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之所以喜歡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最主要是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詩足夠文藝,足夠美。咱們先來欣賞一下這兩位的詩:

  1、木蘭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容若《木蘭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一句勝過千言萬語,剎那之間,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說的複雜滋味都湧上心頭,讓人感慨萬千。開篇一句起到統領全詞的作用,其餘七句都是為了迎合這一句而存 在,同時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夢想:人生如果總像剛剛相識時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該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夢想終歸是夢想,如果真能實現,又怎會「何事秋風悲畫扇」

  無論是漢成帝與班婕妤,還是明皇與楊妃,再悽美的愛情都抵不過愛情的魔咒——當日的愛情誓言情深意重,卻也免不了最終的背情棄義。納蘭傷的,是愛情的美好又轉短暫;納蘭悲的,是情愛的璀璨又轉悽涼!

  人生如果只有初見一場,那該是多美好,還是多遺憾?

  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納蘭容若《浣溪沙》

  我是人間惆悵客,只這一句,納蘭的哀愁都溢了出來。正因為飽嘗人間離愁別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淚下。又馬上回頭看見自己竟然在流淚,也更是無人知曉,來給予慰藉,便回頭自對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個伶仃孤苦,獨自掉淚究竟是為什麼呢?難不成還會有人來給你安慰麼?簡直煞是可笑了!」

  這就是納蘭,一位多情、深情,又敏感的男子。滿腔愁苦,轉過身才發現,自己是如此可憐,竟然連哭泣似乎也毫無價值。

  殘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樣,在腸斷心碎之後,「憶平生」了。

再來瞅瞅倉央嘉措的詩:(節選)

  【1】: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倉央嘉措

  【2】: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 --倉央嘉措

  【3】: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祕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倉央嘉措

  【4】: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

  【5】: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閑事。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詩傳》

他們詩中的意象、情感,每一項都足夠吸引人。而且,讀他們的詩,我們會發現它很細膩,像納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秋風""畫扇"兩種意象組合,既有悲涼之感,又有清新之美。而倉央嘉措呢?『』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都說詩人都有一顆細膩敏感的心,我們從倉央嘉措的這句詩中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

其實,有時候不只是文藝青年喜歡,那些心思細膩的人同樣也喜歡。他們兩個人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們的思維,同樣也造就了這些曠世名句。讀他們的詩,我們有時會在裡面找到共鳴。


納蘭容若出生高貴,天資聰慧,文武雙全。他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即便是這樣尊貴的生活,依然難掩一顆嚮往自由的心。他和妻子盧氏的感情篤好,夫妻相敬如賓,經常吟詩作賦,但盧氏卻不幸產後而死,感情上給了納蘭容若不小的打擊。

納蘭的詩詞哀怨悽楚,打動人心。廣為流傳的有那首《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

……

這些詩詞感情真摯,悽婉惆悵,很有韻律,讀來容易上口,令人過目難忘。

倉央嘉措是第六世達賴喇嘛,卻一生多情,嚮往愛情,但身受束縛,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的象徵。在這一點上,他和納蘭容若有一個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對自由的嚮往。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情詩,詩詞浪漫唯美,如醉如癡。傷感時,又如泣如訴。他的詩詞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加入了佛的意境,廣為流傳。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落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

「假如真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隨所願。」

……

納蘭容若與倉央嘉措,他們都是身居高位,卻一心嚮往自由,渴望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詩詞,或哀婉,或悽美,輕輕觸動著人們的心絃,並擁有著大量讀者。


首先,納蘭是我最欣賞的詞人,納蘭詞全部收納,所有與納蘭有關的書,都願意看。納蘭詞悽清婉麗,哀感頑艷!讀他的詞會與自身產生共鳴,更有不同的心靈感觸。他用詞委婉清麗,讀來意境深幽,遐思難綴。這恐是很多人喜歡他的緣由。流傳較廣的有《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等,納蘭容若是初清的著名詞人,寫的是古體詩詞,而倉央嘉錯是六世達賴喇嘛,寫的是現代體詩,也就是白話詩。由於深諳佛學,倉央的詩作中不經意會流露出佛與哲理,比如《見與不見》,《不負如來不負卿》,《問佛》等,他還寫了很多情詩,用詞尤其細膩真摯。佛意加情詩應是足以打動文藝青年了。


有這麼幾個特徵使得他受到(偽)文藝青年喜愛:1.詩詞風格婉約悽清2.出身名門地位尊崇

李煜也符合以上兩個特徵,所以李煜人氣也挺高。不過納蘭性德還有一點特色:3.少數民族名字特殊陌生感能夠帶來高逼格。我就見過有人名片正面是漢字,反面是拼音。還有人明明姓歐,一定要起名叫歐陽某某。倉央嘉措的人氣同理。

拓跋鮮卑四個字有著超高的逼格,壞就壞在北魏孝文帝改革讓大家改了漢名,把逼格改沒了。要不然「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作者元好問只要改個名叫拓跋好問,絕對可以憑藉拓跋鮮卑後裔的身份,與納蘭性德、倉央嘉措鼎足而三。順便說一句,元好問是漢人。

抒寫的是真情實感,很容易打動文藝青年!


他們詩詞貼近人性、真情,和對人生的理解,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因為他們都是用情至深至純之人,文筆細膩婉轉的講述著一段段心路里程。悽情又曠味猶長!

納蘭說: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倉央嘉措說:

那一日

我搖動所有經筒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納蘭說: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

倉央嘉措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納蘭說:

近來怕說當年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尋?

倉央嘉措說:

我問佛,為何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我說:如此這般情致,怎不教人夢夢相惜!??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的詩詞更接近人性,對愛的描寫用情至真,刻骨銘心,入情入理。符合文藝青年的心理。


文藝青年之所以喜歡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最主要是情感想通,這兩位詩人擅於描寫悽美朦朧的愛情,符合文藝青年多愁善感的性格。


憂傷與癡情,僅為愛情而活的小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