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銀河號”飛船

  抵達的第90顆星球

  作者:春收冬藏

  -銀河旅遊局-

  2018年6月,機遇號遭遇沙塵暴襲擊,NASA團隊每天從地面控制室播放一首樂曲,嘗試喚醒機遇號,其中包括這首威猛樂隊的《Wake me up before you go go》。如今,機遇號真的離我們而去。

  再見了,機遇號!

  談起機遇號任務,我們都能說出來幾個詞語:火星,長壽。。。。甚至有些90後們是通過它才知道的NASA,以及NASA的衆多宇宙探索事蹟。

  作爲一個於2003年發射,2004年1月24日在火星Meridiani Planum地區登陸並健康工作至2018年7月26日火星沙塵暴肆虐時的火星車,它已經成爲了行星探索的代表作。正如NASA在2019年2月14日的官宣式新聞所說:NASA的機遇號火星車任務,作爲行星際探索有史以來最成功、最長壽的任務之一,於14日正式結束15年探索火星表面之旅,爲後續火星探索做出了堅實的基礎工作。

  這張機遇號的陰影圖片在15年前拍攝,2004年7月26日,當火星車向Meridiani Planum的Endurance火山口進發時

  機遇號遭受的沙塵暴,是火星近年來強度最大的沙塵暴之一。沙塵暴可以稱得上是火星車殺手:勇氣號最後陷入了永恆的沉寂,便是由於沙塵暴阻擋了陽光,使得太陽能電池板無法供電。機遇號遭遇了類似的問題,沒有能源,自動進入休眠模式,待沙塵散去,NASA的工程師們想盡手段在之前的8個月與其恢復聯繫:設想機遇號可能遇到的各種情形,聯繫次數大於600次,可惜一直沒有收到效果。

  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的火星車項目經理John Callas說:我們已經爲喚醒機遇號做了任何有效的嘗試,並且認爲接下來收到機遇號信號的可能性過低,所以放棄喚醒機遇號。隨着火星冬季來臨,機遇號可能會被永遠冰封在紅色星球這片寒冷的土地上。

  卡西尼在2018年9月份的最後絕唱,使得它永遠成爲了土星的一部分,頗爲悲壯。而機遇號這一次更像是壽終正寢,如人的生老病死一般。15年的風吹雨打,遠超90個火星日(實際行走45千米,預計行走距離爲1000米)的設計壽命;兢兢業業傳回無數數據,讓人類第一次知道,原來天空中的那個小紅亮點地形如此多變,現在乾燥的它過去環境可能是潮溼的,甚至還可能是潛在宜居的。這也極大激勵了人類在火星上的探索,隨後的好奇號火星車,洞察號火星車,以至於正在NASA的JPL等待的Mars 2020,都已經開始接班了。

  JPL的主管Michael Watkins說,機遇號最後停在了火星的毅力谷(Perseverance Valley),對它來說,這是再適合不過的地方。2005年它曾經經歷過一隻前輪的丟失,又被沙子堆困住,2007年它經歷了兩個月的沙塵暴,2015年256MB的閃存丟失,2017年它的另一隻前輪也光榮犧牲,但是它都在NASA機遇號團隊的幫助下挺了過來。這個無畏探測器的無數記錄、發現和它表現出的堅韌,是建造它的所有人的聰慧,奉獻精神和毅力的最好證明。

  機遇號被沙子堆困住後脫困

  接下來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NASA官方提供的機遇號5大成就和6大人們應該知道的事件:

  成就:

  2005年3月20日,在火星一天內移動距離記錄,220米。

  返回超過217000張圖片,其中15張360度色彩全景圖。

  接觸到52種岩石的表面來揭露新鮮的礦物層以供後續分析,並用刷子清理了72個額外目標以供光譜儀和微觀成像器的檢查。

  在着陸的地點找到了赤鐵礦,這是一種在水中發育的礦物。

  在Endeavor火山口找到了類似於地球湖中飲用水的火星古代水活動的有利證據。

  事件:

  機遇號是雙胞胎中的一員:

  火星車任務包括兩個獨立的太陽能火星車:機遇號和勇氣號。勇氣號於2004年1月4日着陸。機遇號在火星的另一面於2004年1月24日着陸。

  機遇號和勇氣號顯示火星在遙遠的過去溫暖潮溼,可能宜居:

  機遇號爲這個結論做出了幾個關鍵的發現:

  它是第一個在其他行星辨認並描述沉積巖的火星車;

  它的測量結果顯示這些岩石在古代季節性鹽湖生成;

  它同時發現了在之後由於擡升的酸性地下水幫助而生成的赤鐵礦小球,暱稱“藍莓”;

  當它到達Endeavor火山口的邊緣,發現了礦物石膏的白色紋理,這是存在經過地下裂縫的水的信號;

  同樣在Endeavor火山口,它發現了在中性水中生成的黏土礦物——有水;

  所有機遇號研究過的地方,Endeavor火山口的環境對古代微生物最友好。

  機遇號的長壽記錄,未來的火星車有可能超越嗎?多達14年,遠超過最初的90個火星日壽命。並走了45.16千米。

  機遇號經歷了可能沒有探測器能堅持住的重重困難。

  前輪報廢,工程師們經常讓它倒着開以提升前輪的壽命;被困沙堆,工程師們想出了有創造性的駕駛技巧使它脫困,後來類似的問題直接在實驗室的模擬火星沙箱內測試解決;兩次沙塵暴,2007年的沙塵暴來臨時,工程師選擇讓機遇號活動次數降至最低,並且在電池中儲存足夠的能量,待天晴時喚醒,2018年的沙塵暴阻擋更多的陽光,使得機遇號上空的天空黑暗一個月之久,最終機遇號沒能被喚醒。

  機遇號和勇氣號向我們展示了火星的美麗。

  共返回342000張原始圖片和31張震撼的360度全景彩圖。其中機遇號拍攝的最值得紀唸的圖片,包括沙子上類似水波的漣漪等,向我們揭露了火星不似人間的美麗和探索帶給我們的驚喜。

  機遇號和勇氣號的故事並未結束。通過它們,我們得到了現在和未來火星任務所需的各種經驗。

  火星車計劃的成功使得有更多的火星車和軌道探測器助力火星探索。機遇號的勇氣號向世人展示,在火星,現代機器人可以與地球直接或者通過中繼星的方式間接進行可靠通訊,利用三維視覺在火星地形導航,並且自動進行科學觀察。這爲之後的好奇號和Mars 2020火星車積累經驗,讓科學家可以繼續探索火星。同時,兩個火星車的數據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還會不斷傳回地球,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知。

  許多參與過機遇號項目的科學家都留下了自己對於項目的記憶:

  Jim Bell:

  2004年1月24日的夜晚,我們操控火星車,試圖在第一個火星日EDL階段的最後得到第一張彩色Pancam“明信片”。如果進度變慢或者有問題,就只能再等等了。但如果一切工作良好那麼嘿嘿。在幾秒內收到Odyssey傳來的數據後,我們知道不僅火星車工作正常,整個階段也結束了!我們可以看到照片已經被拍攝的指示,數據還在火星車上。在等待數據從火星傳送到地球的過程中,我們焦急不安,好像光速也不再那麼快了!拿到照片後,它們揭露了奇怪的,像外星球的環境,完全不像是在火星上能拿到的Gusev火山口照片。地形平滑且暗淡,並沒有勇氣號照片上的石頭,但是10米外,一條亮色調的線。。石頭嗎?層狀石頭?不知道哎,但我們已經在最激動人心,有科學價值,已經被探索過的地方附近着陸了。

  Abigail Fraeman:

  最讓我快樂的機遇號記憶之一是,在好幾個月的駕駛以後,我們最後到達在Endeavor火山口邊緣的Cape York。我已經通過軌道探測器研究那個區域很久了,所以對我來說能夠從火星車上看到實地的照片真的太激動了。跟着團隊討論這些新數據意味什麼時候很爽!

  Heather Justice:

  機遇號在我的16歲生日着陸,我從未想過多年以後我有親自駕駛火星車的機會,太幸運了!幾個月的訓練後,我拿到了許可證。第一次駕駛相對簡單:轉向,讓機械臂進入在火星車後面可以看到的巖牀。第二天所有科學家看着從這個巖牀得到的新圖片。其中一位發言:有一些從未看到過的東西在巖牀頂部,是誰損壞了火星車嗎?我感到一陣恐慌,不會吧,別告訴是我!才第一天吶!幸好那個東西看起來不像是火星車硬件,最後發現那是個裸露在外的新鮮石頭,我們有機會研究一下。

  Paola Belluta:

  作爲一名火星車駕駛員,我負責絕大多數行程,也想象過機遇號在這段難以置信旅途中會發什麼朋友圈:我看見了你們從來不敢相信的東西!我的熱保護罩和火星表面接觸後像着火了!我看着藍莓們躺在我鑽孔的石頭上,我駛過無盡的平原,深入火山口!這些瞬間隨着時間會被忘記,就像風中的塵土。好好睡一覺的時間到了!

  Zareh Gorjian:

  我可以準確告訴你,當拍下這張照片時,我在想什麼。我在想這個東西,由勤勞的人類創造出來的東西,馬上就要到另一個行星了。它會努力工作,傳回許多很酷的科學數據,最終,哪怕我已離世,還是長眠於哪裏。我一直在想,站在離這一人類最偉大成就之一這麼近的地方是何等幸運。我也有幸在一開始就參與了這個項目,在我們與它失去聯繫後還在做着最後的項目工作,建立它的年度日程表。

  Vishnu Sridhar:

  2018年,機遇號慶祝它14歲生日。跟往常一樣,我在緊張的準備機遇號在火星許多重要的探險安排。然而,這一天不像以前的任何一天。沙塵暴開始肆虐火星表面,使得大氣沙塵密佈。這個沙塵暴可能對機遇號太陽能供應是致命的。上午10點,我衝向了電腦,緊張到走錯了到辦公室的路。我失魂落魄的打開電腦,希望機遇號能跟我說話,即使它已經深陷狂暴的沙塵暴中。確信的是,我開始看到數據充滿了筆記本屏幕——機遇號還活着,還在跟我聊天!這是人生中最爲激動的時候,我會永遠珍惜。悲傷的是,這些稀疏的數據成爲了機遇號的遺言。它們是這一長達14年的,爲理解我們紅色的鄰居而貢獻衆多知識的任務的絕筆。這張照片於我們慶祝的當天拍下,2018年6月10日。

  參考文獻:

  https://www.nasa.gov/press-release/nasas-record-setting-opportunity-rover-mission-on-mars-comes-to-end

  https://mars.nasa.gov/mer/newsroom/pressreleases/20050606a.html

  https://www.jpl.nasa.gov/news/news.php?feature=7155

  https://www.nasa.gov/image-feature/taking-a-look-back-at-opportunitys-record-setting-mission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six-things-to-know-about-nasas-opportunity-mars-rover

  https://mars.nasa.gov/resources/5261/east-rim-of-endeavour-crater/

  https://www.jpl.nasa.gov/opportunity-memories/#group-33

  『美好的文字,分享給重要的人』

  晚安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