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紐約的名校愛文世界學校(Avenues: The World School),剛剛在深圳建立了校區。不同於我們常說的“國際學校”,“世界學校”是一個全新的提法,這個響亮又新穎的提法,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

  文 | Lyra

  2012年,愛文在美國紐約創立第一個校區;2015年,位於巴西聖保羅的第二個校區啓用;2018年,愛文來到深圳。

  愛文已經在深圳南山區的訊美科技廣場建立了創新教育中心,面對2歲幼兒的“小小世界”成長計劃就在這裏授課。位於大學城附近的愛文深圳校區正在建設中,幼兒園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開園。

  我們來到了愛文創新教育中心,與愛文深圳創校校長Andy、幼兒園園長Angela以及招生總監Stacy的對談,讓我們對愛文的特質有了清晰的認識。

  “世界學校”:一所學校,多個校區

  不同於一般國際學校“一個品牌,多所學校”的設置,愛文將自己定位爲“一所學校,多個校區”,它並不是在本地尋找合作方來辦學,或者只追求各校區理念上的共通共享,而是真正把“一所學校”做到了極致,保證全球各個校區共享招生標準、課程體系、師資培訓、校園文化。

  愛文紐約校區

  愛文深圳校區效果圖

  首先,在課程上,總部研發中心會根據統一的學術標準設計課程大綱。

  其次,愛文教師能申請去其他校區授課,在全球各校區之間流動。這讓各個校區的學生都能從小在多元文化中成長,接觸熱愛全球化生活方式的一流老師。同時也保證了愛文全球師資都保持統一的頂尖水平。目前“小小世界”的四位老師,就全部來自於紐約校區,下半年還將有來自意大利的音樂教師、來自迪拜的圖書館員、來自紐約的英語沉浸式教師等等來到愛文深圳校區。

  此外,在招生錄取上,學生一旦被一個校區錄取,就意味着也被其他校區錄取了。如今就已經有學生在紐約校區和聖保羅校區之間順暢地轉學。這對於大陸的父母,可以說是解除了孩子未來海外升學的後顧之憂,是讓家長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轉校只需要提前一個學期提交申請。相比從其他學校轉校過來,愛文全球校區的學生是有第一優先權的。”招生總監Stacy向我們介紹。

  “在我們中國,國際學校的設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爲了能使外籍人員子女能接受與其本國同樣的教育,便於回國時升學;二是爲本地孩子未來的海外求學打好基礎。而愛文不同,愛文是一所世界學校,培養世界公民,意味着孩子們在有明確清晰的身份認同基礎、紮根本地時,還能夠對世界其他地方有包容的心態,能以多元的視角去看待世界。”

  這樣,有能力在全球跨界自如,又不放棄對母語和本國文化的認同,正是當今的中國父母最希冀自己的孩子達到的狀態。

  愛文在深圳舉辦“大師學院”

  “世界元素”:獨具特色的創新課程體系

  獨特的“世界學校”理念,背後是愛文從構想之初就攜帶着的創新基因。愛文對自身有着不同尋常的期許,也投入了其他學校難以企及的資源,全方位支持學生髮展。愛文到底會從哪些方面對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呢?

  Andy校長(左)與愛文中國區總經理王梅在愛文OPEN.ed教育研討活動上

  校長Andy Torris在擔任愛文深圳創校校長之前,有近20年管理全球不同地區國際學校的經歷,其中不乏像“上海美國學校”這樣歷史悠久的國際學校。而堪稱“全明星陣容”的愛文創始團隊,則集結了來自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頂尖美高的教育專家。在經過深入探討之後,他們認爲一所K-12學校最需要爲學生提供的支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核心學術能力

  全球視野

  發掘特長

  價值觀

  生活技能

  升學支持

  “好像大家對創新學校往往有一點誤解,以爲創新學校就不那麼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Andy說,“愛文期望學生有過硬的學術能力,這是我們的第一職責。”

  愛文學生能享受到學校強有力的升學指導。每位愛文高年級學生都會分配一位dean,類似於中國的班主任,但其目的不是“管理”和“規範”學生,而是在學生每學期選課和大學升學中給予全方位的建議和支持。愛文紐約校區的招生部總監David Buckwald此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招生主任,而愛文紐約校區大學升學指導主任此前是哈佛大學的高級招生官。

  他們非常瞭解大學的升學標準,以及如何培養學生才能讓學生在大學以及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充分實現自我潛能。在這套指導系統(dean system and college counseling)下,將於今年6月畢業的本屆愛文12年級學生已經提前收到了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名校的錄取通知。

  愛文畢業典禮

  同理心、身份認知、數據分析、審辯思維……這些能力素養已經是教育界普遍認同的能力素養,但在大多數學校裏,這些能力的培養並不繫統,或是較爲零散,各門課程與活動的培養目標難以統一兼容。

  愛文則是依靠強大的研發部門,將理想中愛文學生的特質整理爲65種,形成了獨特的“世界元素”系統,保證這些特質的培養貫穿在愛文全套課程中。並且極富創意地借鑑了元素週期表的形式,把65種特質濃縮在了一張圖表,各個校區的教師、學生、父母都能直觀地理解這套全球共享的培養標準與課程體系。

  每一種培養目標下,都會標記課程設計的年級和學習強度,美國、巴西、中國的孩子,都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支持,成長爲有同理心和批判意識,有健康體魄和自信胸懷,有全球視野和學術能力的愛文人。

  Andy校長還提出了一個新詞——glocalized,指愛文在課程設計上基於世界視野,結合本地文化,形成了既全球化又吸收本土精華的課程系統(global-local curriculum)。自2012年起,愛文就開始研究中國國家課程體系,待落地深圳後,愛文會依據“愛文世界元素”的框架,設計出最適於深圳校區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靈活、開放的框架。”Andy校長神采飛揚地說。

  沉浸式語言學習:學語言就像學游泳

  愛文的另一大特色是“沉浸式雙語學習”。目前,愛文深圳創新教育中心已經開始在“小小世界”班(2~3歲)中使用這一教學法。中心主任Angela Xu (徐吉)老師是語言沉浸式教學方面的專家,此前,她已在愛文紐約校區工作了六年,是紐約校區中文沉浸式項目的主任,也是愛文紐約創始團隊的一員。

  “小小世界”班

  在愛文的沉浸式雙語教學設計中,針對3歲到5年級的孩子,採用一天母語、一天第二語言的方式,在深圳即是一天中文一天英文,兩種語言下學習的知識內容相互接續。母語和外語教育會在不同的教室展開,以此創造完全的沉浸式環境。老師會有針對性地幫助小朋友,用非常生活化、口語化的內容與小朋友交流,比如——請小朋友站起來、請來到地毯上。這些表達方式在教科書中很難學到,卻是真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Angela Xu (徐吉)老師

  Angela把學語言比作學游泳——不管老師在岸上怎麼教分解動作,第一次真正下泳池,還是得需要救生圈。沉浸式語言教學相當於免去了岸上分解動作的過程,即語法語音語調和詞彙搭配等,直接把學生放在真實的全方位語言環境裏。“而老師就好比救生圈,” Angela說。

  這樣,孩子能沒有恐懼地在老師協助下徹底浸入在語言環境中。不是去硬性學習外語,而是用外語去學習各項知識,用外語去生活,達到對外語自然、靈活、全面的使用。同時,還不拋棄母語,用中文作深入思考和知識學習的能力也飛速發展。

  在面向2-3歲幼兒的“小小世界”項目中,老師會鼓勵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家庭和朋友,講講自己喜歡的食物等等。這一階段更注重聽說,等孩子們長大一點後會再循序漸進地培養讀寫能力。

  “回想一下,當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也是先聽媽媽說話,然後開始表達自己的需求,從’我要喝水’‘我要喝奶’這樣簡單的語句和詞彙開始。第二語言的學習如果要模仿第一語言習得的過程,也一定得先有輸入,然後纔會有輸出。”

  Angela將之與傳統的語言學習方式相比較,“如果只是靠刷詞彙量死記硬背,到了真正需要運用的時候就會發現開不了口。在常規的語言學習中,我們學習了語法和詞彙,卻沒有同步習得文化。沉浸式學習能幫助學生同步學習語言和文化。”

  “一天英文一天中文交替沉浸,用兩種語言學習同一個科目,孩子們不會混淆嗎?”面對這個問題,Angela胸有成竹,這是因爲沉浸式教育的背後有堅實的科學基礎和相關實驗。“人的大腦裏有不同的儲存空間,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學習第二語言其實可以讓他更靈活地運用大腦的不同空間。” Angela說。

  也有家長擔心孩子學英文後,中文會說不利索,總是會夾雜一些英文詞彙,於是便會懷疑讓孩子過早學英文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在Angela看來,這只是孩子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他說哪個語言只是因爲說的那一刻,那個詞彙更能直接表達心中的想法。當孩子學得更多,兩種語言流利度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這樣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 Angela說,“在幼兒園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創造環境,讓孩子們對語言的興趣和熱愛像種子一樣發芽。”

  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刻

  作爲一所備受矚目的新校,愛文的招生錄取標準很受家長們的關注。招生總監Stacy介紹說,愛文最看重的是家庭與學校理念一致:“我們希望通過一對一的對話來更好地瞭解家長的教育理念,看他們是否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在深圳,愛文會定期舉辦OPEN.ed系列講座,向公衆開放,也會頻繁舉辦家長信息會,邀請有興趣的家長共同來到愛文創新教育中心,實地理解愛文的教學方式與學校理念,介紹愛文情況,爲家長答疑解惑。

  家長填寫報名錶後,愛文招生官會與家長面對面深入交流,但並不是面試,而是長達一小時相互瞭解的對話(parent conversation)。“我們會問家長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會問一些很細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什麼、有哪些強項弱項、喜歡和比自己大還是小的朋友一起玩兒,等等。”

  有些爸爸會說,儘管工作很忙,但還是會把會客時間全部安排在白天,把晚餐時間留給太太和孩子。Stacy很認同這種做法,因爲在她看來,晚餐是一天中全家人一起坐下來交流的珍貴時間。招生官們最想了解的,其實就是家長們怎麼安排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生活的重心是什麼,或者爸爸媽媽是怎樣通過溝通,合作陪伴孩子的。

  Stacy也讓家長不要擔心,雖然愛文是雙語沉浸式項目,但並不需要孩子在入學前就掌握英語。“兩三歲的孩子可能還沒開始接觸第二語言,不會英文並不代表就無法入學。這時候,我們會看孩子的母語發展水平,如果孩子的母語水平達到了正常年齡段的水平,就可以進入英文沉浸式的學習中。”

  愛文還會請家長提交一份家庭陳述。Stacy回憶說,“有位家長在瞭解愛文之後,連夜寫了一份長長的申請發過來,字裏行間就能讀得出他的真誠和對愛文理念的認同。我們希望能全方位地瞭解爸爸媽媽。教育理念是否一致、家長是否能給予學校和老師足夠的支持,始終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