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撷取自网路。)

      贪杯最后喝到不省人事的你,第二天从床上醒来时会不会偶尔也会回想当晚发生了什么,思考人生的过程顺便还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断片?酒精究竟是如何导致记忆缺失的?即使饮酒量相同,为什么仅有部分人会断片?这种断片现象背后是否意味著别的危险因素,或是暗藏著更大的风险?

  所谓「断片」通常被称作酒精中毒性昏迷,这是一种可能带来很严重后果的常见现象。正如病名所言,在这种状况下,晚上某一时刻之后的所有记忆就都消失了。有的饮酒者症状稍轻一些,只会片段化地丧失部分记忆。

  如果这种摄入酒精后的记忆丧失听起来不陌生,那是因为这种现像在我们生活中十分普遍。有研究表明在大学生年龄段的饮酒著中,超过一半的人都称自己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断片,另外一项研究调查了超过两千名刚从中学毕业的青少年,发现他们中有20%在过去的六个月中都经历过断片。

      断片的现像在饮酒人士,尤其是大学生中十分普遍。断片的现像在饮酒人士,尤其是大学生中十分普遍。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的Aaron White一直都在研究饮酒导致的断片现象,他说:十五年前,我们的研究领域并没有承认断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我们意识到很多人是会断片的。

  科学家正在尝试研究断片现象及其个体差异的成因,以期帮助饮酒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断片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前人们都以为只有酗酒的人才会喝到断片,这种看法持续了几十年,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在过去人们进行了​​一些很奇怪的实验,尽管这些实验按今天的实验伦理审核不可能获准实行,但是它们揭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现象。

  在上世纪60年代,一位名为Donald Goodwin的研究者为了探究酗酒者在记忆消失时会发生什么,从医院和职业介绍所招募了一些酗酒者。他发现在100位酗酒者中,有超过60人都经常会断片,其中一些人全程失忆,有些则是片段失忆。他也发现断片的人会伴随极其理性的行为。比如,他发现被试者在喝醉时瞬时记忆并没有出现损伤,他们甚至还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30分钟后,他们就把这些事情忘了。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他让那些酗酒的人一直喝威士忌(在4小时中,饮酒量高达18盎司),接下来将他们置于一些容易产生深刻记忆,清醒的人可以轻易记住的场景之中。在一个场景中,他给受试者看色情片,然后问他们一些关于细节的问题。在另一个场景中,他手中拿著一只煎锅,问他们饿不饿。他们回答的时候,他告诉他们锅里有只死老鼠。这些受试者在30分钟后就忘了这些事情,第二天也记不起来。但是他们却能在观看这些场景后最多两分钟内记起这些事情,这说明他们的短期记忆还是正常的。

  尽管这本来是为酗酒者设计的实验,但是他们同时也测试了不酗酒的人来了解他们在断片时的反应。这个实验在今天仍然很有影响力,因为现在向受试者提供酒精使其丧失记忆显然是不道德的。今天的科学家必须靠著调查问卷研究相关问题。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以为只有酗酒的人才会喝到断片,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并不是这样的。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都以为只有酗酒的人才会喝到断片,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并不是这样的。断片时发生的记忆丧失揭示了大脑的活动。人们相信海马体受到了暂时性的损伤,海马体是一个将信息集成并形成日常生活记忆的结构,如果它受到了严重损伤,就没办法形成新的记忆了。

  研究囓齿动物大脑细胞活动的White解释说,酒精关闭了大脑中形成情景记忆(对具体事件和地点的记忆)的部分。他说:我们认为酒精抑制了海马体的活动,使其无法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这就像磁带上出现了一个缺口。

  在大鼠实验中,White发现在一定量的酒精摄入后,脑细胞还可以勉强工作,但是继续摄入酒精,它们就完全失灵了。这就解释了只有部分记忆丧失的「部分断片」。同时,根据White进一步的解释,另外两个向海马体提供信息的重要区域在饮酒时也受到了抑制,这两个区域分别是大脑额叶和杏仁核,它们分别负责在我们集中注意时进行理性思考,以及向我们警告危险事物的存在。

  我们现在知道了更多影响断片的因素,比如空腹饮酒或者睡眠缺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酒精的摄入速度。喝得越快,血液的酒精含量上升得越快。0.2%~0.3%的血液酒精含量似乎就会造成完全的断片,在这种情况下人不会记得任何事情。4小时内摄入150毫升的酒精,就会使血液酒精含量上升到这种程度。当然,具体的饮酒量还和性别以及体重有关。

  但是血液酒精含量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饮酒量相同时,有的人只是丢失部分记忆,有的人却什么都记不起来了。2016年,同样在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工作的Ralph Hingson领导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他说:在过去一个月内大量饮酒和醉酒的频率是一个重要因素,饮酒者是否吸烟和服用精神药物也会造成影响。

  Hingson说,体重低的人更容易断片。大学生也更容易断片,很多大学生都想要在开始社交之前爽一把,所以他们的血液酒精含量很容易飙升。

  女性相比男性也更容易断片。女性的体重一般比男性低,体脂率也更高,这也意味著她们体内含水量更少,不容易将饮用的酒精稀释,所以她们的血液酒精含量也上升得很快。2017年,帕拉阿图大学的Amie haas发现女性喝到断片所需的酒精含量通常要比男性少30毫升。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比自己平时的量多喝一杯(含10毫升酒精)之后,女性断片的可能性比男性高13%。

  除去性别差异,基因也对断片起到一定作用。母亲有酗酒问题的人会更容易断片。另一个实验研究了超过1000对双胞胎,发现一半以上的断片经历都和基因有关。

  基因的差异似乎也在大脑中体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eagan Wetherill领导了一项对12~21岁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滥用酒精、经常断片的人都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即使是在饮酒之前,研究人员也能通过脑部扫描观察到这一现象。她说:人群中似乎存在天生的大脑缺陷和基因缺陷,这会将人置于险境。

  更糟的是,对小鼠的研究还显示大量饮酒会对大脑造成额外伤害。经常喝到断片的往往都是些青少年和大学生,他们生理上还比较脆弱。Haas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大量饮酒对正在成长的大脑是很有害的,因为青少年比成人对酒精更敏感。一个原因就是大脑额叶是最后成长的脑区,直到25岁才会结束生长。

  Mary-Beth Miller是密苏里大学的成瘾心理学家,她发现一种简单的干预技术就可以使得经常喝到断片的人减少饮酒量,这一发现先应用在了退伍老兵身上,后来又推广到了大学生中的饮酒者。

  这种技术叫做个性化规范反馈。有一个线上问卷会询问关于饮酒习惯的问题,然后再告诉回答者他们的饮酒量和相同背景的同龄人相比如何。她的团队发现,经历断片之后的时间是一个进行教育的良机,此时人们更容易作出反应。

  关于饮酒的筛选问卷会询问以往的断片经历,这可能会更容易地找到需要帮助的人。简单地询问一个人喝了多少酒是无效的。Miller说:专门筛选断片的人会让你的干预更具体,我们不能简单地干预每一个来诊所的人。线上问卷会将自己的饮酒量和他人进行比较,这可以使人的饮酒量减少。线上问卷会将自己的饮酒量和他人进行比较,这可以使人的饮酒量减少。

  这些干预措施并不费时间,也不昂贵。所以Miller希望在此基础上可以和同事发展出一些更加有效的干预机制。她希望鼓励一种饮酒文化,这种文化能使人们意识到享受酒精并不意味著你必须喝到虚脱。

  对于那些经常喝到断片的人来说,最好先控制住自己饮酒的量,再让周围的朋友们也这么做。当然,说起来似乎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了。对于Hepola来说,只有在回头看过去的事情的时候,她才能感觉到危险。那时,即使自己知道不想那么醉,她还是控制不住想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