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卿美

两国交战,要提前造势。重点就是师出有名,要将自己塑造成正义一方。主动出兵一方往往会公布讨伐檄文,如努尔哈赤反明时,就发布了“七大恨”讨伐檄文。檄文也就是一种批判性公告,目的就是揭发对方的罪行,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甲午战争前,日本同样有讨清檄文《告十八省豪杰书》,著名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被日本加工利用的。

日军看押大连百姓

这篇《告十八省豪杰书》,最早公布在大连,采用告示张贴的形式,当时叫《开诚忠告十八省豪杰》。为什么是十八省呢?就是山海关以内,不包括东北的全国十八省。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只有十八省,东北属于满清的老巢,根本不算数。

此篇檄文共892字,先看这篇檄文是怎么写的。开头首先以先哲的口吻说,

“满清氏原塞外之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皇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意思就是痛陈满清暴力掠夺中国政权,直指满清是蛮族。

随后又列出了满清执政的几大罪状。“熟察满清氏之近状,入主暗弱,乘帘弄权,官吏鬻职,军国渎货,治道衰颓,纲纪不振,其接外国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论,不凭信义而事诡骗,为内外远迩所疾恶。”

抨击完满清,指出满清政权的非法以后,开始说朝鲜问题。日本人认为,满清常以朝鲜是自己的属邦为由,禁止日本干涉朝鲜内政。满清如此护犊子,日本看不下去了。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日本是真正重视是睦邻友好,也是非常尊敬大清国的。但满清政府暗地多次使阴招,挑唆朝鲜与日本的关系。日本人婶可忍,叔不可忍。

随后,日本人说,你们不是一直自称礼仪之邦吗?为何妄自尊大,背信弃义,蔑视我们。这次,我们大日本顺应天意,向满清朝廷兴师问罪。

最后,日本人又打起了感情牌。“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日本要“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这段明显是与汉族拉关系、套近乎。日本人的意思,我们此次出兵是光复中原,救亡中国,恢复正统中华。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策略还是很成功的。清廷最怕的就是别人说自己政权不合法,最怕反清复明。虽然清朝建国二百多年,满汉已经大大融合,但清廷仍然很怕别人拿满汉矛盾说事。日本人在檄文末尾提到,“时不可失,机不复来。古人不言耶:天与不取,反[而]受其咎。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这明显就是煽动,呼吁中国广大汉族豪杰速速行动。尤其最后一句,“勿为明祖所笑”,还是拿明朝说事,简直要清廷的命。

日本这篇讨清檄文作者是宗方小太郎。此人是名间谍,更是中国通,尤其懂中国历史,长期在中国潜伏,学习兼收集情报,还曾受到天皇的破格接见。

日本的讨清檄文效果显著,对广大汉人来说,非常具有迷惑性、煽动性。说夸张点,长期压抑在民间的排满情绪瞬间被点燃。在大连贴出告示后,日军入侵九连城时,甚至还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其实,在中国人看来,尤其是在当时的清廷的眼里,日本此招就是典型的离间计。为了侵略中国,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煽动满汉民族对立,离间满汉民族感情。但在日本人看来,满清属于夷狄,与满清的战争是恢复中华正统的正义之战,是以日本的文明拯救中国摆脱愚昧、野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对中国的救亡,是解放。

日本的离间策略,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不少支持。但清廷也有应对之策,那就是在国内虚假宣传。尤其是在甲午战争期间,国内的宣传几乎都是大捷。无非就是清军英勇作战,取得了某某战役的胜利,歼敌多少多少。

甲午一战,中国大败。直到战败结束,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战争结果,还以为中国大胜呢。这说明,清廷的虚假宣传还是有效的。相反日本的讨清檄文,除辽宁部分地区及山东胶东部分地区外,并没能影响到中国全境,也就是说,中国十八省的汉人没有多少人知道此事。至于国外的舆论,以当时的封闭程度,中国人根本无法得知。

总体来说,日本这篇讨清檄文策略虽然成功,但整体作用并不是很大。否则,十八省豪杰应声而起,清廷垮台就不是1911年了,很可能会提前。

尽管讨清檄文的作用没有预想的大,但日本毕竟还是赢得了甲午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