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換季的化妝臺時總要提到一個詞——敏感。即使是皮膚屏障功能特別好的人,都會在冬春換季的當下遭遇皮膚的泛紅,甚至會感到癢。因爲敏感,化妝這件事基本就無緣了,用起護膚品都得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熬過了冬春換季,到春夏換季之時,敏感又一次撲面而來,反反覆覆地令人超級沮喪。怎樣戰勝敏感的肌膚,是護膚這門學問裏永恆的主題,我們不僅僅要通過自身的經驗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抗敏護膚品,還要知道關於敏感這回事的點點滴滴,讓肌膚的屏障力提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敏感肌膚的問題。

  圖片來源:東方IC

  敏 感 肌 課 堂

  Q 何時會發生肌膚敏感的情況?

  A 身體和心理狀況不好時,外界環境變化時。

  以下幾種情況都可能讓皮膚變得更脆弱,發生敏感:

  第一,當人處於特殊的生理階段,如女性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第二,當外界環境變化較大時,如換季、污染嚴重、高溫高溼、嚴寒颳風;第三,當你處於特殊生活狀態時,如連續熬夜、遇到重大事件精神高度緊張、焦慮。

  Q 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肌膚敏感?

  A 紅臉蛋就是最大的特徵。

  肌膚敏感有三大特徵:薄、紅、不穩定

  皮膚表皮薄,細膩白皙,皮脂分泌少,較乾燥,微血管明顯,皮膚呈現乾燥機能減退,角質層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肌膚表面的皮脂膜形成不完全;敏感肌膚容易泛紅,一般溫度變化,過冷或過熱,皮膚都容易泛紅、發熱;因季節變化而使皮膚容易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主要症狀是瘙癢、燒灼感、刺痛、皮膚髮癢及出小疹子。

  Q 敏感肌會一輩子跟着我嗎?

  A 不會!敏感只是暫時的!

  前陣子做了皮膚狀態測試,皮膚被定義爲“敏感肌”。測試顯示我的皮膚屏障功能幾乎到了最低限,也就是說,皮膚無法抵禦任何環境變化帶來的問題。肌膚泛紅,使本來就圓圓的臉變成了紅蘋果,再加上混合性肌膚的膚質,感覺自己的臉真的無法再好了。但是爲我做護理的治療師卻告訴我,只要好好處理對待,敏感不會折騰你一輩子的。不過,出現過敏感的部位,容易反覆發作。因爲這些部位存在更多的炎症因子。

  Q 易過敏的體質是不是永遠的敏感肌?

  A “過敏體質”不一定引發敏感。

  敏感屬於皮膚整體對外界的抵禦防護功能變弱,無需特定物質的刺激,就可能發生。皮膚狀態敏感時,日常用慣的東西都可能讓你感覺刺激,這並不是產品的配方變質或者買到了假貨,而是皮膚本身對於某些活性物的耐受力不足。

  很多人覺得自己是“過敏體質”,選擇護膚品時特別擔心。實際上,真正讓人“過敏”的東西都是特定的,而且反應也不全是“皮膚敏感”。要是真屬於“過敏體質”,可以去醫院進行過敏原排查,日常避開讓自己會過敏的東西就行,不同人過敏的東西不一樣。

  圖片來源:東方IC

  關於肌膚敏感的三個誤區

  No.1

  痘痘肌就是敏感肌

  錯!

  雖然肌膚受到刺激發生敏感狀態時會出現長痘的現象,但是反覆長痘其實可能並不是因爲肌膚敏感,也許是易長痘的膚質造成的

  長痘,說明皮膚內部有炎症,表面膿腫、破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處於一種敏感的狀態。但這種狀態本身是因爲皮膚炎症引起的,只要炎症得到了妥善的治療,皮膚恢復健康,自然就擺脫了這種狀態

  相比之下,皮膚敏感的反應則不一定是“爆痘”,沒有痘的情況下,也會出現紅、熱、癢等各種不適。區分這點非常重要,長痘的皮膚需要用針對痘痘的藥物和護膚品進行治療改善,而不是選用針對敏感爆發的舒緩產品

  No. 2

  肌膚敏感要靠護膚品滋養才能恢復

  錯!

  敏感性皮膚不能過分滋養。這是因爲,現代的化妝保養品,強調的是高效性,因此要求其活性成分必須能夠透過皮膚,作用到皮膚深層才能產生高效果。

  對於敏感性肌膚而言,高濃度、好效果就是高風險、高敏感。另外,敏感性肌膚不適合療效性太強的產品,使用不給皮膚增加負擔的非療效性產品纔是皮膚恢復健康的良方。同時還要儘量減少對敏感性皮膚的刺激。

  皮膚一旦出現乾燥、脫屑或發紅狀況時,說明皮膚健康狀況已亮起紅燈。要讓皮膚儘快復原,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刺激,不過度風吹、日曬,不喫刺激性食物,然後再使用舒緩類的敏感肌膚適用的產品,在減低傷害後,皮膚就會恢復健康。

  No. 3

  敏感肌洗臉要仔細

  錯!

  在面部清潔這方面,我們被灌輸了許多錯誤的理念,比如冷熱水交替洗臉可以增加皮膚彈性,淘米水洗臉可以美白,洗臉水裏加醋可以嫩滑肌膚。

  其實,我們只要用流動的溫水配合弱酸性的潔面產品洗臉就可以把臉洗乾淨了,尤其是肌膚敏感的人,如果是一早起來,可以捨棄潔面產品,用溫水潔淨就好。

  注意洗臉的溫水不要過熱,洗臉前用手碰到的水,只要感覺不燙就可以,太燙也會引起皮膚泛紅,加速血液循環。還有要用流動的水洗臉,這點很重要。

  圖片來源:東方IC

  文 | 蘇悅怡

  編輯 | 李清莉(實習)

  圖片設計|劉鵬

  圖片來源 | 品牌提供(除標註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