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法學會日前舉辦「刑事訴訟限制出境之立法展望」學術研討會。(記者吳政峯翻攝)

2018-09-29 22:42

〔記者吳政峯/臺北報導〕臺灣法學會日前舉辦「刑事訴訟限制出境之立法展望」學術研討會,廣邀學界、審、檢、辯專家討論,與會者對立法院審議中的草案提出諸多質疑,呼籲立委諸公不要在限制出境定性不明的情況下倉促立法,否則恐怕出現防逃機制的大破洞。

主持人臺大教授林鈺雄指出,限制出境究竟是羈押替代手段,或是獨立的強制處分?草案對這個最基本的定性尚未釐清;而攸關人權保障及防逃機制,是立法難度相當高的工程,更不應草率為之。

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林達提到,目前實務上運作多年的「具保暫時解除限制出境」,是平衡被告人權和防逃機制的理想作法,可以真正符合個案的實際需求,但是立法院審議中的草案版本沒有這個機制,建議修法納入。

研討會報告人王士帆教授、洪兆承教授、溫祖德教授則分別從德國、日本及美國的法制來分析,對定性及內涵問題也提出看法;實務界人士則包括高雄地院庭長陳松檀、最高檢檢察官黃則儒、北檢檢察官林達、永達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林重宏與談。

由於下週二立法院即將對立委草案版本進行黨團協商,研討會上多位與會者呼籲,限制出境立法難度高,涉及法理架構和實務需求,應該多方徵詢意見,再行研議較為妥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