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憂患意識。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崇文尚武,矢志不渝。有詩為證: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一一王維《使至塞上》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一一[唐]李益《塞下曲》

伏波,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曾帶兵遠徵交趾(今越南中北部)。 定遠,即東漢定遠侯班超,班超謂部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智勇平定諸部通西域,四海為家,年邁方還。

一箭,唐將薛仁貴西征天山之事,箭術撼敵。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一一[唐]嚴武《軍城早秋》 嚴武是杜甫的摯友

到處人皆著戰袍,麾旗風緊馬蹄勞。

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幾重開雪嶺,長河無限舊雲濤。

鳳林關外皆唐土,何日陳兵戍不毛!

一一[唐]秦韜玉《塞下》

黑山,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王昭君墓地故址。

鳳林關,在今甘肅臨夏市境內。


謝邀!我國為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大國。既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輝煌的文化,還有幅原遼闊的疆域。古人寫出:"江河之所至,日月之所照皆為漢土。"的詩句,一點都不奇怪,這種口氣和底氣,來自對國家的自信、國力的自信和對自己民族的自信。

1.我國疆域遼闊,盛唐最大時達1076萬平方公里。在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對地球、宇宙、天體的認知,尚停留在"天圓地方"的概念上。所以把東部的海稱"瀛"、西部的戈壁稱"大漠"、南邊的海南島稱為"天涯海角"。把自己所處的朝代稱為:大漢、大唐、大宋、大元、大明、大清等。古詩人、詞人有關對山河疆域、大江大河的詩、詞文章中,出現大口氣的詞句極為尋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還沒翻出如來的手掌心。"

2.我國古代國力強盛,尤其漢、唐,可以說"惟我中華獨尊"。秦、漢時期,在我國邊境騷擾的,被稱為夷族的部落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蒙恬出擊將匈奴打跑,失地收復後就勢修築長城。漢武帝在位54年對匈奴的打擊一直未間斷,至公元89年將匈奴打散、打滅,從此解除了外敵對我邊境的騷擾。所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由於有強大的國家和國力為後盾,中國古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必然很強。


是的,我個人認為古代人是非常的霸氣寫出"山河之所至,日月之所照,皆為漢士之為…"

古代人比現代人霸氣,豪放;但沒有現代愛張揚。

在古代那種封建禮教制約下,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謙虛謹慎,只不過稍微一點自我,個性但被稱藝術的異類,李白斗酒詩百篇,很豪放,古人內心充實,自信,用現代話說打不倒的小強,古人通過讀書走仕途之路,再頑皮的玩的也是實體鬥雞,蟈蟈,古玩,,

現代人的霸氣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實力顯現和張揚,內心缺乏安全,怕得不到別人的承認和認可,現代人空虛的比較多,遊戲,以上個人觀點


「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這句話非常的霸氣,讓人聽著就熱血沸騰。

能有此自信,一是國家實力強大,南征北戰,威震四方,鮮有不稱臣納貢者。在當時中國已知的國家裡也均為臣屬或藩屬之地。

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傳承。得利於很早之前中國文字的統一,雖朝代更迭,但文化傳承從未斷層。為古代中國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獨特的文化影響力,周邊小國大多學習仿製中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這也是使中國古人認為自己是世界文化中心。

三是古代中國有著發達的農業經濟,其經濟規模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領先於世界。這也就可以讓人們不至於每天都為溫飽問題而不停奔波。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溫飽都不能保障,我想也不會去說去寫什麼霸氣側漏的的話語。

四是中國的地理環境較封閉,北邊為大漠,西邊是高山,東南方向是大海。獨特的地理環境,限制了古代中國和其它國家的交往。

最後是因為古代科技不夠發達,古人對自己所處的位置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再者由於中國地域廣闊,以及交通的不便利,也限制了人們的認知範圍,造就了一種中國就是天地中心的錯覺。

綜上,能夠說出率土之濱皆為王土,在當時社會也是沒什麼好驚奇的。


感謝悟空小祕關照及約題。

一個人若立於大山最高的高峯上就一覽眾山小了。

這就是古中國人把人間用山河表述的緣因。

其中:山是人羣組織單位,具體個體個人是須歸哪個山頭的,而從這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去的人,及尋找山頭的人,都歸河,即流動的飄移著的人。

因而文字詞寫成:江山。

從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賓,莫非王民,的辭章。

因而形成鬥法,即不服王轄治者與王互鬥。

即:

土歸王,我居於山,不歸王轄有。商滅夏後有夏朝貴族居山中採野菜而不食商粟。

王又言山歸土隆起現象。有老婦述責夏貴族食山野菜也歸商食材,貴族自再不食而亡命。

反者又言我居江湖。

王又言山河。

反者又言我居於緣林。

王又言林木生於山土湖河江海畔。

反者言我為響馬。

王者又言馬食草木。

反者言我為鬍子。鬍子為匪寇俗俚名稱。

自此官匪定型,不再鬥法了。

因而:勝者王候,敗者寇。

民將山頭又說成:碼頭,投靠哪個碼頭就是現在詞的「找工作」。


山為表,河為裏。

朗朗乾坤。

高山之巔,

或眺或俯,盡在日月輝映之中。

花落花開,雲捲雲舒。

人來人往,流水依舊。

萬丁難挽川回,任你英雄豪傑,此憾都同,盡藏漢家宮闕!


民族自信,國強民自狂。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這些詩句統計一下年代就會發現都處於大漢朝,和大唐朝。正是中華最鼎盛的兩個時期。


我們現代的人也可以霸氣啊,你也可以呼風喚雨的啊,但要遵守現代的道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