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大家只要要用腦子想一想,就能夠知道答案。

那麼,由【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給朋友們解密答案吧!

為什麼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沒有記載過夏朝呢?只有以下三種可能。

一,至今為止,考古界還沒有發現殷商或夏朝關於夏朝存在的甲骨文或別的文字。

從《史記》到先秦的各種史書來看,夏朝是應該存在滴!不信的話,你去問【明白二大爺】(說書人)。

二,是應該最重要的一點。過去的中國人,都非常的看重自己祖先的功名和名譽。

商湯推翻了夏桀以後,建立了大商王國。應該說是功在千秋。按理來說,應該大肆宣揚才對吧!可是,商子民卻認為他們的祖宗用暴力的手段爭奪別人的天下,是不光彩的事情。很可能,要告訴【史官】們,儘可能的不要編寫本朝的歷史故事。也許那個時期還真的沒有【史官】呢?

三,的確,甲骨文和金文,在殷商時期只不過是用了撰寫占卜的文字。還有一部分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能夠識別出來!

總結以上三點,有些人不承認中國古代有個【夏朝】,也是可以理解滴。但是,不能徹底的否認中國古代沒有夏朝這個王國。

^這是中國古代的夏桀與喜妹圖

如果,他徹底否認了夏朝的存在。我想,【司馬遷】老先生,也會跟他過不去滴。。。

本人的認識膚淺,請大家敘述自己的觀點。好嘛?(暢所欲言)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典型的指鹿為馬的故事。夏朝的存在,如同黑白不相雜一樣的清楚,為什麼西方學者忽悠了一批國內學者?自詡為學者的人,跟著西方論調兒走呢?個中意味,見仁見智吧。

他們說,夏朝不存在的根據,是一口咬著不放的「考古發掘,並未發現夏的遺址或者夏的文字。」的老調兒。

我的回答:不能因為你考古發掘不到關於夏的遺址,就下結論說:夏不存在。

這有些魯莽了點兒,不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操守。

他們說:這是西方標準,國際慣例。

我說:那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因為至今沒有發掘到夏的遺址,就說沒有夏朝。倘若,今天我們把長城毀完了,夷為平地了。3000年後的子孫,按圖索驥,發掘不到長城遺址。是不是子孫們可以據此而說:長城是傳說,史上秦始皇根本沒建設萬裏長城?長城是後世史官,代代相傳的神話?根本沒有秦帝國和秦始皇?要不然那麼強大的帝國不可能第二代就亡國吧。阿房宮被項羽燒了,幸好有長城在,不然在西方學者以及我們的有些國內專家學者看來:秦帝國,秦始皇也是傳說,根本不存在了。

鑒於時代的久遠,當時人的工藝水平和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建築,科技不發達的時候。找不到那個時候的建築和遺址,這個有什麼奇怪的?同樣的能發掘到遺址,又能說明什麼?再說了,夏商周的遺址,或者文物,你們可別鑒定錯了。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如果孔子說的這個可信的話,那麼從夏到商,再到周,三代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來看,周和殷的很多傳統都是繼承的夏朝而來的。就像我們今天是共和了,但是清政府的有些東西,我們也在繼承和改良而已。使之與時俱進,合於當下發展。

5000年前的人,在5000年前的時代背景下,建設5000年前的建築。。。。。5000年後的人,沒發現,,沒發掘到,就說:沒有夏朝?這是什麼邏輯?這是什麼道理?

人家說:這是西方標準?這是國際慣例?

我說:這是指鹿為馬,這是是非不分,這是顛倒黑白,這是無理取鬧更是胡鬧。

說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不可信,那是2000年前的人記載4000年前的事兒;

說孔子的《尚書.禹貢》不可信,那是2500年前的人,記載4000年前的事兒;

說周文王的《周易》不可信,那是3000年前的人,記載4000年前的事兒。

《春秋左傳》是春秋的人記載夏商周的事兒。

周文王距離夏朝是500多年,孔子距離夏朝1000年不到,司馬遷距離夏朝2000年左右。(這是大略年份兒,不精確哦,且這不是討論的重點兒。)

對周文王來說,夏朝就好比今天的人看清朝明朝;

對孔子來說是周朝人看夏朝,中間就隔著一個商朝。好比今天的人看清朝,中間隔著一個民國;

司馬遷看夏朝中間也就隔著四代。

今天的西方學者,中方學者,拿著自認為的什麼所謂的西方標準,國際慣例,為尺度。衡量的結果是:沒有夏朝,夏朝是個傳說。

我說,假設明代的舊址毀壞找不到,發覺不到,考古不到。我們今天的人能說,明代是個傳說,朱元璋不存在嗎?

從古至今,無論河渠,山脈,舊址,史實………有史書記載,而今天考證不了的,不知凡幾?你能說史書記載的都是傳說,都是子虛烏有的,捏造的嗎?

以國際標準為旗幟,以考古發掘不到為依據,硬是說沒有夏朝。這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治學態度?這是一個史學家,考古學家負責的態度?

拿著你們自己所謂的國際標準,國際慣例,考古發掘當擋箭牌,硬是指鹿為馬的說沒有夏朝。請問,如何能服天下人心?如何能服後世子孫心?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說夏禹王以及夏朝不存在?那中華民族的前身為什稱華夏民族?

以文王,孔子,太史公言之鑿鑿的史料和著作,竟然抵不上今天的一個國際標準,考古發掘。真是貽笑大方,肆無忌憚!你們直接說商、周,都不存在也可以啊,何止一個夏朝?

《周易》的「湯武革命」

《尚書》的「堯舜禹湯」

《史記》的「五帝本紀」

《論語》的「堯曰」

竟然都是聖賢君子記載子虛烏有的,講神話故事的,所有的這一切竟然抵不上一個國際標準和考古發掘。你們是不是《山海經》讀多了,腦子銹掉了?見什麼都懷疑,見什麼都否定。

我不禁要問:你們這是要造反嗎?還有天理嗎?還有是非嗎?還有良知嗎?還是學者嗎?讀兩篇西方學者的論文兒,去西方喝點兒洋墨水兒,拿著西方標準,國際慣例。回來後,乾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中國沒夏朝,你們自己覺得你們下的這個結論就是權威!就是絕對正確!

其次,我是通過三個方面的論據來論證夏朝是存在的。你們說不存在的人們,卻說不出什麼確鑿的事實證據。只拿著西方標準,是不能得出事實真相的,也是對中國史的不尊重。我們的夏朝,西方不承認,我們要是說黃帝堯舜禹,西方是不是就直接視為子虛烏有了?科學,治學,不是這樣的。

第一、中國古籍浩如煙海,經史諸子百家,都言之鑿鑿。夏朝不存在的結論若成立,則我們浩如煙海的古籍,通通可以付之一炬了;

第二、根據正常的事物邏輯和人的常識性,可以得出夏朝存在的推測。如果說夏文明不存在,那殷以前的「禪讓制」就成了傳說。那就意味著一切禮樂制度文字度量衡,起源於商朝殷人?這個更是說不通的。夏朝人能測度天文歷算,制定曆法。說明別的文明更是很多。所以孔子說「行夏之時,乘殷之輅…」可見夏曆在春秋時候也是王歷正時。所以,想要否定夏朝的存在,不能因為找不到夏都城,就能折中眾說而讓人信服的。所以我說你們這是指鹿為馬,強詞奪理,意氣很足。捏造編製的根據可笑。

第三、「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是孟子說的《尚書》並不是指所有的書籍。所以這句話,你不能到處移植使用。考古也好,發掘也罷。總是不能脫離古籍記載。

如果你們真的不信古籍,又何必參考它?如果信的話?又何必否定它?又有人說了,我們沒有全信?只是參考它。

這個行為本質就是在說:僅僅依靠,考古和發掘的遺跡是靠不住的。你們不自信,又不信古人。真的替你們這班學者,專家自詡的人,捏一把汗,你們的行為不僅僅害了自己,更害了身邊的人和後人。

有人反對我說的有夏朝,我是歡迎的,但是請你說出個一二三來,而不是氣上心頭,惡言相加哦。


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現在再詳細說一下。虞朝,包括之前的堯帝王朝,再往前的三皇五帝,肯定是存在的。因為,一個基本的常識,中華民族,並不是從外太空降臨,突然出現在華夏大地上了,這其中,必然有傳承,而不是說,商朝,突然就出現了,就是一個強大的東方奴隸制國家了。

但為何,甲骨文上沒有提到過夏朝了,這也很簡單,因為,直到夏朝,中國的書寫文字,才相對穩定,可以記載更多的內容了。但書寫文字的發展,尚沒有強大到,可以記載過去和歷史。而虞朝本身,恐怕文字的書寫能力,不如商朝的五分之一。

不是不想記錄和寫,而是當時沒這個本身。這個現象,也很正常,絕大多數民族,都只留下了口口相傳的文字,而不存在書寫文字。


甲骨文還有三分之二的字沒有譯出來,而且流到法國,日本幾萬片,上邊有多少字呢?誰去破澤?目前中國人怎麼老是有部分人不承認自已祖先,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歷史問題,非得一切向外國人看齊。中華歷史上萬年,外國人他有嗎?你們誰回答?不但有夏朝真實存在,而且有鐵證,洛陽二里頭夏朝都城遺址博物館十月一日開放,到時候讓你們張嘴放不出屁來。夏之前還有個虞朝呢?虞朝之前還有陶唐王朝呢。河南省博物院展品:8700年的骨笛,水井,汲水器,陶片上的文字,七階音律,這些古寶物要比西方5階音律早3000餘年,說明河南賈湖遺址考古出來了當時中國已高度文明,高度發展,人民除喫喝外,也知道娛樂,用笛子吹奏。夏都城有了,文字也有,夏朝的《連山易》也在貴州找到,就是水族人用的《水書》五冊,8萬餘字,其中夏文為七千多個。二里頭考古出的文字,正好都在水書中,水族人是從河南商丘遷移去的,就是夏朝之人遷徒演變成水族人。《水書》中就是這樣記載的。夏朝青銅器,陶器都非常精美,帶把茶杯和現代一樣。我們今天用的是摸仿4000年前的東西。有些人一天到晚在詛咒中國夏王朝。不承認夏朝。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讓洛陽少一個王朝嗎?商朝明明存在,先都洛陽(西亳)一一遷都鄭州(傲)商都城,一一又遷都到安陽殷墟。鐵證如山,有人還質疑。這些人又是報的什麼目的?不就是讓你們外國爹爺高興嗎?


如果夏朝的確存在這個前提可以成立,那麼甲骨文上找不到夏的記載,原因只有一個:甲骨文的用途。

甲骨文是殷人用來占卜,向鬼神詢問自己所要決策、卻猶豫不決的重大疑難問題,而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這些文字是具有強烈針對性的,目前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祭祀。商代是中國已可考據朝代中最信奉鬼神的,「商俗好鬼」,對天神、天命的崇拜敬仰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而取悅鬼神的最好辦法,在他們看來就是祭祀,因此商代的人殉是歷朝歷代最多的,祭祀用的器具堂皇,物品也十分豐盛,這些都是為了討鬼神喜歡。作為第一大事,祭祀的內容當然也是最多的;

2、卦辭及解釋。既然要問鬼神就必然要通過神職人員進行溝通,溝通的方法有卜和筮,卜是燒裂龜甲和獸骨,然後用卦辭來解讀,筮則用蓍草占卜,然後同樣用卦辭來解釋,如今筮術仍有流傳而卜術早已失靈。無論卜筮,都離不開卦辭,卦辭及卦辭解讀自然成為甲骨文中的大宗內容。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內容很多和《周易》如出一轍,這似乎表明《周易》原本是殷人文化的一部分,只是被後來的佔領者攘奪,並編造出了文王演易的故事,因為周人正好和殷人相反,重視祖宗而輕視天命和鬼神,沒必要專門創作這麼篇用於向鬼神請教的工具書。

3、戰爭、重要人事和政務。既然鬼神這麼靈,這些攸關國運民生的大事自然要麻煩他們。

很顯然,以上事務既有「神事」也有「人事」,只有後者才會涉及人名、地名、國別等專有名詞。而且問卜問的都是時事,所設計的戰爭或祭祀,也自然都是尚未發生的事,即便涉及也只會涉及此前不遠發生的事而已。

而殷商卻是個頻繁遷都的國家:史書上說「前八後五」,即商滅夏前遷都八次,滅夏後又遷都五次,儘管無法推斷確切紀年,但傳說中滅夏應該在公元前1600年前後,而遷都殷則應在公元前1300年前後,也就是說,如果夏的確存在過,距離殷成為商的國都已在300年前,在「人事」方面只問近事、時事並對未來加以預測的甲骨文,當然很難提及這些陳芝麻爛穀子。

如果不能從考古中發掘到「前八」和「後五」交界時期商都的甲骨文,那麼從甲骨文中找到夏的線索會非常困難——或許金文中發現的概率還稍高些,因為鐘鼎在先秦是國家重器,可能會有夏商之交鑄造並帶有銘文的鐘鼎被一直運到殷。


否定司馬遷在史記中關於夏本紀和五帝本紀的記載,要有過硬的鐵證據。準確地說,一一一沒有看到夏朝和五帝時文字,根本不是證據,更談不上是鐵證一一一。甲骨文是二十世紀才發現的,十九世紀連甲骨文都沒有。照此推理,十九世紀,中國人應該否認商朝了。一一一歷史是一門科學,應該有她的規範。這個規範就是,如果沒有鐵證,那麼,史記中關於夏本紀和五帝本紀的記載,就是信史。一一一請記住,現在沒有看到夏朝的文字,一一一一不是證據,更不是鐵證,說白了,這是一種懷疑。一一一法官不能根據懷疑斷案,同樣,史家也無權根據懷疑推翻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記載。一一一一史記是正史,不是野史。


「我們認為」有沒有和「確定」有沒有是兩碼事。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確實沒有公認的夏代遺址,當然更沒有所謂的夏代文字

甲骨文有「夏」字(見下圖,劉釗《新甲骨文編》349頁),在卜辭中都用為人名,並不指夏朝或夏代

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西邑」是夏,有一定道理,但並不能確定。

至於說甲骨文中為什麼沒有提到夏,有幾種可能,一是真沒有;二是還沒挖出來,或暫未公佈(我們僅就已公佈的甲骨就事論事);而第三則是因為甲骨文只是占卜的記錄,有其文獻特點,不能面面俱到也很正常。

既然「夏」暫時都無法確定,更為古早的「虞」真的可能只存在於後人層累出來的古史中了。


沒找到甲骨文記錄就一定沒有麼?

史記司馬遷對商和夏都有記錄,中國曆官是世承的,對於歷史是嚴謹的,用生命來捍衛歷史真相歷官不少,除了因為是人多點主觀感情外,應不會憑空亂寫!

當初還不懷疑沒有商,因為沒有文物證明商。

後來婦好墓等的發現,證明瞭商在這片大地上存在過。

所以可以證明史書對商的記錄是正確,而且發現商文物和地域和巜史記》對商所在地記錄無二,又可以證明《史記》是真實嚴謹的。

夏的實物發現有侍時日,也許早有了,只是上面沒寫某某代出,而且比夏更早文物和遺址早有發現,而且文明程度可觀,一個文明的形成是要過程時間的,所以中化文明古老傳承是有脈絡的,古老的,優秀的。

這樣,對於出土的上週時期對於夏王朝的記載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在近二三十年的時間裡所出土的諸如馬王堆的《春秋事語》,石板村戰國楚簡的《國語.吳語》中所記載的夏王朝歷史真實性是無可置疑的。

就像父親上面還有父親一樣,商上面鐵定還有朝代。

個人認為夏可能是個多個社會發展很成熟先進部落聯盟組合,所以商以前的考古發現,總覺不集中,但做為一個完整社會的條件全具備了。

而甲骨文目前發現也不多,大部分是祭祀和占卜用語,不是記錄歷史,跳大仙時,提前朝幹嘛!

西方可以以史詩和傳說來認定歷史傳承而到了中國就必須實物,而且實物還必須寫某某代的,而對汗牛充棟的史書記承,統統視而不見,呵呵呵,一些國人也跟著起鬨!

賈湖出土的八千年的遺址,其中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是中國最早的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其中目,日,大家都認識,還有笛子什麼不多寫了,這就是傳承證據。


問這個問題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甲骨文到底是什麼東西,通俗點講,它是一個算命簽子,作用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占卜吉凶,也就是說,甲骨文並不是史書,自然不可能記住過去發生的事情。

目前已經發現的甲骨文,全部都是盤庚遷殷以後的,而且大多數都是武丁及之後的,目前沒有發現任何一片甲骨屬於更早的時期。也就是說,甲骨文記錄的事件,發生時間的上限就是武丁朝。

很多人說,甲骨文記錄了商湯的豐功偉績,但是一句話沒有提到滅夏的功勞,所以商湯根本沒有滅夏,夏朝根本不存在。首先,甲骨文沒有提到商湯滅夏是對的,但是請注意,甲骨文也沒有提到商湯任何其他的功勞,商湯在甲骨文中只有一個名字而已,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會提到。

舉兩個甲骨文實例:

1.「大乙羌五牛三」

2.「高且乙三牢」

這兩則甲骨文提到了商湯,第一句的意思是祭祀大乙(湯)的時候,用了五個羌人和三頭牛;第二句的意思是用三鼎盛豬牛羊三牲祭祀高祖乙(湯)。

所有涉及商湯的甲骨文,幾乎都是類似的內容,沒有一句提到商湯的豐功偉績,只是說子孫後代如何祭祀商湯,僅此而已。武丁之前的所有商朝君主,在甲骨文中基本就只有一個名字,沒有任何事蹟可言。而商朝不可能祭祀夏朝君主,所以自然連名字都不可能有。

很多人連甲骨文到底是什麼東西都搞不清,就來大放厥詞,妄談夏朝有無,實在是貽笑大方。


洛汭延於伊汭,有夏之居。

甲骨文中有夏的記載,當時的商人稱夏為西邑,同時出現在甲骨文中的還有洛、洛師的字詞,古文字學家、史學家李學勤對此進行了論證,在春秋戰國史籍《清華簡.尹至》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記載了當時商湯討伐夏桀的情景;有關虞的字句在甲骨文中目前沒有找到,甲骨文是用於當時人們做某件事前的占卜,不用於記錄歷史,其中所涉及的歷史資料並不多。

從考古資料和多個先秦史籍的相互印證看,洛陽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為夏中晚期的都城,在考古和學術界已沒有什麼爭議,由於沒有出土相關自證文字,依照國際相關標準和考古界的嚴謹性,在學術上認定為夏還需要一定的資料補充,但是作為一般性認識,證據已足夠;國家文物局關於二里頭夏都遺址向海內外徵集館徽的發文,是對夏商周斷代工程多學科參與者工作的肯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