑色封面的《海子詩全編》在舊書網上最貴時候賣到了八百元以上,一直等到前幾年《海子詩全集》出版。

每每在寫作乏力的時候,讀讀海子的詩,很多阻塞會被打通。後來我不正經寫詩了,因為自知寫新詩現代詩我永遠無法超越海子。但即使寫散文和小說,讀海子的詩歌對我的語言和文思也具有很多正向作用,我個人是在這個層面感念海子。

海子流傳最廣泛的一首詩應該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在詩裏描述了「幸福」的場面:喂馬劈柴,週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給親人通信分享幸福,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甚至是給陌生人祝福……這首短詩一直打動人心。在工業時代商品社會,人們越來越和他人及自然疏離,回歸自然重建友愛,應該說是很多人的夢想。海子這首詩,表達了這樣一種「集體價值觀」,因此廣受喜愛。面朝大海是海子的比方,並不是說我們必須有海景別墅房才能幸福。是說我們每個人心中要有一片海,裝得下他人和自然,那樣才會有春暖花開的喜悅和幸福。

此外,海子的成名作《亞洲銅》,用抽象的隱喻描述了黃皮膚中國人的生存苦難,也表達了對生長人埋葬人的這塊土地的沉思。還有《祖國,或以夢為馬》,則是一篇情感熾烈充滿民族情感的愛國詩篇。

新詩開端於五四之後,我們今天讀徐志摩卞之琳等人的詩,不少篇章美則美矣,語言對於我們現代人總是有些拗口。海子的詩歌全無語言之隔,語言純粹,意象凝練,情感豐富……以這三大維度來衡量現代詩,說海子的詩是現代華語詩歌一百年內的高度,絕不為過。

海子在其生命的第25年,也就是今天的3月26日,以臥軌的方式慘烈自殺。其自殺動機眾說紛紜,但我以為死亡是一個正常成年人對生命的權力主張,我們無需用世俗的臆測加以評議。

我們相信,海子的詩將會越來越廣泛傳播,詩作價值也會越來越凸顯。


海子,原名查海生,地道農村青年,父母都是農民。他是個天才,十五歲考上北大法律系,後來開始寫詩,結識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詩人西川。海子天性敏感、孤獨,他的詩歌大多充滿悲涼,由於受到情感的影響,慢慢地詩歌裏充滿絕望。

海子的死,是必然的。作為一個敏感情感豐富的詩人,其實他的內心深處存在著一個與現實世界不同的理想世界,純粹、友愛,溫暖,如同他的詩歌所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旦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達到無可調和與平衡的程度,精神就很容易崩潰,於是他說: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前不久,在書店看書,看到海子的詩集,海子在最後的詩歌裏透露出的絕望是帶著向死的力量的。

客觀來說,他的詩歌,情感充沛,很感染人。他的死亡太過悲壯,像是為詩歌殉道一般,這讓他的詩歌在他死亡後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他有幾首,我確實非常的喜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