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悟空邀請。

張衡預測地震的地動儀在哪裡?有作用嗎?

先回答第一個問答,張衡預測地震的地動儀在哪裡?應當是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需要更正的是張衡製造的地動儀已經失傳,至今沒有在考古中發現實物。地動儀是現代人憑史書記載打造出來的模型。

現問答第二個問答,有作用嗎?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作用。既然在考古中沒有發現地動儀的實物,沒有地動儀的實物操作驗證,就無法說明它有作用或者是無作用,結論只能是無作人用。後來現代人打造出來的張衡地動儀模型只能上是模型,不能實際應用。

張衡地動儀來自《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

「陽嘉元年(公元132),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 ,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楊,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一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地動儀或毀於戰火,或根本就不實用,或因用不成,後面的人便不再繼續建造。那麼有用的一個科學儀器,竟然在考古中沒有發現實物,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質疑。

張衡地動儀遭到國內外學者質疑不斷,網傳張衡地動儀退出中學歷史課本。教材跟著時代的進步走,跟著科學發展的進步走,並無不妥。

朋友們,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呢?說來聽聽。


張衡的地動儀已經失傳現在的地動儀都是人們按照張衡留下的材料仿製的但是都不能達到張衡製作的功能。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瞭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地動儀不是預測地震的,而是在地震發生後,來報告地震的發生的。當某個地方發生地震時,樽體隨之運動,觸動機關,使發生地震方向的龍頭張開嘴,吐出銅球,落到銅蟾蜍的嘴裡,發生很大的聲響。於是人們就可以知道地震發生的方向。


張衡地動儀,幾乎就是一個令中國人自豪的神話般的存在。現在,張衡地動儀終於被歷史課本刪除。

別了,張衡地動儀。

中國但凡是有初中文化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中國的四大發明,此外還知道張衡地動儀。雖然,相當長的時間內,初中的歷史被視之為副科,並不受重視。可是,人們在接受初中歷史教育時,即使學到的東西並不多,但終究對四大發明,對張衡地動儀,會有深刻的印象。

何也?歷史自豪感使然!

中國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那是深入人心的觀念。在歷史自豪感的指引下,自然就會對四大發明,對張衡地動儀高看一眼。而對四大發明、張衡地動儀等的認知,又會進一步激發國人的歷史自豪感。基於這樣的認知和情感,此次將張衡地動儀從初中歷史教科已書中拿下,自然要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對此心生憤怒者,也肯定不在少數,更激憤一點,就要罵下張衡地動儀的歷史教科書編寫者為另有用心的漢奸國賊了。

在這裡,我還是要冒著被人痛罵的風險說一句,其實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科學精神是非常欠缺的。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就沒有看到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像樣的科學研究成果。當然,傳統文化中的科學精神欠缺和沒有科學研究成果,在人們念念不忘的四大發明、張衡地動儀的時候,就被有效地遮掩了,讓人感受不到。特別是,因為在歷史課課堂上過於強調四大發明等內容,以至於讓許多國人竟然不知道科學與技術的區別。

我可以預測,當我上面說到,在中國歷史上看不到有什麼科學研究成果時,一定會有跳起來說,四大發明這麼偉大,難道不是科學研究成果嗎?抱歉,這真不是科學研究成果。科學只能說發現!科學研究的對象,自然現象也好,自然規律也罷,不管你瞭解也好,無知也罷,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科學只能稱之為發現。凡是能夠稱得上發明的,都不是科學,而只是技術而已。再打個比方,看到一根木頭浮在水面上,加以研究,發現了浮力定律,這叫科學。當然,我們知道,人類第一個發現這個規律的人,是阿基米德。看到木頭浮在水面上,因此造出在水面上航行的船來,這叫技術。沒有阿基米德原理,中國人也早早地學會了造船。會造船,不能叫科學研究成果,阿基米德原理纔是。那麼,你還會說,四大發明中國人的科學研究成果嗎?

我們也不能否認,張衡是古代文人中為數不多的對科學技術有興趣的人,張衡可能確實對地震進行過研究。可是,就地動儀來說,雖然歷史上確實有記載,但在《後漢書·張衡列傳》僅196字的記載中,後來研究地動儀者,多方查找,也纔在《續漢書》、《後漢紀》等七部典籍,將196字擴展為238字。這有238字記載的地動儀,既沒有說明原理,又沒有製作的圖紙。到底能說明什麼呢?虧了一些研究地動儀者,費盡心思製造出地動儀實物來。在現有科技水平下,既使製造出了地動儀,又能說明什麼什麼呢?誰能保證這就是張衡地動儀的復原版?現代中國人複製的張衡地動儀,某種意義上來說,恐怕就是在古書的引導下做出來的一個藝術品而已,能否說明古代的科技成就,應該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雖然,張衡地動儀,說起來很神奇的樣子。但,這種神奇,到底有多少臆想的成份?要說神奇,那古書上記載的魯班造飛鳥,是不是說明中國早就發明瞭飛機?還有木牛流馬呢?那比現代的汽車更神奇呢?

歷史自豪感,如果是建立在這種臆想的神奇之上,不知到底有多大意義?

將張衡地動儀從歷史課本上拿下來,應該是好事。我們不需要像張衡地動儀這樣的神奇。


張衡發明預測地震的地動儀早已失傳。教科書上人們見到的僅僅是根據文字記載而做出的模形而已。

張衡的地動儀不能預測地震.,只能判定發生地震的大致方向。

即便如此,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它也不失為一項偉大的發明。

據說該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預測地震的儀器,這也為我華夏文明濃濃地塗了一筆重彩!

就知道這些。

謝悟空君邀答!??


上學的時候課文中有插圖說是張恆發明的地動儀。能夠判斷地震發生的大概方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了不起的發明。為我國的發明史罩一濃彩。別的不瞭解。。謝謝!


張恆的地動儀根本就是沒有的事情,那只是一個傳說,至今為止,考古工作沒有任何關於地動儀的信息和發現。

當年教科書上的模型,科學家也沒有認可它的原理。

那麼為什麼幾十年來,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呢?可以說,教科書的誤導,是根本原因。

當年教科書上的的模型圖片,告訴大家這就是張恆當年做的地動儀,最近這些年才知道,那是解放後一個叫王振鐸的考古學家,根據歷史記載,通過自己的想像,製作出來的。

這個問題的起源,還要感謝著名打假鬥士方舟子,他在2010年,就寫文章對地動儀提出質疑,當時還引起不少科學家的爭論。但是,隨著爭論的深入,「否定派」佔了上風,才導致2017年修改教科書,把這個內容從教科書中刪除了。

不管怎麼說,教科書要對學生灌輸正確的知識,更重要的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似是而非的東西,不適合在教科書中出現,如果在學術上有爭論,應該在合適的場合進行,像過去教科書中對地動儀定性介紹,確實不太嚴謹。

個人認為,即使要介紹,也應該把實情告訴學生,把爭論雙方的意見一併列出,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不能用一個贗品來忽悠學生。

當然,如果這樣,教科書必然長篇大論,在必修知識範圍,已經是沒法容納,也沒有必要。

因此,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刪去這部分內容是正確地。


張衡地球儀在1700年前已經消失,複製品小樣陳列在河南博物院……


上學時在課本上見過張衡的地震儀圖。不過直到現在我也弄不清這地震儀是預報地震的(地震前龍吐珠)還是感知地震方向的(地震後地震方向龍吐珠)。另外,據說現在的地表儀是根據歷史記載仿製的,真的地震儀是否有人見過,或者是否存在,不得知。


亞當在哪裡?找到他的骨頭沒?


在哪裡不知,應該沒有多大作用,或許只能測方向,測不了大小,更測不了地點,而且還不知是測震前還是震後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