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雲南,我一路走過不少地方,走過繁華的昆明,走過騷動的麗江,也走過風花雪月的大理,但更喜歡這個淳樸恬靜的極邊之城。

騰衝,滇西南的一座邊陲小城,四季如春,人文薈萃,每一天都帶給我難忘的記憶。騰衝的歷史特色,除了在古老的建築中賞識,從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上也不難看到那些歲月難以泯滅的文化傳統。

騰衝人的飲食傳統就彰顯着歲月的烙印。就比如騰衝人幾乎每天都吃的“大救駕”一樣,看似一道再平常不過的家常菜,卻隱祕着這山高皇帝遠的小城與中國歷史的密切相連。

每每回想起騰衝那些原汁原味的特色小吃,想起那些樸實善良的人們,或許是我走遍千山萬水也不能忘懷的惦念。

騰衝人每天的生活是從一碗稀豆粉開始的。稀豆粉,是騰衝舌尖上的早餐,我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裏略知一二,所以來到騰衝我就想着要嚐嚐稀豆粉的味道。有人說,到了騰衝如果不喝一碗稀豆粉,就等於沒來過騰衝。

可是我在騰衝的這些天,每天忙工作,早餐都是在賓館裏吃的,始終沒喝上稀豆粉,直到臨走的前一天晚上,我跟當地的朋友說:“明天早上我一定要去喝一碗稀豆粉!”,朋友笑着答應道:“放心吧,知道你一直惦着呢,明天帶你去喝最正宗的稀豆粉。”而且還特別強調:“那地方你一定喜歡!”。

原以爲就是像在北方那種路邊小店喝一碗豆沫一樣,沒想到騰衝的朋友卻領着我來到了一座叫做“僑香齋”的大宅院,古香古色,雕樑畫棟,一看就是老建築,而且能夠感覺到是個有故事的地方。一打聽,我還是被驚着了,這競是一座歷經滇緬戰爭洗禮保留下來的百年老宅。

原來這座大宅院是一個“馬鍋頭”的家,“馬鍋頭”是以前茶馬古道上馬幫首領的稱呼。騰衝是西南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馬幫文化也是騰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騰衝的馬幫,深明大義,除了承運各商號的物資外,危難時期,爲家鄉、爲國家做了許多好事,抗日時期,他們馱運糧秣、彈藥不計其數。

有人稱騰衝是“馬幫馱來的翡翠城”,兩千多年來,馬鍋頭帶領馬幫爲騰衝的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馬幫受商貿文化的影響,不少人也做起了生意,日積月累,一些“馬鍋頭”變成了大商賈,我眼前這座大宅子就是很好的見證。

朋友見我端着相機拍個不停,便大聲喊道:“三姐姐快過來喝稀豆粉了!”,我又吃驚不小:“咱們在這裏喝稀豆粉呀?”,坐在百年老宅裏吃一碗5塊錢的稀豆粉,我怎麼有一種老鼠掉到米缸的感覺。

更讓我驚詫不已的是,服務員端來了一碗又一碗的調料擺滿了一桌,紅彤彤的辣椒油、明黃的花椒油、清亮的芝麻油、乳白的蒜油、翠綠的芫荽、油黑的醬油、絳紅的米醋、橙色的腐乳水、噴香的花生碎……,敢情這20多種調料就是爲了昇華一碗稀豆粉呀,看來稀豆粉真的不可小覷。

這陣勢搞得我有些不知從何下手了,朋友介紹說,騰衝稀豆粉的吃法大有講究,一碗稀豆粉可以分出三種吃法,一部分不放任何調料,另一部分少拌一些調料,再把一部分放上很多調料,然後將不同的部分輪換着吃,美味層出不窮。

喝完稀豆粉,朋友推薦我一定要再嚐嚐騰衝餌絲。他說,對於騰衝人來講,餌絲是生活中永恆不變的愛,騰衝人可以一日三餐都吃餌絲,也不厭倦。

我感覺餌絲有些類似米線,比米線的口感更細糯一些。聽說騰衝人還將煮好的餌絲和烤好的餌塊或者油條拌着稀豆粉吃,把普普通通的早餐吃出了花。

戀戀不捨走出百年老宅,不由地暗自感嘆,到騰衝旅行若不知道“大救駕”、“馬鍋頭”,若不來一碗“稀豆粉”和“餌絲”,那簡直就是枉來一場。

【三姐姐溫馨貼士】馬鍋頭老宅“僑香齋”地址:騰衝市騰越鎮尚家寨村委會旁。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