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和李志敏都是活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書法大家,他們均以草書名世,有當代草聖之譽。師從黃賓虹的林散之擅長小草,將畫意引入草書,作品偶有仙氣,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畢業於武昌藝專、後為北京大學資深教授的李志敏擅長大草,為引碑入草開創者,其書多奇崛之氣,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兩位先生一為「散體」草書創始人,一為「散點派」草書創始人,均創造了中國草書新的表現形式,也取得了大致相當的藝術成就。兩人書法的意義不僅在於新的草書風格的創立,還啟迪當代書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如何與新的時代共同邁進,在遵循古法的基礎之上不斷作出突破性的變革。


林散之和李志敏都對自己的書法造詣充滿自信,林散之說:「我只和古人爭地位」;李志敏說:「我不在乎現在,在乎三百年後」,他還常說:「生不留名,死留名」。的確,兩人去後,人們並未淡忘他們,相反卻愈發認識到他們的書法價值。江蘇、安徽兩省的書畫界人士專門成立了「林散之研究會」,周玉德為會長,林生若、趙緒成、尉天池、李百忍、何永炎、劉天明、陳艾中、章炳文等為副會長;北京大學專門成立了「李志敏書法藝術研究會」,中宣部原部長王忍之、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及楊辛、張振國、張辛、王嶽川、周其鳳、吳志攀、王子凱、王浩雷、劉小剛為北京大學李志敏書法藝術研究會顧問,北京大學教授鞏獻田為會長,郭志全、葉元生為副會長兼祕書長。兩會與不少書法界及理論界人士一起,都從不同角度研究兩人的書詣,已陸續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


林散之的草書有以下特點

一,取古學之長,

二,講究用筆

三,變化顯著

四,從碑帖字法中,透過刀功看筆功

五,個性極強

六,形成了被稱為散體的草書風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