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只为了大健康产业。

毛主席在面对胡宗南对延安的围剿时说过,失地存人,人地皆存。

万达过去两年大踏步的后退,今天大踏步的前进。除了在贵州、延安、甘肃等地布局之外,最近传在新加坡发行商业地产的证券融资。

从2017年6月22日开始,万达开始降杠杆,去地产是直接的降杠杆。

不完全统计,抛售以及转让股权:2017年640亿元,2018年827亿元。

收回现金1467亿元,如果算上项目中的债务转让,等于直接降低了2000亿元以上的负债。

去杠杆化之后,万达的优势非常明显:

1、资金优势。

2019年初年会上,王健林董事长公开报告的数据是70%不到的资产负债率,相比于国内房企普遍在80%到90%的资产负债率,万达的空间非常大。

2、商管优势。

万达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了。万达的几大板块文化,酒店,体育。哪一块都是敢硬碰硬的。

当初的去地产化还债,无论是半推半就或者是迫不得已,终于成就了今天大踏步的战略前进。

我挺佩服他的。


首先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其次才是为了企业的转型。正是因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债务问题如此迫在眉睫,老王出售资产的动作才会显得那么急迫,那么无奈。

  1. 老王出售万达城项目的当年,地产业正在快速降温,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拐点,银根开始收紧,企业融资渠道正在变窄。与「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相比,老王变卖资产自救的决策只能算是后知后觉的了。
  2. 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一般都比较高,稍微留意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告就知道,当年的恒大、绿城、融创等地产大鳄都深受现金流短缺之苦。当行业快速增长时,企业现金流充沛,融资环境宽松,企业负债表现为企业的资产;当经济紧缩,行业下行时,企业现金流会逐渐减少,企业会出现支付困难,此时企业的债务会成为企业的绞索。在债务悬崖之下,老王的果决发挥了关键作用,使企业成功渡过生存危机。
  3. 房地产业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造富能力严重下降,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找到新的赛道。通过出售万达城项目,可以看出老王转型的决心是坚定的。


如要了解更多有关企业经营或投资创业方面的话题,欢迎点击关注成或留言探讨。


1、如果在2017年以前,说是为了转型,为了回归A股,处置一些重资产、剥离地产业务,还说的通;

2、但是2017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万达开启的卖卖卖模式,处置境内外资产、收缩海外业务,就不仅仅是降低负债那么简单了,是为了保命啊;

3、现在看老王基本上已经安全,估计也不会再像之前那么高调了;

4、无论成败,老王都是国内值得尊重的企业家。


核心在于转型,捎带还债的可能性!


那么是否说健康管理师是一种趋势?


贷款太多,亏钱太多。海外投资失败。都是用国家的国家的地钱来玩,要认真查一下才行了


现在经济不好,只有医院经济非常好,门庭若市,熙熙攘攘,挂号都不容易!他更加看上了健康养老,包括康复,他聪明因为老年人增加,而这些又是独生子女家庭,哪里来人照顾,而实际上康复养老,又收费远高高在上,一个月上万,或者几万,既有社保还有政府补贴,聪明的很!


把钱收起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