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東西,很多人人爲添加劑是各類疾病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我們對這類物質的瞭解還不夠深入,並且食品添加劑也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百害而無一利。今天膳食君就帶大家看一下我們平時對食品添加劑都有什麼認識的誤區。

  我們對添加劑的認識有哪些誤區呢?

  1

  爲了健康我們要追求“0”添加劑?

  很遺憾,在現代社會,我們幾乎無法找到不含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麪包、餅乾裏有膨鬆劑;巧克力、冰激凌裏有乳化劑;火腿腸裏有護色劑和防腐劑;可樂裏有着色劑和酸味調節劑;啤酒裏有防腐劑二氧化碳;乾紅裏有防腐劑二氧化硫;豆腐裏有滷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是食物凝固劑;油條裏有明礬,是膨鬆劑;口香糖裏有甜味劑和膠姆糖基礎劑;味精學名叫穀氨酸鈉,是增味劑;雞精裏除了穀氨酸鈉,還有肌苷酸鈉、鳥苷酸鈉、雞肉香精等,這些都是食品添加劑。

  不難發現,就算我們不在超市購買零食和所謂的“加工食品”,我們也無法遠離食品添加劑,麪粉中有抗結劑和防腐劑;油要用到脫色劑和抗氧化劑;鹽裏有抗結劑;醬油和醋裏都有防腐劑。

  就算是很多宣傳中的有機水果蔬菜,也做不到完全的零添加,外地運來的或反季節水果都要用上保鮮劑和防腐劑,就算是純自然環境生長的果蔬,也很難找到一塊完全沒有使用過化肥的種植用地。

  因此,就算我們對食品添加劑有所顧慮,也不要輕易相信完全零添加的食物,也無需嚮往完全零添加劑的世界,因爲這樣的世界不僅不是真實存在的,也不一定是對我們身體真正有利的。

  2

  化學成分一定比不上天然成分?

  這是很難解答的一個問題,因爲很多所謂的化學添加劑正是從天然成分中提取出來的,而這類成分在經過了化工加工以後就是化學成分了。這時候,我們可以說這類化學成分一定比天然的時候更有害嗎?

  比如牛肉香精、雞肉香精等各種肉味香精,幾乎就是把牛肉、雞肉燉成像湯一樣後,提煉出的食品添加劑。不過,這不是單純的燉煮,而是用生物酶解技術把肉裏面的蛋白質分解成了多肽和氨基酸,再與洋蔥汁、細香蔥汁、大蒜汁、糖等一起燉煮,做成之後,可以用在各種各樣需要肉香味的食品中,如雞粉、方便麪調料、肉製品、菜餚、膨化食品、速凍食品、豆製品等。

  幾乎每類食品添加劑裏,都既有天然的,也有化學合成的。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許多是在搞清了天然物質的化學結構後,再人工合成的。因此我們不應該直接對食品添加劑下一個有害或者無害的定義,而是更深入的瞭解它,認識食品添加劑可能會帶來的危害。

  3

  食品添加劑對人體一定有害?

  這也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因爲絕大多數的食物在判斷它是否有毒的時候都是要看一下它的用量的。就比如說大家平時都會正常攝入的糖分,如果每天喫的量太多的話,也很容易導致一些不良症狀。

  因此,食品添加劑只要在限量範圍內使用,肯定是安全的。這個量的界定,是建立在安全性評價基礎上的,並且留了很大餘地,即使你天天喫100種食品,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加在一起也不會對你的健康造成危害,因爲你喫的東西總量是有限的。

  常見的有害食品添加劑

  上面講了那麼多,希望大家能夠全面地看待食品添加劑,相信大家也開始好奇了,究竟哪些食品添加劑是需要我們提高警惕的呢?

  1

  人工甜味劑

  很多人爲了減少食物中的糖分攝入,都會選擇糖分較少的食物,但是很多商家也因此製作了很多利用人工甜味劑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產品。甜味劑對身體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對甜味劑的甜味產生依賴而少攝入天然糖分的話,就很容易甜味劑攝入過量。

  雖然成人在安全範圍內食用代糖對健康並無影響,但有動物實驗結果發現,糖精容易導致子宮癌、膀胱癌,阿斯巴甜則容易腦部腫瘤或骨骼異常。並且苯丙酮尿症患者(PKU)因爲無法代謝苯丙胺酸,所以不能食用任何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依照衛生署的規定,凡是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包裝上必須標示「苯丙酮尿症患者不宜使用」。

  2

  亞硝酸鹽(保色劑)

  亞硝酸鹽就是一種典型的要限制攝入量的食品添加劑,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等食品皆有添加亞硝酸鹽以保持鮮紅色澤,若每天食用50克,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此外,亞硝酸鹽一旦遇到含有「胺」的食物,如魚乾、蝦米,就會形成致癌物「亞硝胺」,長期食用可能造成口腔癌、食道癌、肝癌、胃癌等疾病。

  3

  反式脂肪

  需要提一下這種物質的核心原因是這類物質非常常見,反式脂肪的來源是氫化過的油脂,最常出現於蛋糕、餅乾或酥皮類的食品,使用反式脂肪可以讓產品更耐高溫,賣相更好。政府明令規定食品包裝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但有許多業者並沒有照實標示,即使含微量反式脂肪還是標示爲0,再把數字灌水到飽和脂肪的含量,以隱藏反式脂肪的含量。食用過多反式脂肪可能會造成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會影響生育。

  在瞭解了這類知識以後相信大家對食品添加劑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希望大家之後不再是單純的追求零添加少添加,而是能夠更多的瞭解食品添加劑知識,有選擇的食用含添加劑的食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