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建言獻策是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共攜帶了5份建議上會,分別關注推進數據安全立法、綠色物流、拉動消費及長效扶貧等領域。

  其中,尤以數據安全和綠色物流這兩個建議備受業內關注。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張近東在兩會建言中首次關注數據問題,早在2017年兩會期間,張近東在提案中就建議建立大數據管理體系,呼籲政府作爲數據開放共享的主體,引導企業接入大數據平臺。針對物流行業面臨可持續發展的陣痛,建議推進城市回收體系建立,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積極參與的綠色包裝推進組織,有規劃有秩序地建設綠色電商城市。

  張近東表示,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爲民營企業的代表力量,更要積極投入到這一時代實踐中去,成爲中國經濟穩步前行的推動力,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貢獻價值。

  數據亂象叢生亟待立法出臺

  接二連三的數據泄露事件,牽動着用戶脆弱的神經,數據安全問題迫在眉睫。

  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至今,已有11.27億用戶隱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設備信息、賬戶信息、隱私信息、社會關係信息和網絡行爲信息等。2018年9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也顯示,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受訪者佔85.2%。

  隨着AI、5G技術的不斷深入,大數據已經成爲關鍵的生產要素之一,各行各業都在產生數據。它們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資產,可以爲消費升級大趨勢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信息勢能。然而,當前“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現象依然比較嚴重,數據缺少交互共享的規範和標準,給數據的採集、對接、共享、開發、利用帶來困擾。

  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造成大量從業者湧入,由於企業數據保護意識不足加之我國相關立法滯後,個人信息的泄露與濫用層出不窮,嚴重侵犯了公民正當權利。在張近東看來,未來網絡生態架構將會是人機物共融和萬物互聯,發展高質量數字經濟,離不開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和合法、合規共享。

  那麼,數據安全保護該從何處着手?張近東建議,要加快相關立法進程,改變目前數據安全領域的亂象。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安全保護配套標準,構建防護技術體系,從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傳輸、共享、刪除等全生命週期管理的角度制定完善的法律體系,確保數據安全。同時,規範數據的採集、加工、流通和應用等全鏈條,制定數據使用標準和原則,提高全社會數據的利用效率。

  張近東進一步稱,對數據的管理和運用要在政府的監管下進行,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建立全生命週期管理體制,實現全社會數據的開放共享。可以建立在政府監管下的地方政府大數據局,將政府數據和相關公共數據通過大數據局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開放。

  在數據開發利用方面,張近東認爲,建議通過立法保護企業的數據挖掘分析成果,引導企業開放對數據的探索結果,實現信息共享的市場化。

  張近東還建議,鼓勵基於數據開發的大衆創業,引導開放數據應用爲社會民生服務。加大財政資金對大數據領域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本對數據進行增值開發,形成大數據應用平臺造福大衆創業,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產業鏈。

  事實上,推動數據共享正是蘇寧智慧零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爲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爲了保護用戶隱私信息,蘇寧構建了一個安全防護體系,從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縱深一體的安全防護。

  據悉,早在2013年,蘇寧就上線了“數據寶”工具,爲合作伙伴提供後臺數據相關服務。而在2017年,蘇寧更是進行全新升級,推出數據易道等大數據工具共享計劃並對合作伙伴陸續開放。通過技術實現權限管理、數據加密緩解,最終實現從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銷燬等方面對數據進行全生命週期管理。

  同時,蘇寧還通過設立攻防實驗室和應急響應中心,完善防禦及修補體系。縱深一體安全防護,幫助蘇寧爲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網購環境。

  有分析人士認爲,在大數據和科技的發展上,蘇寧已蓄力多年,並且進一步明確了數字蘇寧的發展目標。而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不僅僅能夠爲合作伙伴進行賦能,還能夠爲企業增長帶來新動能。

  包裝回收體系完善有望破解物流行業難題

  我國快遞行業在經歷極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陣痛。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快遞業消耗了塑料袋147億個、包裝箱86億個、膠帶3.3億卷,編織袋30億條。

  而在一項調查中顯示,超七成用戶會把快遞包裝當作“垃圾”處理,只有19%的用戶將快遞包裝進行循環二次利用。在快遞業務巨大的體量之下,這些污染量不容小覷。

  儘管2018年12月國家郵政局發佈了《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鼓勵企業積極探索使用循環快遞箱、共享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但由於快遞垃圾回收體系不健全,單純依靠企業力量推進回收體系建立難度較大,導致新型包裝難以推廣。

  此外,目前可循環快遞箱僅在消費者端進行推廣,尚未與上游供應鏈廠商形成聯動,循環共享體系尚待完善。這些都是物流行業綠色包裝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3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佈的《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指出,要增強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強調發展物流新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雲倉等共享物流模式。

  今年,張近東在“兩會”上再度對綠色物流提出建議,儘快制定循環包裝國家標準,完善綠色包裝回收體系。

  作爲物流行業流通最爲廣泛、也最易於產生包裝垃圾的包裝體系,快遞盒成爲亟需行業重視及解決的難題。“共享快遞盒”模式成爲解決該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蘇寧已率先啓動“共享快遞盒計劃”,同時在全國多地投放了共享快遞盒回收站。在此基礎上,同年12月,該集團又升級推出了共享快遞盒2.0版。緊接着2018年2月份,蘇寧物流共享快遞盒回收站在全國13個城市上線。精準解決了各個環節資源浪費的問題,大大節省了物流成本。

  爲了推進行業綠色物流發展,2019年2月26日,蘇寧再次公佈了“青城計劃”,在13城推廣冷鏈循環箱、零膠紙箱等環保包裝,預計在2020年完成共享快遞盒在全國100個城市的落地。

  在推廣綠色包裝的同時,蘇寧更以促進產業升級、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同持續發展的視角貢獻了新的思考。在張近東看來,綠色物流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政府、企業、公民等參與者的全情參與。

  對於如何發展綠色物流,張近東建議建立綠色包裝標準規範,針對共享快遞盒等循環包裝進行規範。推進城市回收體系建立,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積極參與的綠色包裝推進組織,有規劃有秩序地建設綠色電商城市。

  張近東進一步稱,建議聯合企業、社區、學校等,探索建立包裝回收試點,建立綠色園區、綠色小區、綠色校園等,逐步提高公民綠色環保意識。聯合上下游供應鏈廠商,推動入庫商品包裝減量化、可循環化,建設全鏈路綠色循環共享機制。

  在業內看來,蘇寧一系列成熟的綠色物流產品推動了電商物流的可持續發展和城市綠色進步。其中,循環使用的共享快遞盒,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電商物流大量紙箱的使用及過度包裝的問題。

  挖掘鄉村消費潛力成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中國經濟面臨高質量轉型發展,同時供給側改革、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深入推進的當下,需要進一步挖掘激發社會尤其是鄉村消費的空間和潛力,爲中國的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內生動力。

  零售則是拉動消費的核心方式,如何發展零售助力拉動消費成爲業內關注的焦點。對此,張近東提出,增加下鄉產品多樣性,利用互聯網工具精準落地消費補貼,同時加強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促進農村品質消費升級。

  隨着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農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多元多層、多功能的消費升級趨勢在農村地區也愈發明顯。

  根據蘇寧零售雲提供的2019年1月份數據顯示,在縣鎮市場上,除傳統家電類產品整體銷售持續增長外,一些新型數碼智能產品銷量也不斷上升。電動牙刷銷售環比增長了287.5%,電子美容儀以及智能健康秤的銷售分別提升了835.7%以及391.6%。在蘇寧年貨節期間,掃地機器人在縣鎮銷售環比上升67.5%。

  在張近東看來,除家電產品之外,可增加教育、休閒娛樂、母嬰美妝等方面的產品,拓寬下鄉產品的範疇,增加多樣性,持續把更多中高端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帶到低線市場,滿足農村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快速發展,推動了農村消費市場的發展。但由於缺乏自律和有效監管,“低價又低質”現象時有發生,大量假冒僞劣產品氾濫,嚴重威脅農村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也極大阻礙了農村消費市場的升級發展。

  張近東表示,應持續推動“正品”和優質服務下鄉,積極引導農村消費者進行正品消費。同時,加強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營造農村消費良性環境,推動品質消費升級。

  事實上,蘇寧的智慧零售,其核心價值體現就是引導生產和促進消費。一方面,面向上游廠商開放數據和技術,幫助合作伙伴實現需求預測、精準生產、精準營銷,從而全面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變革;另一方面,面向下游用戶佈局智慧零售新業態,推動消費升級。

  據悉,目前,蘇寧已在全國佈局了10000多家智慧零售門店,今年還將落地15000家,重點覆蓋社區和農村兩大市場。

  張近東表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內需發展,提到要“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等方式方法,這對紮根零售實業、持續創新發展的蘇寧來說是莫大的激勵。

  2018年,在零售行業增速整體趨緩的情況下,蘇寧展現了逆勢增長的勢頭,商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38.54%,其中線上交易增長64.45%,超過行業一倍多。

  2019年,蘇寧制定了新增8萬人、員工增幅32%的就業目標,希望通過持續的創新創業,通過穩定的投資,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

  “當我聽到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時,給了我非常大的觸動,讓我感覺我們不僅走對了,而且走的更加堅定了。”張近東說道,當前儘管面對着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形勢,但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張近東進一步表示,“報告中多達5次提及營商環境,是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最多的一次。這些內容都極大地鼓舞了民營企業家的士氣,必將推動企業更積極地投入到新一輪的創新創業中去,成爲中國經濟穩步前行的推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