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 江隱龍

孟達、劉封全力援助關羽,也是要看戰機的。從襄樊之戰的總體情況來看,如果關羽在接到曹操故意泄露的(孫權偷襲荊州)密信之後就能與孟達、劉封合流,縱然之後奪不回荊州,關羽生還的可能也還是比較大的。反之,如果孟達、劉封是在關羽回軍重奪南郡時全力救援,且不說關羽能不能全身而退,連援軍會不會搭進去都不好說。

雖然在曹魏集團眼中,劉備手下「名將唯(關)羽」,但關羽在襄樊之戰後期所表現出來的領兵才能,實在是不敢恭維。孫權偷襲荊州之前,曹操故意將其與孫權結盟並約定由孫權偷襲荊州的消息泄露給了關羽。而關羽「猶豫不能去」,貽誤了最佳救援時間,導致呂蒙兵不血刃下南郡。相反,如果此時關羽遣書於孟達、劉封,關羽留小一部分軍隊斷後,而後三人率大軍回援南郡,呂蒙未必能得手,而曹操也不會南下。如此,襄樊之戰的戰果雖然全無,但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之後呂蒙偷襲荊州得手,此時關羽若不回荊州直接退向上庸,並遣書於孟達、劉封令其接應,那荊州雖失,但關羽的荊州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有生力量。劉備集團經營荊州多年,呂蒙立足未穩,之後可以再等時變伺機回奪荊州。

但關羽此時奮力南下想迅速奪回南郡,此時就算是孟達、劉封與之合兵,也很難成功。關羽軍久戰樊城,兵意已疲;而呂蒙坐得南郡,以逸待勞,勝負已定。關羽此時盼著呂蒙不要主動圍剿他的殘軍就好,安能再去攻城?呂蒙倒是沒有圍剿,而是使用了更為高明的「攻心」策,讓荊州軍的家人頻繁傳書,荊州軍軍心之瓦解,不亞於當年四面楚歌之勢。關羽此時荊州與荊州軍均不能得,敗走麥城也是必然了。

所以,得書信時回援,能保荊州及荊州軍;失荊州後撤退,能保荊州軍;這兩個時機,都能有效止損。而關羽要行下策去重奪荊州,此時別說是孟達、劉封,縱然諸葛亮來,面對著剛剛得手南郡、鬥志正旺的吳軍,又怎能勝?不過這並不能否定關羽在襄樊之戰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糜、傅二人跟隨劉備多年,本是不該降的;劉封是關羽義侄,本是該救援的。不該降的降了,該救援的卻沒救,實在是關羽剛愎傲慢,太不得軍心了。關羽是一代名將,但非帥才,荊州之失,並不奇怪。


即使劉封孟達全力援助,關羽依然不能逃脫。下面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第一,當時蜀軍也是剛剛佔領上庸,沒有餘兵。

這也是劉封和孟達拒絕援助關羽的理由,其實這並不是託辭,而是實際情況。當時劉備取得漢中之戰的全面勝利,就渴望佔據更大的地盤,於是命令宜都太守孟達和養子劉封去攻打上庸。

此時的時間正是公元219年後半年,而關羽求救的時間應該是在這年的冬天,而此時劉封和孟達的部隊經過殘酷的攻城戰,基本所剩不多。而且因為剛剛拿下上庸,城中不安定因素還是有很多的,劉封和孟達需要時間去穩定人心。

如果此時劉封和孟達傾全力去援救關羽,他們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抵擋不了呂蒙的部隊,而上庸也必定會得而復失。

第二,東吳軍隊已將關羽團團圍住,劉封和孟達根本無法救援。

呂蒙在進攻荊州的時候,軍事部署是這樣的。呂蒙親自帶領部隊攻取關羽後方也就是江陵,陸遜帶兵守住夷道,以防西蜀援軍。所以此時的關羽就陷入到了一個包圍圈當中,他北方有曹操,後方有呂蒙,而去西蜀的道路又被陸遜阻斷。所以即使劉封和孟達全軍出動,依然無法救助關羽。

通過以上分析,無論劉封和孟達派不派兵,我認為關羽都是死路一條。

屏幕前的大俠們,不知道你們是怎樣看的,不妨寫在評論區。


逃不掉,只會搭進入更多部隊,甚至連上庸城都得丟!關羽從頭到尾並非沒有逃走的機會!只是關羽這個人的心氣有問題,他一直想著他失敗的事,所以不想撤,比如,在發現呂蒙襲擊荊州得手的消息後,關羽大怒,發兵攻城,只是關羽帶領的都是荊州兵,被呂蒙一招降全部嘩變了。這才使得關羽不得不撤退。也就是說,關羽如果不攻城,轉而調頭入川,則呂蒙也沒有機會包圍關羽。等到退守麥城的時候,關羽身邊已經沒有多少兵馬了,只有幾百人。但是這時候關羽也仍然不想撤退,他想要固守,想要援軍,然後再與呂蒙對戰!這也是劉封孟達不敢援助的主因!孟達劉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上庸城的那麼數千兵馬根本不能去跟呂蒙的幾萬吳軍對戰!

等到關羽發現沒有任何援軍想要突圍的時候,這時候,呂蒙已經將整個麥城包圍完畢!這時候,關羽只能被擒!所以,關羽被擒實則很多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假如孟達劉封參戰,那麼,他們徒增把自己陷進包圍圈,斷糧無援救,根本救不出關羽!


按歷史進程看,不管劉封孟達出不出兵,還沒等到他們出來,荊州都已經丟了,關羽在半路上也被呂蒙截獲了。按呂蒙的計劃看,劉封孟達出兵只能是更糟糕,不是遭遇伏擊,就是被偷城。

當時,劉封孟達離關羽有三天路程,就算兩人對著頭走,也要一天工夫。而離成都有半個月的路程,派兵送信再帶兵回來,至少要一月時間,關羽也早死翹翹了。


看了這麼多評論,都是演義+正史混雜著來的。關羽向劉封求救的時候,不是在困守麥城的時候。而是水淹七軍之後,呂蒙攻荊州之前。在攻取樊城時,感覺兵力不夠,才向劉封要求增援,以便一舉拿下樊城。但劉封素來不怎麼認這個「二叔」,而關羽也不怎麼認劉封這個「侄兒」。這個問題,其實是劉備犯下的最大的錯誤;首先,孟達是與法正、張松齊名的「賢士」,曹丕都對他敬愛有加。怎麼會憑你劉封一個毫無名氣,僅僅憑著是劉備義子的身份,就俯首帖耳?況且,劉封性格非常惡劣,還經常壓制、欺負孟達。二人各懷鬼胎,互相傾軋。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出兵,也對關羽幫助不大。

劉備命劉封駐上庸,本來就有協助關羽,或魏延的雙重任務。因為上庸東出,就可以協助關羽奪取襄樊,順漢江而下,還可支援荊州的防務。西向就是漢中。北進還可出武關,奪潼關。但是,劉備用的是劉封。其實漢中戰役後,就應該調張飛鎮守。即使不用張飛,趙雲也比劉封資格、威信強得多。而張飛放在閬中喝大酒,趙雲被派去管劉備家裡婆婆媽媽的事。這兩人無論是誰,都壓得住孟達。更不會坐視關羽獨自拚命,不做增援。更何況是關羽主動要求增援了!正因為是錯用了劉封,劉封不肯發兵。關羽又接到了陸遜奴顏婢膝的書信,認為陸遜是個書生,不會大仗,後方已經穩固了。所以,致使關羽又從本就兵力不夠的後方——糜芳、傅士仁二處抽調兵馬,來加強進攻。這樣剛好就中了陸遜的詭計,令荊州更加的空虛了。糜、傅二人的投降,固然有對關羽的怨恨,更有烽火臺的被兵不血刃的丟失,以致江東勁旅兵臨城下。此時糜芳手上已經沒幾個兵丁了,不降就是死。雖說他人品低下,應該以死相報劉備。因為,傅士仁可降,他不可降,他是國舅爺啊!不過,即使他肯死守,也於事無補了。

如果上庸果真是真心實意的全力出兵援助關羽,那還真不好說結局。一是,有可能增加了生力軍(有張飛或趙雲),曹仁頂不住,樊城被攻下來。以得勝之師回荊州,江東短期內不敢正視荊州。二是被徐晃打敗(僅劉封的前提下,孟達守上庸),連著上庸的兵馬回奪荊州。半路上荊州兵還是會逃散,但是上庸兵馬不會逃散。因為上庸兵的家屬不在荊州,沒有受到呂蒙的要挾。有了上庸的兵馬,攻取荊州是不夠,但麥城突圍完全沒有問題。這就是說,只要上庸是全力增援關羽,最差的結局就是荊州照丟,但關羽父子絕對可以突圍回到成都。這樣,劉備的東徵肯定會提前。有關羽、張飛的加入東徵,夷陵之戰,可能就會是東吳的噩夢了!


很難逃掉,如果關羽是那種承認失敗,謙虛一點的性格的話,也許會,但是關羽高傲。關羽在當時曹操軍隊的猛攻下,被孫權偷襲了,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劉孟二人相助,關羽一定感覺丟了荊州,沒臉見劉備,更是會對孫權方惱羞成怒,借劉孟二人少量的兵進行報復,還是避免不了曹軍和孫權的聯合絞殺,所以關羽的失敗隕落,性格是主要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