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問題有一個前提必須清楚,即此龍非彼龍,雖然大家都叫著龍,都有一些特質上的相類,但更多的卻是不同。原因很簡單,因為龍這個東西它本身是神話中的生物,它的起源誕生於各民族的文化想像。所以也就可以這麼說,它們的相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人類想像的產物,但又因為地區環境生存條件的不同,各地區各民族就產生了文化的差異。龍的區別某種程度上就是這種文化差異在想像上造成的不同。於是,各地方的龍的形態也就不同了。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名詞概念上的,為什麼我們這個叫龍,它們那個我們也叫龍呢?為什麼我們在翻譯的時候不可以換個名詞呢?這是因為文化的交流更多的是建立在相互認同的基礎上的,這種想像的生物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將之稱呼為同一名詞,這就更增加了同為人類的文化認同基礎。再比如,大洪水的傳說在各種文化中都有,但又不盡相同,也是這樣的一種文化現象體現!


中國龍有著8000多年的歷史,最早的龍文化是始於中國的。

先來看一看世界各地的龍文化。

歐洲龍,可謂廣為人知,然而基督教流行之前,歐洲龍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徵,地位猶如在中國;基督教流行之後,龍和蛇才成為負面動物,化身為邪惡的「古蛇」、「魔鬼」、「撒旦」。

中亞龍就鮮為人知了,在中亞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統稱,兩河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部,考古專家發現了中亞最早的龍,距今大約5000餘年。當然,有學者認為考古發現的「中亞龍」其實只是蛇。

印度龍是佛法守護神和水神的象徵,後來成為河、海中的龍王。從考古發現上看,在公元前1世紀的壁畫上,出現了印度最早的龍,當時中國處於西漢。在印度佛教中,龍屬於地位極低的守護神,《西遊記》中的龍就非常悲慘,「龍肝鳳膽」都成了一道菜。

美洲龍與中國龍極為相似,主要有兩種原始龍——鼉(tuó揚子鱷)龍和螭龍。在興起於公元前1000年的奧爾梅克文化內,考古專家就發現了這兩條龍(上圖,奧爾梅克文化的龍形石刻)。在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中,這兩條龍分別代表南北二神。

至於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更是普遍受中國龍的影響。可以說,除了非洲、大洋洲、南極洲還沒有發現龍的蹤跡之外,全球各地都有龍文化。

全球各地的龍文化,究竟是怎麼來的?

眾所周知,中國龍歷史悠久,眾多神話傳說、考古發現等等,都在指向一點:中國龍纔是世界上最早的龍,距今至少有8000年的歷史。

從史料上看,打敗炎帝和蚩尤之後,黃帝合符造龍,在部落會盟時,抽取各個部落圖騰的一部分,組合成了龍,距今5000餘年。從考古發現來看,在距今8000年前的遼寧查海遺址中,就發現了一條近20米的石碓塑龍,此後考古多次挖出5000—7000多年的「真龍」。

如果世界各地的龍全都起源於中國,那麼將不可想像,原因很簡單:在遠古時代,交通極為不便,中國龍如何傳播出去的?中國到歐洲、中國到美洲......都要跨越千山萬水,顯然難度極大。

其實,專家研究之後認為,美洲龍、印度龍可以確認來自中國,至於中亞龍和歐洲龍,如今還不能100%的確認(包括是否受到中國龍的啟發影響)。

中國龍如何傳播到美洲的呢?根據美洲考古發現,主要有兩種可能,帶去了中國龍文化:一是浙江良渚文明後裔,經過一番周折之後,通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後來成為了愛斯基摩人;一是武王伐紂,殷商在東南沿海的大軍,最終飄洋度海,來到了美洲,成了印第安人。

至於印度龍的來歷,可能與張騫「鑿空」西路有關,絲綢之路的開通,形成了一條黃金商路的同時,中國龍也由此傳入印度,在中國無所不能的龍,卻變成了佛教中的一個普通神靈。讓人無語的是,到了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印度龍又影響了中國。

總而言之,至少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龍文化,都源於中國龍,只是入鄉隨俗,中國龍的地位和形象也出現了變化。

為何全球多地接受龍文化?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認為,動物是最佳的借題發揮之選。或許,龍這一種生物符合人類普遍的趣味,所以才被全球各地人類接受。在中國遠古時期,分佈於大江南北的各個部落,都能普遍接受龍文化,顯然也說明瞭這一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