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句需要放在故事背景和前後文關係中去分析。

魯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個窮困潦倒的書生,但他丟不下他那份「秀才」的儒雅。而這個「雅士」孔乙己卻被社會無情地丟棄在窮人堆里,有他不多,沒他不少。不管他是真秀才假秀才,只以他破舊的長衫和「茴香豆的回可以有四種寫法」顯示著他與眾不同,肚子里有學問。這個有學問的叫花子多日不見討飯,也不見他來還佘下的酒錢,魯迅在閑談中打問他的下落,被回「肯定是死了」,表示了回話人的不屑和輕蔑;但魯迅要寫到文章里,只能是寫「大約孔乙己肯定是死了」。表達了一個無關緊要的收場。

所以這句話不是病句。而是對魯迅來說就是對孔乙己的無奈、悲涼結局的輕描淡寫。說是無關緊要和輕描淡寫吧,可魯迅專門為他寫一篇立傳。

所以有些文學作品語句里貌似病句的裡邊含有婉轉曲折複雜的心情和態度,看透這一點,就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把文學作品當作數理化科學讀物來理解,那麼這句話肯定是病句,你究竟是肯定還是不肯定?科學描述語言不允許模稜兩可,出現邏輯矛盾。

放到原文里,「大約」是魯迅的判斷;「肯定死了」是路人的推斷。兩個都是帶有不確定的含義。


這句話不是病句!

文中的「大約」是作者不能確定,而「的確」這個詞的應用是來自於各方面的消息所證實孔乙己死了,因此,魯迅用了這兩個詞語並用,寫出作者的複雜的內心反應!

大家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你聽到了某個壞消息,但你又沒有親自去過現場目睹到,在別人問起此事時候,你同樣也會用到魯迅先生的這句話的!我們舉例說明,假如你的一個好友多年不見了,突然你聽說他去世了,但你又不能確定消息是否準確,這時你會怎麼想?我覺得所有人會想,估計真的死了吧!弄不準真的死了吧!這裡的「估計」「弄不準」等詞和「大約」等同,「真的」和文中的「的確」等同,因此,我認為這不是病句,只不過文章用詞沒有口語感,又不是公文,也不屬於新聞稿,所以好像是病句,但確實不是!


說一下個人感覺。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吧。這句話是不確定的肯定話,太意味深長了,恰恰是文章的精髓和升華點。

孔乙己在那個時代的肉體確實是死了,其他呢?未來呢?魯迅先生不能確定。

我們今天應該可以回答他了,孔乙己有沒有死,豈止孔乙己,閏土,華老栓,阿Q,狂人,假洋鬼子們等魯迅先生筆下的各色人物復活了嗎?

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一去還能復返嗎?這是朱自清的疑問,今天的你有答案了嗎?

不想說了,希望國人不辜負魯迅先生的期望。


大約的確,襯托出孔乙己的可有可無,言語之中的無足輕重,語氣的矛盾更加展現出世人對孔乙己的冷漠和不屑,與矛盾的語氣中更加重了他境遇的凄慘和悲情。


語法來說應該是病句,可熟悉了一種語言以後,一般不會關注語法,而會在意更深層的意思。


感覺不是病句!感覺大約和的確好像是矛盾的,但仔細一琢磨又合理!


的確死了是聽到的各種傳言消息說孔乙己是真的死了,但作者呢,只是聽說,不能完全確定,而內心又不希望孔乙己已經死了。但是根據種種因素,判斷孔乙己死了的可能性極大。於是,儘管不願相信還是不得不傾向於推斷孔乙己是真的死了,這就是大約的確死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