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OKR,不論資深或是小萌新HR們肯定都有所耳聞,這個最初誕生於谷歌公司,大有顛覆KPI和BSC之勢的考評工具,正在眾多企業HR心中醞釀,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

OKR早在2013年前後就已傳入中國,近些年伴隨IT、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趨明顯,傳統的績效考評管理體系亟待豐富,OKR隨之受到追捧,國內知名的互聯網公司豌豆莢、知乎都在企業內部實施了OKR。

OKR發展史

關於OKR這一看起來新卻已然成熟的工具,待客君也進行了相關學習和資料搜索,然後發現了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網上關於OKR的文章,80%都有一家神祕的「蛋糕店」!追本溯源,千辛萬苦,待客君總算找到了這家「蛋糕店」的「創始人」——vitanly!

v君是典型的80後,一聽說待客君要了解OKR和那家蛋糕店的事,電話那端的他一下就跳起來了——哎呀!我就說遲早要出點幺蛾子的事兒!

2013年初,當時我就職於某國企的HRM,按領導要求,開始接觸並瞭解 OKR 的相關資料信息。那時在網上還不太能查到OKR的相關資料,而且從大多數材料內容上,也都沒有涉及到OKR考覈的核心內容,為此我還特意請教了國外的朋友,很可惜也是一無所獲。鑒於此,我只能在自己理解OKR的基礎上,結合公司的實際把OKR的實施做了個大概出來,肯定和原版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1分不再是總分,以及沒有一個合適的信息化平臺提供OKR支撐,其他的不同我也不得而知。

就這樣,V君在沒有足夠信息和資料的2013年,沒有請專業諮詢公司的背景下,在公司內部局部開始實施「變種版」OKR,也就有了XX文庫裏那篇最早期的OKR實施文檔示例——蛋糕店。

出乎意料,這篇關於「蛋糕店」的OKR示例文檔,在即使V君寫了大段前置說明的情況下,依然被無數轉載甚至被剽竊後作為VIP文檔收費!「我當然是很憤怒的……」V君很無奈,「然而更多的是忐忑。畢竟這只是帶有強烈個人理解的變種版,跟真正意義上的OKR差距甚遠,竟然被人作為範例了,這樣的責任是很重的……」從V君的語氣,待客君完全沒有體會到自豪,而是不安。

關於OKR,XX文庫裏追溯的源頭V君,建議我們還是先從最基礎來學習理解,畢竟公司管理類型和業務類型的不同實際情況,都會導致OKR的實施變化,需要斟酌使用。

關於OKR的介紹

OKR全稱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KR是一套定義和跟蹤重點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它是在一定週期內為企業和團隊設定的戰略和目標。在每一個週期結束的時候,OKR能夠幫你評估團隊目標的執行和完成情況。

投入一筆精力專註在公司戰略和目標的制定上,並將這些戰略和目標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清晰的傳達給員工,可以幫助他們看清公司的發展藍圖,以及他們能為公司的發展做些什麼,最終統一軍心,向著統一的目標進發。這就是OKRs的價值所在。

關於OKR的實施

一般來講OKR的實施有三個層面:公司級、部門級、個人級。

但這並不意味著從開始就要三個層面一起實施。更好的做法是選定一個層面,由點到面,逐步推廣,最終全員實施OKR。

常見的大約有五種OKR部署方案。

而根據公司具體業務情況,可以有兩種方式:

一是縱向實施,開始只實施公司級的OKR,在高管層實施成功後,再推廣到部門級,最後再推廣到個人級;

二是橫向實施,選定某個業務單元或者部門,在該業務單元中同時進行公司、部門、個人級OKR實施,最後再在全公司範圍推廣。

OKR的制定

第一步:設定目標O。目標務必是簡潔的、可定性的,具體到時間段、數量、金額等等,最好是量化數字。

目標要是有野心的,有一些挑戰的,有些讓你不舒服的。如果能夠順理成章或沒有太大挑戰即可達成的目標是不能作為O的。

第二步:明確每個目標的KRs。所謂的KR就是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做什麼?也就是所有的目標都是通過行動來實現的,那麼這個行動是什麼? 簡單的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O,你打算怎麼幹?

第三步:定期回顧。每個考評區間做回顧和考評。

現在我們來看一個來自於Uber的OKR示例:

在這個例子中,目標的時限要求是用OKR週期來限制,這個目標是簡潔的(只有7個字)、定性的(沒有出現數字)、時限要求(本季度內可以完成)、鼓舞人心的(招募更多司機)。而關鍵結果則需要準確回答目標中「什麼叫更多」這個問題,這裡確定的是「所有地區的司機基數提升20%」和「所有活躍地區司機的平均工作時長提升至每週90小時」就算達到了「招募更多的司機」目標。

對OKR設定的基本要求

1)O值設定須是具體的,可量化,具有一定挑戰性的;

2)O的數量:每個考評區間設定4-5個;

3)每個O的KR不超過4個,指向實現目標,以產出或成果為基礎,可衡量,且不是常規的(要求創新);

4)OKR一旦制定,將進行公開,以保證透明度和公平性;

5)有固定時間區間的考評。

OKR的特點

1)簡單:操作簡單,每個被考覈者的目標不超過5個,目標多了方向不清晰,重點不明確。每個目標不超過4個具體KR (具體行動),抓住重點,容易操作;

2)直接:每個KR都必須是能夠直接完成相對應目標的;不是間接完成,更不是協助完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可能有幫助;

3)透明:每個單位、每個人的目標和KR,以及最終的評分都是對整個公司,甚至對每個人都是公開和透明的。

4)上級OKR與下級OKR的關係

從上至下,目標的設立順序應該是公司到部門到組到個人,且目標必須達成共識——管理者與員工直接充分溝通後的共識,要一致。

個人自己想做什麼,和管理者想他做什麼一般來說是不會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過先查閱上層的目標,在自己想做的事情範圍內找到能對公司目標有利的部分,將他拿出來和自己的管理者進行討論,做權衡取捨。

5)OKR設定的交流方式

A、一對一的交流(one to one),即個人和他的管理者溝通。尤其是在一季度結束,另一季度開始時,要協商好關鍵結果是什麼。因為不僅個人能說明自己想做什麼,也是上面表達他想要你做什麼,最好的情況是兩者得到結合。

B、全公司的會議(staff meeting),以分成各業務版塊的形式進行,各版塊的分管副總經理參加並介紹自己版塊的OKRs,最終大家一起評估。

總結回顧

每次進行OKR考評後,需認真進行OKR執行情況的分析總結,單項分過低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明確什麼東西不重要及發現問題的方式。分數永遠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作為一個直接的引導作用。

KPI 關注結果——即關鍵指標的完成情況,而 OKR 更關注追逐目標的過程。至於得分,更多是作為之後工作的指導而存在。所以,相比於對關鍵結果進行打分,揭開目標得分背後反映出的問題則更重要。這也從本質山區別的 OKR 和 KPI。

在制定好OKR之後並不是束之高閣,而是需要進行定期的進度跟進以及評估,這個過程中有三個關鍵的節點需要重視:

1)周例會:每週例會評估本週目標的進展情況,以及關鍵結果的風險狀態。

2)季度中期審視:要確保目標在季度結束時完成,建議在季度中期對目標進度進行審視與評估,以便今早的找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及解決方案。

3)季度末評估:在季度末的評估會議上,需要回顧這一季度目標的完成情況及最終的評分情況,最佳的得分應該在7分上下。在這個評估會議上需要回答好兩個問題「做到什麼程度」和「如何做到這個程度的」。

原文鏈接:深度|OKR的實例探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