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葉的歷史,比較簡單的總結是「唐煮宋點明泡」。

樓主所謂煎茶就是唐朝時期的「煮茶」。唐代以前以煮茶為主,當時的茶分為粗茶、散茶、末茶、餅茶之分,因而取茶煮飲的方法也不一樣。粗茶需要搗碎,散茶需要幹煎,末茶需要炙焙,餅茶需要搗碎,經過初步處理後把茶葉放入容器中煮煎,煮煎後再分飲。隨著茶葉加工技術越來越精細,其煎飲方式也越來越講究,甚至在煮茶的過程中添加鹽、糖、姜、奶等佐料,但是基本的方法變化不大。現在西北等地少數民族飲用的奶茶等就屬於煮茶。

到了宋代,茶葉品評技藝由煎煮茶發展為點茶。點茶就是將茶葉放置在杯中,用沸水沖泡,已經非常接近於現在的泡茶。宋代蔡襄《茶錄》稱「凡欲點茶,先須燙盞令熱,冷則茶不浮。」蘇東坡詩有「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味乎」之句,反映了宋代風行點茶的現象。點茶的茶具有茶焙、茶籠、砧榷、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等。點茶技藝有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燙盞和點茶等基本過程。其中,「候湯最難」(蔡襄《茶錄》)「湯要嫩,而不要太老」。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蓋湯嫩則茶味甘,老則過苦矣」。點茶則最為關鍵,其要點為「量茶受湯,調如融膠」(趙佶《大觀茶論》);茶味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不摻雜任何雜質;注重點茶過程中的動作的優美協調,精於點茶技藝者,稱「善點茶」。點茶比煎茶更為講究,宋代雖然也有煮茶者,但是凡「茶之佳者,皆點啜之」,所以宋代的「點茶」是宋代飲茶的代表方式。

明朝時期,茶葉的加工方式及茶飲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通行炒青製茶,茶葉的形狀也由緊壓茶改為散茶。飲用的時候,直接將散茶入壺或入杯用沸水沖泡飲用。明代文震亨《長物志》中說「茶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明代張謙德《茶經》中記載「茶性狹,壺過大則香不聚,容一兩升足矣!」明代開創的紫砂或瓷質小壺品茶的飲茶方式一直延續到現在。

從煮茶到點茶到泡茶的轉變,歸根結底是由茶的製作工藝及倉儲物流貿易的進步而改變的。從茶葉的發酵方式到倉儲物流的效率,從只注重味道到色香味俱全的要求,是由整個社會的進步推動的。在連炒菜的鍋都做不出來,只能用鼎或釜的年代,不可能發明出炒制的綠茶。在倉儲物流及其緩慢的年代,更不可能大面積普及及其講究新鮮度的現代沖泡茶。這也是現代內蒙、新疆和西藏等地區的牧民依然煮飲磚茶的一個原因。

當今,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國飲,隨著時代的發展,茶品及飲茶方式越來越多樣化。


如您問題中描述的一樣,若是讀過茶經便知道過去我們喝茶的方法並不是以泡為主流。在茶聖陸羽生活的唐代,飲茶方式還是煎茶,或稱煮茶。於是《茶經》第五章才會是「五之煮」,而不是「五之泡」。

泡茶法成為主流是從明代開始,但要注意,不是明代發明瞭泡茶法。

泡散茶的方法早就有,以前為末茶為主流,後來以點茶為主流,到了明代開始以這種散茶直接沖泡為主流。

三國開始到元、明之交,一千多年的製茶方式,一直是以緊壓茶為主要製作方式。

品飲方式改變成沖泡,跟朱元璋廢團改散有巨大關係。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令廢除進貢團茶,改進散茶。自此開始,上行下效。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實幹的皇帝,這才費團改散,一方面不讓進貢,民利損耗不大,另一方面是把喝茶簡單化。也正是如此,茶葉炒青技術開始慢慢普及,成為延襲至今的製作綠茶的主要方式。

其實我個人倒是覺得這是中國茶的一次轉機。宋代茶雖好卻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試想一下如果真的像宋代那樣發展下去,中國茶很有可能像今天的日本茶一樣。日本茶道束之高閣,有幾個年輕人真正的在喝茶呢?

我在日本接觸到對茶道感興趣的人年齡大概都在六十歲左右,他們的茶只有理性而失去了生命。

朱元璋廢團改散這樣的大手筆,一個雷厲風行的舉動,反而給茶換了血纔有了新的生命。


感謝邀請。中國人喝茶從煎茶改為泡茶是從明代初年開始的。宋代滅亡之後,元朝的統治者對於窮精極巧的點茶法就沒有那麼推崇了。到了明代,時人認為團茶的製作過於繁瑣,勞民傷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廢團茶,改散茶,史稱」廢團改散「。此時,兩宋的點茶之風消失了,團茶為散茶所代替。碾末而飲的茶飲法,變成了以沸水沖泡散茶而飲用的方法,品茶方式發生的劃時代的變化。而這樣的沖泡法也是當下最普遍的飲茶法。明人認為,沖泡散茶的方法簡單便捷,而且天趣悉備,最得茶的真味。

另外, 元代茶葉製作的揉捻工藝發明並普及,為發酵茶的出現創造了可能,也使茶的瀹飲變得簡單和快捷。尤其是在明末清初,當松蘿茶的製作技術影響了武夷茶之後,隨著一個嶄新的烏龍茶類的誕生,必將催生與之相應得最恰當的新的品飲方式——泡茶。於是,器具之精良、閒情逸緻烹製的工夫茶出現了。工夫茶在烏龍茶產區的橫空出世,使得其品飲方式,不斷地隨著烏龍茶製作技術的向外傳播,而逐漸在福建、廣東地區擴散和發展。當酒杯被借用作茶杯使用之後,很多酒器的形制,便影響和左右了茶器的發展與變革。曾作為品茗器的蓋碗,也漸漸地在向泡茶器方向轉變。形隨功能,當茶器的用途發生了改變以後,其形制必然也會為之變化。 茶器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泡茶法的流行與繁盛,於是逐漸泡茶法成為明清時期飲茶法的主流,煎茶法進一步衰落。


這要去翻史書,費時,況史書未必正確,估計在尋常古人能用沸水泡植物類草藥醫病時就已形成用沸水泡茶,有社會地位的古人,做每一件事都要講究,故可能是煮茶喫,是否衛生,只有天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