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推偉大的魯迅先生,只有魯迅稱得上先生,魯迅的文章在中國最黑暗時,是中華民族的一盞明燈,他呼喚中國人民必須覺醒,魯迅的骨頭最硬。

曹雪芹寫的《紅樓夢》水平之高,這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他的著作留給後人的是財富。他的才華之高我們不能否認。但是他不能和魯迅放在一個平臺做比較。

什麼莫言我認為他根本就沒有資格和魯迅先生和曹雪芹比,他只是一個非常有才華,而且有反骨的,向西方資產階級搖尾乞憐的文人。


試答如下:

我讀過如題所列名單名人作品情況如下:

一、曹雪芹:語文教科書上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出自《紅樓夢》,再就是在電視劇和評書中,比較系統地瞭解四大名之一的《紅樓夢》。後來,我買了全部的四大名著,閑暇的時候來讀,《紅樓夢》我是沒有讀懂。有人說,一部《紅樓夢》養活很多「紅學專家」,一點不為過,我讀不懂也很正常。

二、魯迅:從小學到高中,每一冊語文教科書都有他的文章。很多名篇名句是要求背誦的,大考必考,小考也少不了。我記得他「名句」「院子裏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還是棗樹」,我上學的時候,老師「磨磨唧唧」說了一通深奧的道理,我雲裏霧裡,似懂非懂。還是這個「名句」到我兒子上學的時候,他調侃道,這句話魯迅寫在文章裏是名句,我寫做作文裏,老師非得罵我是「智障二中」的學生。一段時間裡,領袖語錄和魯迅文章在語文教科書裏是一個級別的,可是後來領袖走下神壇,魯迅還不是「周樹人」。老師在介紹魯迅文章的寫作背景時候,多數都不厭其煩講到,魯迅自己曾經放棄過諾貝爾獎,有的老師講到這裡,老師的語氣都帶有質疑。

三、胡適:我上學的時候,語文教材裏沒有他文章。只是在魯迅或者領袖著作的注釋裏,看過他的名字,還是一個「壞傢伙」。

我兒子上學了,在他的語文教科書裏看到胡適的《我的母親》,讀罷覺得確實是大家的文章。後來留心一下他的資料,「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後來出任過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在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49年放棄了北京大學校長的崗位,跑到臺灣去了。

四、莫言:先知道《紅高粱》電影,才知道莫言的。後來在書攤看到書名非常「扎眼」的《豐乳肥臀》,作者是莫言,覺得是黃色書刊,不是正經人看的。後來偶爾看到介紹莫言的文字,說他苦難的少年,講他在部隊裏寫作的故事。忽然傳來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看了他在瑞典授獎時候的講話,娓娓道來,感覺像鄰居家老爺爺在講故事。接下與他有關的故事就多起來,也勵志起來了。

五、郭沫若:我在懵懵懂懂的時候,就在廣播喇叭播放的新聞聯播聽到過他的名字,識字之後,知道我們那個城市的中學校牌是他題寫的。語文教科書裏,我印象最深的是領袖詩詞提到了他的名字,在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篇熱情洋溢的《科學的春天》語文課文。可是,過了不幾年弟弟妹妹們讀初中的時候,這篇文章從語文課本上「下架」了,等到高中語文老師講授《鳳凰涅槃》的時候,介紹作者的時「題外話」比較多,主要是說他沒有文人的氣質,「軟骨頭」、「御用文人」……。

六、二月河:電視劇《康熙大帝》播出的時候見到這個怪怪的「二月河」筆名,開始認為是網名呢後來才知道,《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他稱為「落霞三部曲」。

基於上述,還是魯迅級別最高。


中國的一流作家為:莫言、曹雪芹、沈從文(雖然提問中沒有沈從文,我認為不談沈從文,中國文學將無從談起)、胡適。

中國的二流作家為:魯迅、郭沫若。

中國的三流作家為:二月河。

曹雪芹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沈從文代表了近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莫言代表了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胡適代表了中國學者的最高成就。

魯迅、郭沫若與他們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二月河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提並論。

莫言出生於1956年,原名管謨業,山東高密人。莫言從29歲時,發表《透明的紅蘿蔔》開始步入文壇,幾十年來,一部部優秀的作品從他生花的妙筆下流出:《紅高粱家族》、《檀香刑》、《酒國》、《豐乳肥臀》、《紅蝗》、《蛙》……

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本來是個好事,證明中國文學已經達到了世界文學的巔峯,卻被一些不懂文學的人罵了個狗血噴頭。令人憤怒!這些人從來不看純文學作品,只看通俗文學。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他們買了一本,或者借了一本莫言的小說,莫言先鋒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他們聞所未聞。這是什麼呀,亂七八糟的,於是他們就開始罵莫言。他們可憐的文化水平,讓人對他們無可奈何。

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中,以醜為美反向詩學的先進文學理念,他們聞所未聞。福克納、薩特、貝克特……這些文學大師他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

他們搞不清楚我是寫作時的第一人稱,你是寫作時的第二人稱,他是寫作時的第三人稱。

他們說莫言之所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張藝謀用莫言的小說《紅高粱》拍成電影,電影在柏林獲獎 ,莫言才引起瑞典文學院評委的重視。倘若張藝謀不要莫言的作品,他能獲獎嗎?張藝謀為什麼不用別人的作品呢?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不存在誰沾誰的光的問題。

莫言是偉大的作家,他無論在世界文學史上,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將佔有一席之地。


  1. 謝謝邀請,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一個問題,這幾個每位都是大家,魯迅有著非常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積極求進的創新精神,他用筆作戰,深刻地揭露當時社會中的黑暗以及國人的愚昧麻木。魯迅是不會被中華民族忘記的。
  2. 莫言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許多現代性的文化主題,這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開始。
  3. 二月河寫了許多作品,但是讓二月河聲名大震的是《康熙王朝》
  4. 但是,曹雪芹就憑一部《紅樓夢》就足以讓其它的作品不可逾越,這部小說現世已二百多年,但是曹雪芹的許多理想和新認識已接近於近代思想意識,這部小說包羅萬象,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他通過描寫一個封建貴族家庭,著力揭露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矛盾,反應當時社會的人生百態,《紅樓夢》,世界沒有給他最高榮譽,但他依然是不可撼動的經典!致敬曹雪芹!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


感謝邀答。

這幾位文化大家真的很難比出個高低。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也說明瞭這個道理。我認為他們不分伯仲,就像"春蘭秋菊,各壇勝場」。只是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當時的社會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世界觀不同,造成了他們之間存在有不同和相同(或相似)之處:

不同之處:由於受到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以及所受的教育方式不同,造成他們之間無論在世界觀、價值觀、文化觀、藝術觀,還是在追求、嚮往、審美等方面各不相同,使得他們在文化領域和政治領域各有專攻。

相同之處:他們都寫出了傳世之作,影響了當時社會文化走向和趨勢,並將繼續影響著後世對他們的文化精髓的研究和發掘,將他們的正能量用到現實社會和傳承下去。


文無第一

才無高低

背景不同

貢獻不一

今人為之作評

後人認可與否

若分高低伯仲

只言貢獻之別

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前進的文學作品纔是有益於人類的文學作品。

只有從這個方面才能看出貢獻的大小。

文化藝術必須為民立命,為民吶喊!代表人民,歌頌人民的;有益與人民的文化藝術。纔是真正的人民大眾文化藝術!

誰用文化藝術的方式,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時,用力大小,世人皆知。

若問誰的才華第一,第二……

意義不大。

以上只是我個人報著對大眾負責的態度,發表見解。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真。什麼是真理:經過歷史時間的驗證,得到大眾的認可,纔是真理!


曹雪芹是清中期的人物,位列第一。郭沫若,魯迅和胡適都是民國的大師,也是都被稱作先生的,單以學識和學歷論,胡適是身背十三個博士頭銜的,也做過駐美大使,只是後來去了臺灣,官方一直也不怎麼提說,歷史課本的筆墨也不多,應該是三人中首屈一指的。郭沫若先生的知識面比較寬泛,曾經是中科院的院長,對於詩詞,甲骨文,戲劇等等的造詣非常高,解放前也做過國民政府的官,才子風流,被人詬病和不齒。魯迅先生兄弟三人都被稱頌為大師的,魯迅先生更像是(就是)一位英雄和鬥士,都是以正面示人,官方的宣傳也多於胡適和郭沫若先生,只是現在也把魯迅先生的文章請出了課堂。

二月河和莫言先生都是當代著名的作家,如果不是莫言先生獲得諾獎,名頭可能要遜於二月河的,兩人在伯仲之間,都是偉大的文學家。


文/牛在看你

按排名次序如下:
  • 曹雪芹

曹雪芹的《紅樓夢》現在已經是一座高峯了。他也是這幾人中唯一用一輩子寫一本書的人。

  • 胡適

胡適很有才華,他的作品中不但涉及文學,也有哲學和歷史等豐富的內容。他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和倡導者,指導著新文化前進的方向。

  • 魯迅

有人懷疑是莫言比魯迅有才,我覺得魯迅更適合一些。莫言的文學高度是諾貝爾文學獎,將當年魯迅卻將這個送上來的榮譽拒絕了。這說明國際上早已經肯定過他的才華,而且我們知道現在的諾貝爾文學獎的水準大不如以前了,這是時代因素。魯迅的寫作風格是他特有的,我相信現在沒有一個作家有這個水平。

  • 莫言

莫言的文學表現上是代表著一個時代。《蛙》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很高的領域。其才華是得到國際肯定的。

  • 郭沫若和二月河

首先講郭沫若,郭沫若的才華並不全在他的文藝上,當然他在文學領域有一定的建樹,他的詩歌很好,鼓舞人心。但其作品缺乏表現形式,我們看他的這種詩歌可能在當時的背景下能稱為經典,但事實上只能代表很短的一段時間,隨著朦朧派的崛起,如今的詩歌形式多種多樣。平鋪直敘式的表達早已經落後了。當然,郭沫若也研究歷史,但郭的歷史研究缺乏有效的證據。他的論著往往參差他主觀的判斷。

其次,講二月河。二月河的作品主要在於清朝歷史面貌的描寫,我相信他為此也有過仔細的研究。但研究終歸是研究,不能真實還原。同樣是歷史,《紅樓夢》中的描寫是真實寫照,而二月河的作品中的描寫很可能來自於《紅樓夢》。所以,從才華來說,二月河是個研究者,而並不是實踐者,缺乏一定的經驗。


能透徹領會中國文化道、儒、釋並高度藝術化植入小說創作的,當首推曹雪芹先生了。《紅樓夢》雅俗共賞,以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愛情為主線,把人、事、理交融展現在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中,使得不同愛好,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均能把玩到自己心儀的東西。而其最高旨趣,亦完全脫出寶、黛愛情本身,脫出儒家社會治理的仁義禮智信,直趨大道本質——空無。最後一詩歸結題旨,雲:

說到辛酸處,

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

休笑世人癡。


才華最高的應該是郭沫若,他在現代文字的規範,寫作方法的規範,現代語言的規範,是領導級人物。對甲骨文的解讀,是權威級人物,對考古尤其是金石類是專家級人物。他是《共產黨宣言》第一批推廣者,這點比領導還早。其次是魯迅先生,由於課本他的文章太多,不自覺的我們在寫文章時,會出現類似於先生的語氣。但是,單講對全體中國人的貢獻,無疑是魯迅先生,他喚醒了麻木不仁的全體國人,1918年《狂人日記》之後,首先被他喚醒的精英分子共組成了二百六十多個政黨,其中一個政黨使中國人站起來了。今天說這些,意在批評很多國人,又開始走向麻木了。其他那幾個人的文章我都看過,有的還看過幾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