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促進人身心靈,健康成長的「深度國學」,會繼續繁榮下去,膚淺的「雞湯國學」沒有市場!

于丹之所以能「火」,能被民眾抬上「神位」,我思考出的根源是:世紀之初的文化「尋根熱」,海內國學復興需要一位本土「大師」,最好是大陸的,而於丹也確實有準備,幸運的得天時地利,所以能成功。

其時,餘秋雨的文化「大散文」亦紅得發紫,呈呼應之勢,人們受用於這樣的文化「土特產」,既滿足愛國心又能支持「國貨」。

我們工作下班之餘,享受著於老師的「語言炫技」、神乎其神、深入淺出,虛擬感受她手法嫻熟的「頭部按摩」、雲裏霧裡,緩解一天的失意和壓力,消費著「時尚」的「論語心得」、「莊子心解」,以「文化人」的身份時而可以裝逼於「朋友圈」。

這是我對「于丹現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我之前有過一個,關於于丹國學的評價(如上截圖),閱讀過25W+,我是從「深度國學」的標準,衡量她的國學系列講座的,對她能引發國人重新熱愛經典持讚揚、感嘆態度。連李澤厚教授都稱讚:「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間的一座橋樑」。於老師至少從傳媒的角度,讓經典走向千家萬戶,走進時代,服務人民,這是非常成功的,多少教授都未能辦成的事。

于丹老師,現在對於國際文化交流也在發揮餘熱,產生影響力。

聯繫自己多年的苦心摸索,因為我本人自持有些哲學功底,對傳統經典的理解和解讀,也有人表示夠「深刻」,多人點贊,但畢竟讀者寥寥,所以不能不佩服,人家於老師深諳現代傳媒、團隊運營手法,甩一般自媒體人幾條街去。

那麼,于丹真的會捲土重來嗎?

我只能說,國學如果克服膚淺的「雞湯化」傾向,切實解時救弊、服務世道人心,最好能立足本土,能把「中國學術」接著講下去,這樣的深度國學會持續繁榮下去,而且會從此紮下根來。

每個人面對生存壓力,都需要緩解抑鬱焦慮,短暫的興奮劑或「止痛片」緩解已沒有必要,還會有依賴症。

現在,人們已經對於丹式的心靈雞湯、頭部按摩已十分「不耐煩」,面對生存逼仄,也不敢再鴕鳥自慰式的「裝」下去。需要的倒是貨真價實的身心靈健康的成長,對物慾的緩解和自我提升。

生命、生活與國學將是以後最主要的話題,「花拳繡腿」沒有市場!

樂活談國學,分享心得,一起學習,共勉!


說些題外話:

常言說「看花容易,繡花難。」絕大多數人喜好看別人繡的花,還專愛評頭品足,雞蛋裡挑骨頭,即使是完美的作品,他也要指手劃腳:這兒繡得不好,那兒繡得不對,以示自己高明;其實,讓他來綉,他連一個花葉都綉不出來。自稱這個「創作者」,那個「創作者」;其實,連個狗屁也創作不出來!于丹老師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她講的課是文學精品,在一些別有用心、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的嘴裡,又成了什麼「雞湯文學」,「雞湯」怎麼了?!「雞湯」是大補珍品!此等人能端出幾碗雞湯來?!他連「馬尿文學」都拿不出來。

*「捲土重來」一詞,本來就用詞不當——于丹老師始終在文學愛好者的心裡,拉不走,揮不去!


百家講壇確實火了一些名師,于丹的講課形式也迎合了當時一批人的心理。對她的評價之所以褒貶不一,也源於的講課方式和內容。相比於某些講的彷彿評書形式的課堂,自然少了一些樂趣,多了一些批判色彩。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被推上輿論的高潮。

還記得某小視頻裏一個跳舞的大媽,總是一個段子,沒有創新,最後把他的特點浮誇話,讓別人感到做作,現在觀眾最缺的就是優質內容。還有某些講師只要是說錯了話,就低姿態向觀眾道歉,自然也被大家認可。

如果於丹繼續以以往的方式講過去的內容,不知趁勢而上,以高姿態巧舌如簧,最終還是容易重蹈覆轍。


國學?總感覺好像牽扯上傳統,經典,國學,就是高級知識份子,特別高大上。說的誇張點,不過把那些從初中就開始學習的翻譯古文的那些大白話,說的華麗些,就能當成功了?這個人的過我不知道不清楚,但是功更無從談起。

從她備受推崇的那些年,她給我最大的正面影響就是我知道了好多華麗的詞語,寫東西的時候用的上。至於她講的內容,我認為說的很對,無比正確,卻毫無意義,心靈雞湯而已。更何況好多東西只是她自己想的,並不是正確的含義啊。

不論聖人還是經典,都是精華與糟粕共存的,並沒有那麼高大上啊,沒必要把這些人或事供奉起來像天上的神仙那樣可望不可即。

從小喜歡這些東西的我,並不覺得這樣解讀和高高再上的教育他人是這些經典教給我的。如同道德,更多的是用來約束自身,而不是用來教育,甚至是批評他人。

看過她講的東西之後,會默默的告訴自己,沒必要把那些空洞無意義的東西施加在自己身上,再不違法不違背自己的底線的同時,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達到自己的要求。這纔是我應該做的,應該學的。至於那些推崇她的人,不反對,但是希望不要只是嘴上說說,毫無行動就好。


我們不知道文化圈裡內幕,不想知道什麼內幕,只想說于丹所作的事業是正確的,無可厚非,她是把陳封在固紙堆裏的普通百姓不瞭解弄懂的中國文化中精粹,化解為簡單的,樸素的能為普通百姓所接收的科普知識,真接地氣,使之在普通百姓中得以普及,這種普及不但是普及和傳了承了中華文化的精粹,也廣大羣眾受到古文化精粹感染、薰陶,受益匪淺,會提高我們民族文化素質,真正作到了毛澤東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提出的「古為今用」的初衷,這個事業應是文化界的共同事,于丹老師的事業是正確,很受民眾歡迎的,不容指疑的!沒有什麼「三、七"開的評判。至於文化界的說的什麼其它問題我們不想知道,也沒必要知道,但是因此而否定於丹的工作和開創的事業是大錯特錯了!我想文化界的精英不會蠢笨到如此地步吧!


「功大於過」這個詞是很多人拿來形容武則天了,用在於丹身上未免太大了!

于丹,的確直接促使很多人開始讀《論語》,推動了國學熱,她就是一個大學老師,上電視講《論語》要照顧更廣大的受眾,通俗易懂在所難免,很多解讀也屬於她個人化的講述,到底對不對,我覺得自己去判斷吧!

于丹至少開啟了大眾對於《論語》等國學的興趣,這本身就是功德一件,至於深究她的功與過,我覺得沒必要,你不會因為聽了于丹的講述變成一個壞人,也不會因為聽了于丹變成一個多優秀的人。至少,她還做不到。

所以,師父領進門,還是修行靠個人。

于丹的對與錯,好壞都有,好的方面就學習,壞的方面就摒棄吧,沒什麼大不了。俗話說「人紅是非多」,《百家講壇》當年捧紅了很多人,于丹就最具代表性。

所以,于丹是否會捲土重來真的重要嗎?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于丹是封建文化的吹鼓手。

沒必要讓她捲土重來。

儒家思想是反動的封建文化。

現在中國不需要封建文化。

也不需要于丹這樣的人。


永遠的支持?


于丹教授學識淵博,是位不可多得的教授。大多數學者看好她,尊敬她,希望她多發聲,為人類傳播正能量。我為于丹教授點個大讚。于丹教授人民大眾喜歡您!


于丹的才華無可非議!說三道四是無知的醜陋行為,特別是那個轟于丹下臺的學生更讓人鄙視,一個利用對名人不尊來賺取眼球的學生,不會有未來的!文盲的感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