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我的父輩是以經營螺螄粉為生的,一個小小的檔口養活了一家七口。我印象中父母親每天都很忙,無暇顧及我們,買啊,洗啊,炒啊,泡啊,熬煮啊,等這一切都準備妥當,往往已是曰落西山,該出攤了。

準確地說,螺螄粉的「臭」是一種複合的味道,不是單純一種食材所能概括得出來的。螺螄做為獨特的主材,它的生長環境決定了它的搭配所需要的香料味必需要來得濃烈些,這樣既可掩蓋掉螺螄的泥腥味,又能讓這小小的螺螄章顯出它另一面的鮮。

爆炒好的螺螄加上大骨大火燒開後需要中小火慢慢燉上十個小時,在這我想多說一句,熬煮螺螄湯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選擇用煤火,為什麼呢?因為煤火燃燒是有個過程的,隨著燃燒的火力變化,湯也會逐層地出現質的變化。這樣熬煮的螺螄粉喫起來纔有醇厚和回味。

如今我傳承了父親的手藝,秉承了他的思想。永遠都牢記他的話,做產品,就是做人。

螺螄粉獨特的「臭」,是它的特色。愛它的人永遠愛它,不爰它的人相信也會慢慢愛上它。獻醜。


螺絲粉不存在「臭」,就象榴槤、臭豆腐有其自帶的特殊的味道一樣,聞著臭喫著香,因為當初螺絲粉地處柳州一偶,其初始受眾也是柳州人,故柳州人對其味有天天的免疫力和接受力,而且經過螺絲粉近四十年的淫浸,早已深入人心,說螺絲粉「臭」的絕對是柳州以外的受眾,習慣了就好,一般來說「臭」來身螺絲粉靈魂配料――柳州酸筍,一種經過發酵的嫩竹筍。

就算沒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柳州酸筍的存在永早於螺絲粉存在(已無從考證,也許可以上朔至柳江人時期),其典型的做法是:上山挖取鮮嫩的刺竹筍(必須是刺竹筍)――凌晨取山泉水(井水)置於瓦缸中――竹筍去皮、去老根切成小塊――山泉水(井水)洗凈――置於缸中,水沒過竹筍――封缸,約三十天即可開缸食用(中間不能混入或帶入油,那怕那麼一絲半點)。一缸成功的酸筍,筍體如剛剝皮的竹筍,金黃透亮,泡筍的水清澈如初,散發出入木三分的香味。

而今的酸筍早已沒了當初的那種「香味」,大規模製作酸筍,省去很多工藝,原料也再不強調一定要用刺竹筍,更重要的是為節約成本大多是速成的,但是絕大多數的「香味」還是保留下來了。

酸筍其實應歸為泡菜一類。

酸筍甫一出缸必須儘快炒制,暴露於空氣太久酸筍則會變酸(剛出缷的酸筍其實並不酸,只是稍帶酸味),裝酸筍的缷子開缸後應立克封缸,防止空氣進入。

上述從酸筍的歷史沿革、原料、製作、食用方法等等你能得出酸筍可以食用的結論了嗎?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特色,如今已經非常出名了的。螺螄粉的獨特味道,有很多人喜歡那味道。作為廣西人,可以說從小喫到大的了。見證人螺螄粉的成長和壯大。

螺絲粉有味道是因為裡面有酸筍,花生,螺肉,腐竹,木耳,酸豆角、辣椒油,粉和青菜等,滿滿的色香味俱全,會上癮的粉。

就是味道有點重,每次喫完,全身都是螺絲粉的味道,但是還是很喜歡。


我是個地道的柳州人,對我來說那不了臭味,那味道是醃製的筍發出來的,我們叫做酸筍,說實話不建議喫太多酸筍,特別是女生。


可以啊,我自己也很喜歡喫,就跟醃菜是一樣的


螺螄粉是酸筍發出來的味,可能喫不慣的覺得臭,我們喫習慣的並不覺得臭,如果想喫的話可以叫老闆不要加酸筍就可以了


螺螄粉的臭味來自酸筍,這個味道也成就了螺螄粉的獨特,是螺螄粉的靈魂!並不是所有的酸筍都是這股味道,比如一些工業化生產出來的酸筍,防腐劑太多,味道口感都不好。一定要選用老壇老酸水傳統泡製的酸筍纔有正宗的味道!


螺螄粉不能說它那個味道是臭味,我形容它是一種特別的,神奇的味道!引發這種氣味的酸筍是醃製過的,個人觀點,會注重食材的原生味道,所以不太建議去公眾場合,或者聚會什麼的喫!但是抱著存在即合理的認知,喜歡喫的朋友可以大膽去喫,畢竟自己喜歡最重要!


對於愛喫螺螄粉的我來說螺螄粉怎麼會有臭味,都是香味。遠遠走過螺螄粉店門口,就可以味道到螺螄粉特有的味道,能讓人垂涎三尺。如果經過那個店味道不怎麼濃的,基本味道也不怎麼樣!


竹筍,就是有點臭腳丫的味道,第一次不太習慣。也只有柳州那個氣候,才能漚得出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