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詐騙盛行,存在不少的朋友都是缺少防範意識。而且現在網絡詐騙的種類各式各樣,招數層出不窮,甚至可以說是防不勝防。大家經常需要用到網絡,接觸到網絡詐騙的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高的。

對“冒充公檢法”詐騙繼續保持高度警惕

講到電信網絡詐騙手法,首先跳入大家腦海中的是不是冒充“公檢法”人員?然而,從既遂案件分類情況來看,目前這類詐騙手法的案發率已經明顯下降。

長久以來公安機關針對“冒充公檢法”等傳統詐騙手段的防範宣傳,成功讓防範提示入腦入心。加之相關反詐中心的成立、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舉措也降低了不法分子的詐騙成功率。不過,此類案件被害者如果上當受騙,損失也常常極爲慘重。所以我們應該繼續保持高度警惕。

騙子逐漸將“戰場”從電信轉移向網絡

網絡婚戀(交友)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兼職刷信譽詐騙等主要在網絡上進行詐騙的已經佔了七成以上。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互聯網絡環境監管力度不足,狡猾的騙子也逐漸將“戰場”從電信轉移向網絡。通過虛假網站、木馬連接等方式,“守株待兔”,等待被害人主動上鉤繼而行騙。如此行騙一方面提高了犯罪成功率,另一方面加大了公安機關打擊難度。所以我們在日常上網時可更要小心了。

青少年成主要受害者,數量遠超中老年人

我們在家中提示老人,加強他們防範意識時,會想到自己反而是那個更容易被騙的人嗎?在這個年齡段內的被害者有購物被騙、有刷單被騙、甚至還有求學被騙,花樣百出、令人歎服。

30歲以下青年人具備一定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但又涉世未深、防備心弱。如此以來,青年人羣在網絡上滿足自我購物需求、社交需求、甚至是投資需求時,就容易被犯罪分子抓住急躁大意的心態從而成功得手。特別是在騙子的“主戰場”——網絡上,青年人同時也是上網主力軍。藉此也提醒廣大青年,從現在開始更要提高防範意識。

你的“被騙指數”是多少?

根據相關案件的數據分析,

小編彙總了各種

易受騙人羣的特點。

那麼,你的“被詐騙指數”

會是多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