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持續爆雷,股市如賭場的國內,買不起房的年輕人如何跑贏通脹?國外的投資環境是不是要好點?


通貨膨脹可以理解為,尖端人士的收益、老闆的收益和老百姓收益的平均值。

所以,除非老百姓能幹掉頂層人士,否則跑不贏的。就是一道簡單數學題而已。

所以,投資自己確實是最好的方式。你不需要跑贏通脹,只需要跑贏周圍老百姓就行了。

當你有足夠能力的時候,你就自然跑贏通脹了。或者說,你要是能在10年內,實現工資翻倍,就跑贏通脹了。

怎麼投資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


國內經常放水印鈔的情況下,安全穩健的理財投資是很難跑贏真實通脹的,上點年紀都知道上個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2000年左右百萬元戶,那都是有錢的標誌,現在看還是個事嗎?統計局公佈的CPI只是一種通脹是不是很厲害的參考而已。對於普通人,我們只能通過一些相對穩健型且方便操作的理財,來對沖一下通脹和貨幣貶值,以下是我之前回答關於理財的一些建議,轉發一下。如果您是個投資高手,或者已經實現睡後收入,可以忽略不看。

1、絕對不要碰股票,即使現在各路大神都在整天嗶嗶A股大底,抄底機會來了,千萬不要信。我們資本市場短期內還是投機市場,沒有誰能準確預測,哪怕隔壁老王都知道未來會漲。但是漲多少怎麼漲什麼時候漲,只有證監會和海子裏的人知道;

2、還是解釋為啥不碰股票,即使你今天抄底了,並且長期持有了,甚至咬牙堅持了10年,股票價格翻了幾倍,你覺得你賺了,其實考慮其他投資方向,和貨幣貶值,你仍然是虧,國家不可能讓大部分股民賺錢的,因為A股上市公司背景,股市80%的股權為國有股法人股。也就是說除了國企就是和國家關係密切的企業,要不就是被大莊家控制做融資平臺,並且上市以後,基本不分紅,資本市場沒有增值動力,有的只是左右手倒來倒去,你賺錢了,國家和大莊家就要賠錢。

3、如果您很想嘗試股票,可以少量配置一些一些熱門題材股票型基金、指數基金,但不要太熱,大熱必死。

4、經濟緊縮週期,如果你們風險承受能力不高,不要輕易碰6%以上的公募性質理財產品;哪怕是銀行理財。如果您資金在10萬左右,配置一些存續週期比較長的債券基金,微信、支付寶上就有。

4、如果您有100萬以上可動用現金,可以關注一下私募類產品(債券、信託、資管、基金、結構性存款等等),收益會比公募性質理財產品高一些,但一定要學會穿透看資產,如果自己不清楚可以諮詢相關專業人士;否則資管新規下,容易踩雷,底層資產為工商企業流貸的盡量不要碰,非央企背景上市公司項目也要小心,雲貴基礎建設項目尤其是貴州的項目要小心。

5、凡是你隔壁廣場舞大媽都知道理財產品,千萬不要碰,哪怕是國家題材,比如這次CDR獨角獸基金,戰略配售,就是個笑話。

6、互聯網理財平臺會越來越完善,可以持續關注,目前阿里系、騰訊系等一些大平臺正規的公募性質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不要把互聯網理財等同於P2P,中國的P2P基本全是騙子,真正的P2P中國沒有(2014年之前拍拍貸算是比較正規的P2P),未來也不一定有,我們東方社情文化決定了。這個話題很大,不多扯。偽「P2P」網貸理財平臺等這波雷暴完後,剩下的合規、備案、轉型、正規監管後再看看能否投資。

7、金融科技持續發展,智能投顧也會越來發達,並逐步成為家庭理財重要參謀,可以去關注。投顧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他們是不是碰資金,是靠服務客戶收費,還是靠出售產品差價,一定要穿透去看;

8、最後記住,正規理財產品(正規不是無風險),邏輯都是很直白的,募投管退清晰,成本在哪,費用在哪,風險在哪,不會給你搞得天花亂墜。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分享交流知識。


謝邀,

國外買美股,國內買房子!

對普通人羣來說,

經得起時間和數量考驗。


有一個傳統燈謎:

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能做,不能一起做。

謎底即答案。


過去二十年,M2貨幣量增加了17倍,GDP增加了不足9倍,8倍的貨幣是超發出來的。

反觀除了茅臺 騰訊和京滬核心資產,有幾個是增長了17倍的。幾乎沒有,從貨幣發出來的一瞬間就是在Qj,高效的QJ。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