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是市場經濟中最迷人的現象。但如何定價,我們似乎從來沒有統一過。

有人說,應該用成本定價法:生產成本+合理利潤,產生最終售價。

也有人認為,應該採用供需定價:供大於求降價,供不應求漲價(蔬菜價格暴漲暴跌)。

還有人說,應該看人下菜碟: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定價(機票價格的因時而異)。

關鍵是,每個定價的理論,都能在市場中找到支持的現象。但遺憾的是,每種定價理論,都只能覆蓋一部分社會價格現象。

那麼有沒有一種價格規律,可以同時使用於所有的價格現象?就如萬有引力於物理力學。

假設一個極端場景:我跟馬雲同時在非洲沙漠里,孤立無援快渴死了,每人只要一瓶水就能活著走出沙漠,但世界上僅有的兩瓶可以交易的水,我最高的出價能力是2000塊錢一瓶,馬雲的出價可以到500億一瓶。但是把水運進沙漠的成本是4000元(一瓶兩瓶基本沒有成本差別)。這種情況下這兩瓶水應該如何定價呢?

這是一個典型的定價問題:供需不失衡,一人的需求是一瓶,運輸到手的成本明確4000元。每個人的最高出價明確,一個2000元,一個500億。你要是礦泉水公司,你會怎麼定價?


一、蘋果庫克的做法:對比效應

1、先用四分之一瓶水裡摻上泥沙、污物,變成半瓶渾濁的水,標價1000公開出售。

2、當馬雲和另外一人猶豫的時候,開發布會發布三款水: 除沙水20萬四分之一瓶、純凈水2000萬半瓶、礦物質水20億一瓶,並宣布下架小半瓶的污水。

3、等馬雲買走一整瓶之後,剩下的私底下以1000的價格處理給另一個人。

二、肯德基的做法:價格歧視

1、先定一個天價,然後做一張優惠券埋在附近沙地。規定:挖到紙條的人享受2000一瓶的優惠價,否則原價。

2、沒錢的人會拼了命去找,馬雲沒必要以命相搏,只能原價購買。

三、奶茶店的做法:邊際成本

1、把水分成為多份,準備普通、大、大plus、超級大、超超大、超超超大幾種規格杯子。

2、杯子內部容量一點點增加、外部體積大幅增加、價格直線飆升。

3、窮人來了賣普通杯、馬雲來了賣超超超大杯。

四、共享單車的做法:以小博大

首先,把水分為每天最低生存量份數,水免費,瓶子使用按次收費,但需要用全部身家做押金。然後用馬雲的押金去做穩定收益的投資。

五、滴滴打車的做法:借花獻佛

1、把水分成多份,水瓶定天價提供貸款賣給窮人。

2、窮人通過給馬雲送水,向馬雲收取高額服務費掙回來,賣水者再從每次服務費里抽成。

六、理財產品做法:募集期到賬日

推出一款期限1天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預期3%,十倍於活期利率,一次買500億(不含)以上可獲得小禮品——兩瓶水。

實際上理財合同規定,購買後募集期半年、回賬需要半年。因此,有一年時間用這筆錢去做信託。

七、健身房的做法:會員優惠

水不單賣,推出終身送水卡(飲用水、生活用水全包)。只有辦卡才能夠買水,而且原價88888一瓶的水,辦卡成為會員之後一瓶只要2000……沒錢就打個欠條,反正這輩子不能不喝水、不用水的對吧。

八、談判老手的做法:扮菩薩

1、直接開價500億。

2、無論馬雲是哭是鬧、是調侃還是嘲諷、是據理力爭還是苦苦哀求,始終以菩薩面目相對,一切都說成為馬雲好:

水價高是保證質量、萬里送水是情義千金、做生意是要交朋友……唯獨死咬價格不動搖。

3、讓馬雲一步步抬高報價直到滿意為止。

九、電影公司做法:對賭協議

在交易完成之前,以和馬雲買水談判最終價格為標的簽訂對賭協議,承諾比如至少20億,少了對賭方補給賣水公司,多的部分全歸對賭方。現場直播談判過程。

十、小罐茶的做法:天花亂墜

一瓶正常賣給沒錢的人,另外一瓶水用水晶瓶裝,充上氮氣密封用鍍金瓶蓋蓋住,同時贈品配送一個太陽能熱水器以及一部廣告片,與小罐茶放在一起天價賣給馬雲。

十一、上市公司做法:融資變現

與馬雲交易達成之前拖延時間,把「馬雲沙漠買水」的消息廣而告之。然後把賣水公司估值到頂五百億,包裝上市。

十二、咪蒙的做法:算命先生

先發一篇文章《致賤人:你活該被渴死!》,文尾開賣課程《咪蒙教你一天走出沙漠》,定天價保證救命。隨課附贈一瓶水並且承諾如果走不出沙漠可以退款。

十三、獐子島的做法:沉沒成本

分開談好價格,先交錢再進貨。然後發布公告:運輸途中因為沙塵暴造成的損失,運輸成本上漲300%。如果不補齊差價,前期投入就全部作廢。

十四、地產商做法:炒作剛需

許諾一瓶水拉只能出2000那位入伙,無限誇大沙漠艱險與水的剛需,只喊價不出錢能喊多少是多少,炒作另一瓶水的價格賣給馬雲。

十五、創業者的做法:海市蜃樓

一瓶水以2000虧本賣給第二個人,但是在馬雲面前說成交價格是十萬。用另一瓶水接近馬雲,指著沙漠里的海市蜃樓說前面還有幾十萬人缺水,賣水的項目收益可達幾十倍,讓馬雲投你。

十六、機場麵館的做法:捆綁銷售

水不單賣,推出沙漠生存套餐(指南針、地圖、沙地靴、帳篷、睡袋以及兩瓶水),定價20億賣給馬雲。另外套餐不含水瓶,需要單買,單價一億。

十七、朋友圈的做法:幕後操盤

舉辦才藝大賽,第一名獎品就是一瓶水,開發朋友圈投票,花錢可買禮物抵票數。操縱後台為只能出2000元那位刷票,讓馬雲去買禮物。

十八、莆田系醫院做法:步步深入

以正常的價格把水分成小份賣,但賣給馬雲的水暗中加鹽,越喝越渴,越渴越提價。

十九、澳門賭場的做法:贈碼返水

水分成多份,第一份正常出售,附贈若干籌碼參與賭局,贈送籌碼輸光後用錢購買。每贏或輸掉一定數量之後隨機給予「返水」,真正的一小小份水,調起人的賭性。

二十、校園貸做法:請君入甕

交易前先簽合同,一瓶水定價5萬可白條,但是合同悄悄規定其中99%作為買水手續費、水運輸費、勞務費扣除,同時一個水瓶實際容量只有半瓶。等半瓶水喝光發現走不出沙漠,告之還欠49500,按小時為周期計40%的複利。兩人需繳納所有欠款或再寫借條才能購買後半瓶。

二十一、音集協做法:霸王中介

以「為馬雲供水」為名立項進行分段(小瓶)招標,同時以保障水質為名成立「賣水協會」要求企業繳納高額會費入會才能獲得競標資格。水天價賣給馬雲之後,從中扣除百分之五十的管理費。

二十二、蘇寧國美做法:渠道循環

接上,每賣給馬雲一小瓶扣除管理費之後的資金,延遲數月支付供水企業的貨款。延遲沉澱的資金投入沙漠綜合供水項目,壟斷沙漠中向旅客賣水的生意,進而繼續招標、延遲貨款、擴大投入形成循環。

二十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做法:貧富通吃

1、張口直接開價1000億,馬雲說太貴了。特朗普於是開價1500億,並拿著第二瓶水對窮人大聲說: 是不是這個人害你單身還要「剁手」?今天看我替你收拾他。

2、馬雲一看,慫了,悄悄說:你看,我這暫時就一億,其他的要不……

3、特朗普: 成交。然後轉身第二瓶高價賣給只能出兩千的人,說: 我這麼照顧你,寫個欠條不過分吧。

二十四、「雙十一」做法:定金膨脹

開賣前,成本兩千的水價格提到200億,同時預售「雙十一」節日定製款礦泉水,可參加定金膨脹活動:

1、先繳納10%的定金,開賣後膨脹9倍可抵價格的90%。

2、凡當天買水,額外贈一瓶。

馬雲認為自己水夠用了,答應贈品給另外一人幫他出沙漠。水到貨後,發現節日款的水量只有普通款一半,贈品只有1/4,退貨得知定金不退(訂金才退)

其餘需原價購買。

二十五、學校門口黑心攤販的做法:長線釣魚

弄一個可以操縱的抽獎轉盤,把水分成n份。500抽一次,2000那位轉幾次讓他中,然後當個托。馬雲的話,陪他玩到底,要渴到不行的時候再就讓他中個小獎。

————————————————————————

想要了解更多趣味經濟學、商業經典分析、財經資訊解讀以及MBA相關信息的同學可以關注下同名公眾號:國際MBA快訊。每日七點半,還有國內知名導師小程序直播對MBA院校信息、申請條件及性價比等問題的全面解析。


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經濟學問題。

表面上看,可以找馬雲要他所有的錢500億,因為快渴死了人願意付很多錢來換取生命。但是換一個角度想,馬雲雖然很渴,其實也是有討價還價能力的,因為如果真把對方渴死了,豈不是一分錢也賺不到?4000塊一瓶運進沙漠的水,除了「我」和馬雲,其它也沒有人買啊?

首先,我們假定「我」只有2000是個公共的信息。顯然在任何情況下,把水賣給「我」都是嚴格劣策略。因為「我」能出的最高價格,還不如運進來的成本,所以顯然最優策略就是運進來一瓶水,單獨和馬雲進行談判。

馬雲有一個心理底線,比如說100億,如果自己的資產低於100億,他寧願不喝這瓶水。而礦泉水公司的底線就是4000元,低於這個數目,礦泉水公司寧願不賣。那麼這個時候這瓶礦泉水的價格從4001元到400億都有可能,取決於雙方討價還價的能力。在經濟學中,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會採用『納什談判』,也就是當大家討價還價能力相同的時候,大家平分這次交易所產生的所有的紅利——這裡的紅利就是馬雲願意支付的最高價400億減去成本4000元之後的數額。

所以按照對等的納什協商,這瓶礦泉水產生的紅利一邊一半,價格等於紅利加上成本(400億-4000)/2 + 4000 = 200億 + 2000.


接下來,我們考慮一個更有意思的情況。就一瓶水,已經運來了,成本沉沒掉了,所以必須賣掉。礦泉水銷售商知道「我」和馬雲其中有一個人買不起,但是不知道是誰,並且馬雲也只是知道」我「可能預算只有2000,也可能和他一樣富有,但是不確切知道「我」的預算。所以現在就變成了一個拍賣,馬雲和「我」競拍這杯水。

現在複雜了,這個在經濟學專業論文裡面有一個系列,叫做『帶有預算約束的拍賣』。很多人一輩子都投身於研究這種拍賣下的均衡是什麼。

直觀上對「我」來說,預算約束會約束「我」能夠付出的最大值,畢竟我們無法付出超越自己支付能力的金錢,如果「我」的最優策略算出來「我「應該拍5000元,但是賬戶上只有2000,那麼壓根就無法實行這個「最優策略」。這是預算約束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但是卻不是唯一的。

更策略性的影響是,因為馬雲很富有,馬雲雖然知道」我「有多少錢,但是他知道」我「大概率是沒有自己富有的,那麼當」我「被預算約束卡住的時候,他就必勝了。所以這個時候哪怕馬雲對這瓶水的估值不如」我「高,馬雲也願意更加激進的多加一點錢超過」我「的預算上限,因為馬雲加的這一點點錢,就意味著更大的概率,」我「會被預算約束卡住,而永遠沒有機會戰勝他了。所以馬雲可能會比無預算約束的均衡策略出更高的價格,來獲得更大的卡掉」我「的概率。

最隱蔽的是第三個影響——當」我「和馬雲不是風險中性而是風險規避的時候,假定我們的風險規避的程度隨著財富的增加而遞減——比如馬雲有其他的後備方案,就算買不到這瓶水,也可以花幾萬塊錢快速空運過來,所以馬雲對和」我「競拍這件事,沒有」我「這麼在意。那麼這個時候神奇的事情出現了,在一定的區間內,財富越高,出價越少!

背後的原理仔細想想倒不奇怪,當」我「的口袋裡面沒有很多錢的時候,」我「知道自己一旦被預算約束卡住,根據上面的分析,贏的概率就不大了,所以在沒有被預算約束卡住的時候(也就是估值比較低的時候),因為」我「的風險規避度很強,很怕失去這件商品,所以」我「會更傾向於激進的出價——這是自己勝率相對最大的區域,而對馬雲而言,因為馬雲很有錢,所以反而沒有那麼在意這瓶水給自己帶來的效用變化,所以出高價的激勵反而變小了。

這三個激勵互相糾結,最後大約是這樣一個圖:

橫軸s是估值,藍線是」我「的最優策略,預算卡在我的上限的位置,紅線是馬雲的最優策略,有無數倍於窮人的財富。這個策略看起來就很有意思:

當這瓶水不是生死攸關的時候,估值比較低,馬雲會傾向於出低價,而」我「會傾向於出高價,因為「我」知道這是自己勝率最大的地方,風險激勵佔主導;而當估值逐漸增加,到2000的時候突然有了一個跳躍,因為馬雲知道自己只要卡住了2000, 「我」則永遠沒有勝利的機會。卡預算的激勵超過了風險激勵;而超過了2000之後,就是正常的拍賣了,曲線回歸平滑。而「我」的心理價位再高,也只能出到自己的最大值,也就是2000.

這個均衡拍賣策略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它並不是單調的,所以在「我」和馬雲估值普遍不高的情況下,並不有效——即便馬雲的心理價位超過了「我」,但是因為風險偏好所帶來的反向激勵,馬雲依然有可能反而輸給「我「。


搞抽獎,準備幾百個瓶子,給馬雲十個億抽一次,每次都能抽到不同的瓶子,最後馬雲抽到了幾百個花花綠綠的瓶子可是就是抽不到水。等最後馬雲錢花的差不多的時候把水給他,然後推出冰鎮可樂——《騰訊傳》

先給馬雲一瓶水,放出消息,競拍剩下的一瓶水,起拍價五百億,並實時同步給國際上各個大佬,馬雲先拍了五百億,各個大佬見馬雲如此,紛紛競價,最終其中的一瓶水以一千億的價格成交。馬雲的錢如數奉還,拍賣的錢三七分成——《讓子彈飛》

問馬雲願意為這瓶水出多少錢?馬雲說五百億。隨即將錄像公布,這瓶水估值五百億,你宣布成立「沙漠礦泉水有限公司」,公司上市,引來股民紛紛跟投,大家一致認為馬雲願意出更多的錢買這瓶水,終於把市值炒到了兩千億,你光套現就套了五百億——《IPO》

你有一瓶水,馬雲也願意給你錢,但是你覺得不能就這麼賣給他。於是你覺得成立一個《馬雲沙漠生態公司》,公司上市融資,開始花大價錢給馬雲運來了吃的,用的,住房,穿戴,想讓馬雲與你建立的「沙漠生態鏈」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後來當你想修一條沙漠鐵路的時候,馬雲終於走了,於是公司破產,你跑了——《下周回國賈躍亭》

馬雲要渴死了,但是你覺得他不需要水,於是你經過了一年多的研究,終於發明出了一瓶豬油,並說這是「重新定義了馬雲需求」——《鎚子科技與公孫永浩》

你跟馬雲說,水我原價賣給你,但是你之後就成為我家的會員了,你的水瓶瓶蓋都要用我家的產品。而且你招標,宣布馬雲的礦泉水瓶上的廣告位招租——《雷軍與Are you OK》

你告訴馬雲,水可以白喝,但是必須先把瓶子上的廣告看完,不想看廣告的話可以辦會員,一個月五十億——《視頻網站》

這瓶水剛開始不用看廣告就可以喝!但是喝兩秒鐘就插一段廣告,看完才能接著喝。每喝幾秒鐘就在其中插一段廣告——《信息流》

你把馬雲的慘相拍下來發到網上,帖子名為「關愛瀕臨死亡的馬雲,捐款賬戶xxxx」,引來網民淚水一片捐款無數。可是你依然不把水給馬雲,你繼續渴著他然後拍他的慘相募捐,最終馬雲渴死了,你得到了幾百億的捐款——《狗粉の生意經》

你把馬雲的情況發到了網上,無數的人排著隊來送水。馬雲發現居然有這麼多人給自己送水?!那就先不急著喝,馬雲把大家送來的水用來洗臉洗澡,甚至還挖了個游泳池,反正送水的人源源不斷——《大涼山》

你把馬雲的慘相拍到網上,並宣布馬雲願意花五百億買你這瓶水。結果全國一片嘩然,各省都開始成立礦泉水公司,有人甚至拿著一瓶水融資融到了幾十億——《風口》

結果發現,只有你手裡的水是值錢的。他們手裡的水根本沒人買——《泡沫》

有一個創業者,融資五十億去買水,準備最終以一百億的價格讓馬雲買下這些水——《P2P》

結果馬雲根本不買——《爆雷》

後面的話我就不說嘍~


從長遠利益來說,一人一瓶免費送,我相信馬雲活著出去不會虧待他的救命恩人。另一位屬於維穩費用,保證他不會拚命來搶水。


答案是:不好說,需要看我跟馬雲如何博弈。

這不太是一道經濟學題目,這是博弈學題目。

經典經濟學中,涉及到客戶同時包含富裕階層和普通階層,會進行價格歧視策略,想辦法賣給富人貴一點,賣給普通人便宜點(比如電影票的學生票,肯德基的優惠券)。但在本題,一個馬雲一個普通人,購買力差距巨大,這時很多企業會直接放棄普通人群體的客戶,直接集中精力攻堅馬雲。

可以類比為美國很多葯企,發現同樣成本每顆膠囊幾十美分的葯,歐美患者願意支付幾美元甚至十幾美元的葯價,印度等窮國只能支付起幾十美分葯價,如果按印度購買力定價,葯企不掙錢,如果歐美定高價印度低價,看似符合價格歧視策略,實則造成有人從印度市場進貨賣往歐美賺差價,不划算。他們會直接放棄印度市場,直接定幾美元(這也是印度仿製葯出現的原因)。

故,本題可以直接簡化為「馬雲在沙漠要渴死了,我賣給馬雲一瓶水,如何定價」,可以直接忽略題目中的普通人。

我們假設這是一片無人管轄的公地沙漠(排除不同國家的法律問題),你千里迢迢帶水飛過去,交通成本搜救成本五萬,然而你覺得,馬雲你這麼有錢,我得收一個億,你的命難道不值一個億?

你倆圍繞給五萬還是給一億,開始了博弈。

你的博弈優勢在於:只有我有水能救你命,你不喝水就會死。

馬雲的博弈優勢在於:你的水只能賣給我,你不賣我就會虧路費。

最後成交價格,取決於,誰更能硬杠。

博弈論里有一個經典案例是:膽小鬼博弈

兩個人分別沿著高速公路面對面高速飆車,車輛即將相撞,誰先怕死打方向盤避免撞車,誰就是膽小鬼,誰就輸了。

隨著兩輛車越開越近,總有一方承擔不住壓力,認慫,博弈失敗。

在這種博弈里,一個策略是,博弈之前,就保證,自己決不讓步。

你可以上車之前就保證:「你愛咋咋地,我絕不轉向。」逼著對方認慫。但是,對方可能不信,照樣一路壓過來,你還是得打方向盤。

所以,你得有更狠的方法表明決心,比如,一上車,你就拿出黑布,蒙上眼睛,向對方表示,我看不見你的車在哪,我不可能轉向,對方大概率要慫。

又或者,你剛蒙上眼睛,剛要踩油門,就發現,對方大喊,表示自己把方向盤拆了,扔出了窗外,你摘下眼罩發現是真的,你幾乎一定要慫。

又或者,如果你在對方扔出方向盤的一剎那,你更狠,你也立刻拆了你的方向盤,並拿出黑布蒙上眼睛猛踩油門一路碾過去,對方肯定急剎車。

你看,博弈主要看誰更能杠。經濟學術語是誰的需求更加「剛性」。

當然,最失敗的是,都能硬杠,誰也不轉向,最後,雙雙撞車,同歸於盡。你們打出了囚徒困境的雙輸結局

馬雲的命,肯定值遠不止一個億。但如果他堅持,「阿里巴巴絕不談判,我只出十萬!」你可能根本堅持不下去,想著成本翻倍了也不錯,就從了,十萬成交。

但如果你夠狠,你就拿著水在馬雲身邊遠遠等著,畢竟渴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馬雲會越來越難受,越來越虛弱,你挾水要價的議價能力,就越強。你可以從十萬一路漲價,漲到幾十上百萬,甚至真的獅子大開口要一個億。

不過,馬雲可以更狠。他可以硬是不喝你的水,最後,昏了過去,虛脫在地。

這時候你真的崩潰了,媽蛋,馬雲死了,我一分錢拿不到。怎麼辦?還不如拿著幾十萬走人。這時候,你痛定思痛,拿出一瓶水灌給昏迷的馬雲,把他搶救回來,繼續準備賣他第二瓶水。——這時候,你的博弈已經非常失敗了。馬雲完全佔據了主動。

當然,你還可以威脅「交易機會未必總會存在」,如果馬雲不同意高價買水,你一腳油門走掉,逼馬雲儘快決策。

不過如果馬雲敢拼,他可以賭你還會回來,於是他目送你跑路,還揮了揮手,大喊「想十萬賣給我歡迎隨時回來!但我怕你回來的時候我已經死了!」

所以你看,只要馬雲夠杠,你的五萬成本在這題里只是一個干擾項,跟定價沒關係。因為送水的五萬成本,已經花了,就算馬雲只出一萬,你賠四萬,你也得認虧。畢竟賠四萬比賠五萬好。

當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馬雲自重身價,不會跟你杠這麼狠,萬一玩兒脫了他死了,你只賠五萬塊錢。

這時候你反思,馬雲在你面前可以佔據如此大的博弈優勢,是在於「這水你只能賣給馬雲」,如果你能引入博弈第三方,破解掉這個優勢,你又將重回上風。

於是,你打通了東哥的電話:「喂東哥?我在沙漠里,對對,對,他快不行了,對,您看這瓶水您出多少錢買?誒,好,到賬了我就幫您把水倒了。」

放下電話,你對馬雲表示:「抱歉,東哥出五百萬讓我把水倒了,您必須出六百萬我才願意賣水給您。」

馬雲很可能認慫。

但,你一個普通人,大概率沒有東哥的電話。

但,你可以假打電話。

但,馬雲經歷豐富,很可能拆穿你的假打電話,隨口一句「你說你給東哥打了電話,那平時負責給東哥接私人電話的秘書是誰」就可以拆穿你。

所以博弈也看演技和知識。知識就是財富。

最後,當博弈陷入僵局的時候,你發現,你們之所以杠來杠去不斷內耗,是因為你們一直在做零和博弈。反思之後,你改變思路,決定用互聯網思維來做這款產品,收入一億:

你啟動了直播,直播馬雲的瀕死畫面。

向全球啟動眾籌,每份一萬,當賣出一萬份的時候,資金池達到一個億,立刻給馬雲喝水搶救,救出生天。這麼刺激性的話題,大把媒體幫你傳播,推波助瀾。中國首富被困沙漠全球直播,就連國外媒體也會報導的。

你向大家承諾,會把眾籌名單交給馬雲,每一個人都相當於是馬雲的救命恩人,未來馬雲肯定不止還你一萬,還你一萬五是起碼的,這種投資收益50%的低風險高收益產品,肯定很多人願意認購。

甚至,幾個利益方大佬,隨便就認購幾百上千份。屏幕上的資金柱狀條迅速生長,資金池很快就到位了。

當然你會很害怕,這種公開敲詐,回去就得被抓。

於是你決定和馬雲合作,簽署合同,把這個項目變成支付寶年度營銷的一個重點活動。所有的認購費用和隨後的返還,都使用支付寶通道,由螞蟻金服擔保,你必須下載螞蟻金服app,才能參加。

成功洗白。阿里全部花費才一個半億,比春晚廣告效果好多了,還便宜。

你拿到了一個億,成為營銷教父,未來的商學院課本里都會有你的現場照片;直播平台和媒體收到了流量;阿里金融平台得到了宣傳和裝機量,提高了日活,完成了KPI;馬雲得救;網友們有的看了熱鬧,有的進行了認購,獲得了投資回報,大家皆大歡喜,成為年度營銷事件。

這是另外一條商業原理:談判中如果只能進行零和博弈,你多了我就少,你少了我就多,是很難推進的。正確的做法是,雙方聯合向外推進,向外部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這次成功的活動里,每一個網友都收到了這樣一條簡訊:

「你好我是馬雲,我被困在沙漠里,要渴死了,我要買水,但手機連不上支付寶,請你幫忙現在給這位汪先生的賬號里打一萬,出去後我給你打一萬五。」

(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